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下了“最后通牒”,认定荷兰100%担责,再不悔改一切后果自负
对于荷兰的“执迷不悟”,中方不再容忍,直接划定了担责比例。
荷兰要为自己的错误,承担全部责任。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1月4日,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何咏前的一番话让国际商贸圈炸开了锅。
她明确表示,荷兰必须为安世半导体事件承担全部责任,如果继续一意孤行,后果自负。
这话说得很重,被不少人解读为“最后通牒”。
但了解内情的人都明白,中国这次发火不是没有原因的。
事得从2025年9月说起,荷兰政府突然翻出一部冷战时期的老法律。
![]()
拿“国家安全”当借口,硬把中国闻泰科技买下来的安世半导体股权给托管了。
这部法律70多年来从没用过,现在突然拿出来对付中国企业,意图再明显不过。
更过分的是,荷兰不仅冻结了安世在全球30家子公司的资产,还撤掉了中国籍CEO张学政。
要知道,闻泰当初可是砸了338亿真金白银买的安世。
这本来就是正常生意,荷兰这么干跟明抢没区别。
荷兰也没打算收手,才过了一个月就彻底撕破脸。
到10月26日,安世荷兰总部干脆宣布,不向东莞工厂供晶圆了。
晶圆是生产芯片的核心原料,没了它,工厂生产直接停滞。
而东莞工厂承担着安世全球70%的封测产能,这一停供,整个产业链都乱套了。
![]()
市场反应立竿见影,安世芯片的现货价格一夜之间涨了10倍,有钱都买不到货。
断供后荷兰为掩盖自身责任,还倒打一耙称“中国管理层拒付货款”。
结果安世中国直接晒出账单:明明是荷兰安世欠了东莞工厂10亿元人民币没给,谁欠谁的钱一目了然。
荷兰这波操作,很快让全球汽车业尝到了最直接的苦果。
德国的博世、大陆集团头一个站出来发声,称以后供货要出大问题。
宝马慕尼黑工厂和大众沃尔夫斯堡工厂,产能直接砍了三成。
大众最惨,主力车型高尔夫的生产线受影响最大,每天损失超过800万欧元。
本田也没躲过去,墨西哥工厂就因为缺安世的二极管,直接停摆了。
这条生产线一年能造20万辆SUV,停一天就是上百万欧元打水漂。
![]()
更要命的是,工厂库存只够撑10天。
不只是欧亚车企,美国汽车巨头同样难逃断供冲击。
通用汽车底特律工厂和福特密歇根工厂都发出警告,手里的安世器件库存最多撑三周。
如果断供继续,F-150皮卡、雪佛兰探界者这些热门车型都得停产。
车企遭殃的同时,整个汽车电子行业也陷入了连锁混乱。
产能大幅下滑,订单交付延迟超过20天。
最头疼的是,汽车芯片认证周期至少要半年。
而安世的二极管、晶体管等基础器件在全球市场占了40%的份额,想找替代品谈何容易。
即便找到了,等认证完成,早已错过生产周期。
![]()
市场上恐慌性扫货愈演愈烈,有些经销商把安世晶体管的价格抬高了50%。
小厂子根本拿不到货,不少车间已经停工。
面对供应链危机,欧盟内部先慌了神。
德国、法国、意大利压根不想再跟着荷兰耗,直接推动启用《欧盟芯片法案》第十七条。
打算绕开荷兰的限制,给车企申请“供应链危机豁免”。
可这跟欧盟之前的小算盘压根不一样,原本它想拿安世当筹码,在稀土谈判里占点便宜。
但汽车业占欧盟制造业GDP的8%以上,中国又是欧盟汽车出口的第二大市场,2024年出口额达到500亿欧元。
现在供应链一断,欧盟自己的出口也跟着遭殃,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欧盟里反应最快、最实在的还得是德国。
11月3日,德国外长瓦德富尔主动致电王毅外长。
除了重申一个中国政策,还明确表示希望尽快访华展开磋商。
德国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巨头,像采埃孚、欧摩威,也没歇着,急忙向中方提交了出口豁免申请,一心盼着能尽快恢复供货。
