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该死的周期,快到尾声了?
爆雷房企,正在集体跨过鬼门关。
昨晚,融创宣布,二次债务重组获得高等法院批准,预计削债近600亿人民币。
![]()
今天一早,碧桂园的境外债务重组方案也出结果了。
曾经的宇宙房企,债务重组规模可不是闹着玩的。
![]()
老碧更狠,预计境外债务重组后,減少債務最多116億美元。
按当下汇率算,大概是降债超820亿人民币。
这一下,碧桂园、融创,都趟过了鬼门关?
![]()
先说融创,第二次的债务重组,更加彻底了。
融创自爆雷后,就一直积极与债权人沟通重组方案。
孙宏斌 四处奔走,还自掏腰包提供借款,融创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出售资产、裁员、贷款展期和寻求化债机构介入。
![]()
它第一次债务重组成功,是 2023年11月20日,用时18个月。
但好景不长,今年年初,融创收到中国信达的清盘呈请。
原因是,债权人短期内看不到融创偿付利息的可能性。
利息都给不起了,就更别说偿还债务本金了。
因为融创在第一次债务重组后,业绩不仅没修复还更难看了。
去年归母净利润再度大幅下跌,净亏损高达257亿,仅次于2021年爆雷当年,为融创历史上亏损第二高的年份。
![]()
再加上房 企资金掣肘,付息渺茫,债权人已经预料到要二次境外重组。
这里着重探讨境外债,也就是融创债务的大头。
二次境外债务重组,本金仍高达95.5亿美元,因为新增了第一次债务重组 时没有涵盖的29.4亿美亿私募债。
对比第一次,这次的重组方案可以说很彻底,也很简单:
因为融创打算把境外所有债务,全部转换成股票!
二次境外债务重组只给了两个方案,均是强制可转换债券,年期分别是半年和2.5年。
也就是一次性把境外债主,集体全部变成股东。
![]()
更绝的是,你以为把债主全部变成股东后,孙宏斌的控制权会被稀释?
错!老孙的股权不仅没被稀释,对融创的控制权还牢牢拽在手里。
假设可转换债券全部换股及配股发行后,融创的总股本从115亿股扩大到了266亿股,直接翻了一倍。
但孙宏斌的股权从23.9%变为21.8%,其他少数股东股权比例从75.8%稀释 到了33%。
![]()
原因是,这次的债转股计划,还附带了两项股权计划。
为了维持股权结构稳定,债权人需将应得的23%强制可转换债券直接授予孙宏斌,且允许融创未来5年发行新股给管理团队。
高手过招,老孙不仅完成化债,还仍是融创的第一大股东。
![]()
再说 说碧桂园,这次的境外债务重组,实际等了很久。
2023年8月,碧桂园因未能偿付利息而正式爆雷,境内债、境外债相继开启重组。
但因境外债规模庞大,直到今年1月初,碧桂园的境外重组方案及条款才正式公布。
前前后后经历2年多时间,碧桂园才终于看到曙光。
![]()
据悉,此次纳入碧桂园境外重组方案的债务规模多达177亿美元,即1270亿人民币。
碧桂园境外重组的工具,无非是三个:现金要约回购、债转股、新债置换。
只不过债转股因期限和票面利率不同,又分了短中长及超长期限四种选项。
碧桂园称,重组方案目标是减少债务最多116亿美元。
不仅把偿债期限延长至最多11.5年,平均借贷成本还从6%下降到2%。
并且这份债务重组方案,还涉及马来西亚森林城市的股权,被批是诚意度欠佳,优待杨惠妍家族。
![]()
不过好在,两个债务组别的投票中,赞成票均超过75%的门槛。
债权人基本达成共识,接下来就是等待12月4日的法院裁定聆讯,重组落地还差临门一脚。
从2021年行业出现调整到现在,已经过去4年了。
爆雷房企债权人估计也很无奈,比起收不回钱,当下能推进债务重组才有机会谈发展。
今年10月,碧桂园的卖房业绩只有区区29亿。
对比巅峰时期月销能达到600多亿的房企巨头而言, 恍若隔世。
![]()
房企走出债务泥潭,是第一步。
这些年,被美元债拖垮的房企数不胜数。
当年为了规模疯狂发债买地的恶果,已经种下,结果也正如大家所见,行业去杠杆的过程极其痛苦。
“ 大而不倒”也倒下一次。
![]()
当房企彻底从 债务和资金链紧张的漩涡走出来,才有可能恢复楼市供应及投资,提振行业信心。
随 着房企巨头化债逐渐走向明朗,房地产调整周期看似也到了尾声。
对此,你怎么看?
关 注 我 们 , 来 评 论 区 聊 聊 ~
扫下方二维码,直接进群畅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