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23时44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烈焰划破戈壁夜空,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托举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直冲苍穹,3.5小时后便精准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成功创造了神舟飞船与空间站交会对接的最快纪录。当全国观众通过屏幕见证这一“太空会师”的历史性时刻时,有一支“看不见的队友”正以通信之力筑牢天地连接的桥梁——它就是中国移动。
![]()
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通信保障的“国家队”,中国移动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构筑“空天地一体”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圆满完成了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通信保障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贡献了坚实的移动力量。
这场保障的背后,是中国移动提前一个月便启动的“全链条备战”。早在发射前30天,中国移动甘肃公司保障团队就启用无人机光缆巡检系统,对重保区域569公里关联光缆展开立体化、无死角巡查,像给通信“血管”做了一次全面的精密体检,精准识别潜在风险。发射前15天,上百个关联基站完成检修,近500条专线完成调测优化,所有网络隐患被逐一清除,确保每一条通信链路都能顺畅传输指令与数据。
![]()
面对发射现场可能出现的高密度人流与突发流量高峰,中国移动的技术部署更显前瞻性。发射前3天,在交通枢纽、问天阁、观礼台等12个重点区域,5G-A、载波聚合等新技术快速落地,完成129平方公里戈壁区域的信号扩容,为媒体直播、观众实时分享提供了充足的网络容量储备。发射前1天,现场保障队伍正式进驻发射中心,与后方指挥中心完成最后一次联调联试,所有设备状态全部调试至最佳,静待发射时刻的到来。 23时44分,随着“点火”口令下达,飞船拔地而起的瞬间,中国移动的通信网络迎来实战考验。现场实测数据显示,保障区域5G网络下载速率达778.93Mbps,上传速率92.38Mbps,而5G-A网络下行速率更是突破4Gbps。这意味着,无论是央视记者的高清实时直播,还是科研人员与地面指挥中心的指令传输,都能在“零延迟、零干扰”的状态下完成,为飞船快速交会对接提供了稳定的通信支撑。
![]()
从2003年神舟五号首次载人飞行至今,中国移动的神舟护航之路已走过二十二载。从2G时代的基础通信保障,到如今5G-A与“空天地一体”体系的全面部署,通信技术的每一次跃升,都同步见证着中国载人航天从“筑梦九霄”到“圆梦天宫”的伟大跨越。
此次神舟二十一号任务中,这套保障体系不仅支撑了发射与对接的关键环节,更让“太空组会”等天地协同科研成为现实——航天员在轨记录的实验数据、拍摄的影像资料,能通过加密通信链路快速同步至地面,为空间科学研究按下“加速键”。当神舟二十一号的航天员顺利入驻空间站,这场“太空会师”的背后,是中国移动用569公里巡检光缆、近500条优化专线、4Gbps速率的5G-A网络铺就的“信息天路”。作为始终坚守的“看不见的队友”,中国移动正以通信创新为笔,在星辰大海的画卷中续写着“国之大者”的责任与担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