欧盟不站边,荷兰自家的压力也找上门了。
《新鹿特丹商业报》直接发文警告政府,说过度顺从美国,恐怕要重蹈立陶宛的覆辙。
立陶宛之前因为涉台问题,2024年对华出口直接跌了45%,这教训明摆着就在眼前。
荷兰中小企业联盟这会更是急得团团转。
要知道,中国可是荷兰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市场。
要是花卉、乳制品这些当家产品受了影响,靠这些吃饭的人怕是连饭碗都保不住了。
![]()
更现实的问题是,荷兰本土每天因为安世和阿斯麦的关联业务,损失高达230万欧元。
之前强行托管的安世股权,现在成了烫手山芋,根本没企业愿意接手。
面对荷兰的无理行径,中方的应对则显得有理有节、章法十足。
一方面继续释放善意,11月1日宣布对汽车电子等民生领域的半导体出口,符合条件的可以豁免。
意思很明白:大家都是做生意的,别把事情搞僵。
在释放善意的同时,中方也同步推进产业链保障与替代措施。
11月2日,安世中国在发布公告澄清荷兰“拒付货款”谎言的同时,正式宣布“独立运营”,成功保住年产1100亿颗芯片的核心产能。
与此同时,安世中国还与中芯国际签署长期合作协议,明确计划到2026年将国产晶圆的替代率提升至60%。
通过构建本土化供应链,逐步摆脱对荷兰方面的产能依赖。
![]()
12月1日起,中国还将实施稀土新政,含中国稀土超过0.1%的光刻机出口都要审批。
阿斯麦的光刻机里,一个电机就要用10公斤稀土,占成本的30%。
这一招直接打在荷兰高端制造业的七寸上。
闻泰科技也没闲着,正在收集荷兰侵权的证据,准备向荷兰最高法院上诉,要求撤销股权托管令。
同时还在筹备向WTO申诉,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中方的组合拳落地后,球彻底踢到了荷兰这边。
从目前的进展看,闻泰科技11月中旬会提交上诉,欧盟计划在11月底出台“汽车供应链危机缓解方案”,德国采埃孚等企业很可能率先拿到豁免。
但中荷之间暂时还没有新的磋商安排。
中方的态度很明确:先纠正错误,再谈合作,这个顺序不能乱。
![]()
如果荷兰执意一条道走到黑,接下来要付出的代价只会越来越沉重。
首先是市场份额的流失,安世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区营收已经下降18%。
中国是安世最大的单一市场,再这么搞下去,2026年的订单可能再跌30%。
市场丢了只是开始,荷兰本土产业链更面临受损压力,半导体行业有1.2万个工作岗位面临风险。
阿斯麦对华出口的审批周期也会延长,中国市场占阿斯麦营收的15%。
这块蛋糕丢了,阿斯麦的日子也不好过。
经济代价之外,外交上的孤立更让荷兰难以承受。
欧盟内部现在没人愿意替荷兰背锅,德国、法国都已经明确表态要务实合作。
荷兰如果继续这么搞,很可能成为欧盟地缘博弈中的弃子。
![]()
荷兰的所作所为早已超出企业纠纷范畴,牵动了全球产业链的神经。
希望荷兰能早点认清现实,纠正错误,让产业链回归正轨。
毕竟在这个时代,对抗没有赢家,只有合作才能共赢。
荷兰这次算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本想卡中国脖子,结果把全球车企都拖下水,自家企业也跟着遭殃。现在欧盟盟友都不愿意陪它玩了,中国的反制措施也在路上。这场闹剧该怎么收场,就看荷兰还要硬撑多久了。
参考文献:
1.北京日报:《商务部再回应安世半导体问题:荷方应承担全部责任》2025-11-04
2.环球网:《遭停供晶圆后,安世中国最新发声:库存充足,积极启动多套预案》2025-11-03
![]()
3.科技生活快讯:《安世半导体事件:强占中资企业,中国反制让荷兰陷入困境》2025-11-0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