00:39
没有跟拍大案要案时的惊天动地,也不同于记录暖心事的细水流长,《东方110》拍摄交通的记者总是穿梭在街头巷尾,记录十字街头的新鲜事。
2013年,上海的汽车保有量超过了200万辆,比20年前增加了十倍左右,但道路总量却只增加了两倍左右,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交通难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盘活有限的交通资源?
《东方110》报道了时任闸北公安分局交警支队支队长的王登海,他的做法是在路上划设交通标志标线,挖掘道路资源。
当时南北高架天目路圆盘,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三分钟铁路上海站南广场就会受到影响,五分钟后整个南北高架受阻。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让这样一个地理位置特殊、长期拥堵的路口由4根车道变为12根车道,通行能力提高30%,事故率下降80%,需要多大的代价?
王登海接受采访称,如果要增加一根车道,车道宽一般是3米2,就要把旁边的人行道削掉3米2,地下的水电煤管子全要搬过去。
王登海将路口的一根停车线向后移,在路口形成4车道、长约60米的综合待行区,就像一个“蓄水池”。去往不同方向的车辆在交警指挥下依次驶入“蓄水池”,绿灯一亮,“蓄水池”就开始批量“泄洪”,使整个交通通畅无阻。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增加到以50公里的时速进入路口,速度提高了百分之一百。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左转弯待行区、可变车道、高架环岛交通信号灯,都是王登海和他同事们的创举……
如今,这些创新的交通管理措施已经在上海,乃至全国大中型城市被广泛运用。车轮滚滚,安全为上,《东方110》始终在记录……
看看新闻记者: 唐敏(特约)
编辑: 赵祎韫
视频编辑: 冯家琳
责编: 方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