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影像为媒,筑可持续未来:北京国际艺苑摄影基金会多维助力2025北京国际摄影周
![]()
由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协会和中国新闻摄影学会联合主办的“北京国际摄影周2025”于10月18日-27日在北京成功举办。本届摄影周内容涵盖开幕盛典、主题展览、平行展览、报名展览、“影像・北京对话”及特约活动,共举办近20 场对话交流、50 场展览,展出来自26 个国家摄影师的近 5000 幅作品。为期10天的展期内,线下观展人数10余万人次,百余家媒体进行报道,线上覆盖人群达1000万人次
作为北京国际摄影周的长期支持单位与共建者,北京国际艺苑摄影基金会近十年来一直深度参与,通过大力支持影像类大型品牌活动,广泛开展文化摄影艺术类的国内外交流活动,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尝试打造摄影 +产业的公益服务平台,促进新消费,赋能产业发展;探索融合发展新模式,有效发挥摄影艺术的社会教育功能,服务于社区、学校和艺术机构,为推动中国艺术摄影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搭建公益平台,支持影像盛事,构筑摄影生态。
“北京国际摄影周”已持续举办13 届,在活动规模、参展展览、展览场地、国内外参展和参观人数等量化指标方面均呈现不断上升态势。基金会作为“北京国际摄影周”的支持单位之一,不仅全力给予资金支持,还参与项目策划、组织实施和市场开发等工作。充分发挥慈善组织的作用和在影像行业的资源整合能力,持续与文化企业、教育机构、社会团体、基金会等社会各类机构开展多层面合作,积极筹措和接受社会捐赠支持公益项目。为摄影周的成功举办并保持“国际化、专业化、学术化、多元化”特色提供了坚实基础。
![]()
基金会支持北京国际摄影周以影像为载体,搭建“文化交流互鉴、科技艺术融合、产业深度赋能”三平台,也进一步实践了基金会打造“摄影+产业”公益服务平台的宗旨,有效促进了摄影艺术的传播与推广。这场精彩、多元、互融的影像视觉盛宴背后,是北京国际艺苑摄影基金会对中国摄影事业不变的公益初心。基金会秉承“创新、融合、生态”的发展理念,将其对摄影公益事业的支持,正逐渐从支持单一年度的活动,升华为一项推动中国影像艺术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工程。
![]()
发挥教育功能,搭建成长阶梯,助力人才培养。
基金会长期、紧密的合作伙伴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也是北京国际摄影周的支持单位。作为全国首批职业本科试点院校与海南自贸港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发挥教育功能、助力人才培养方面与本基金会有着同样的理念和坚持。
今年摄影周期间,基金会仍然重点支持“全球青年影像艺术100暨TOP10培养计划”和“丝路国家青少年国际摄影大展”两个重要品牌项目。
![]()
“文明的回响——全球青年影像艺术100展”展览现场
“全球青年影像艺术100暨TOP10培养计划”以“文明的回响”为主题,评选出的100件入展作品不仅能传递他们对世界的观察与思考,样态也十分丰富,除了纪实作品,还包含专属展览设计、装置影像以及数字技术的应用,直观呈现出智能影像时代摄影的发展面貌。其中10位青年艺术家获得重点培养与资助的机会。
![]()
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副主席、北京国际艺苑摄影基金会理事长张小苏宣布TOP10名单
“丝路国家青少年国际摄影大展”以“我的家园”为主题,最终展出图片作品279幅(组)及短视频作品65部,生动勾勒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风貌,展现出青少年创作者对家园的敏锐感知与多元审美,不仅为摄影周注入了青春活力,更以其八年的坚持发展成为促进丝路国家青少年影像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
“2025SIPA丝路国家青少年国际摄影大展“展览现场
![]()
中国艺术摄影学会终身名誉主席、丝路国家摄影组织国际联盟主席杨元惺在“2025SIPA丝路国家青少年影像文化交流研讨会”上致辞
基金会始终相信新一代年轻摄影人是摄影事业的未来。只有重视并助力青年和青少年影像艺术创作者成长,为行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才能确保影像艺术的生命力历久弥新,行业持续焕发生机。因此,基金会希望通过支持这类品牌项目,真正为更多的青少年摄影爱好者、青年影像从业者搭建成长与展示的平台,并借助北京国际摄影周这个窗口和舞台,走向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连接世界,促进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
北京国际摄影周持续立足国际影像艺术和文明互鉴交流推介平台的定位,基金会通过支持摄影周,广泛开展摄影艺术的文化交流。本届摄影周汇集了来自26个国家摄影师的作品,为国内外摄影艺术家、策展人、影像收藏家提供了交流互鉴的平台。
其中,学术主题板块呈现的“文明溯源——三大文明古国的影像记忆”展览,汇聚了古希腊、埃及与中国的近百幅先驱摄影师的珍贵影像,以及《飞鹰》杂志、老相机等珍贵实物,不仅象征着人类社会的共同遗产,更指向通过文化、合作与艺术共同构建的未来。
![]()
文明溯源——三大文明古国的影像记忆展
“观·品”十国摄影组织主席作品联展集结埃及、塞尔维亚、摩洛哥、土耳其等十国摄影机构主席的100幅作品。聚焦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工作日常,以“时空交错的非遗图景”、“匠心传承的光影叙事”和“全球视野下的传统共生”三大板块构建叙事。这些国际性展览不仅为中国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也为世界感知中国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已成为持续促进文明互鉴的品牌项目。
![]()
“观·品”十国摄影组织主席作品联展展览现场
拥抱新质,探索科技融合和影像未来。
本届摄影周的学术主题“影像:文明·新质”,直面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驱动的新质生产力对影像行业的重塑,以影像为媒介诠释文明的延续与创新。无论是“全球青年影像艺术100暨TOP10培养计划”呼应人工智能时代青年创作者艺术多元化、多媒介表达的趋势,探索科技与人类的关系;还是已举办过十三届的“云影像”大众手机摄影展,创新设立AI展示区与“AI+手机摄影”专区,让大众体验科技与移动影像融合的魅力;抑或是“和美家园・万物共生”中国野生动物摄影作品巡展,首创“生态影像+科普+法普”多元模式,通过扫描作品二维码或触摸感应屏,以“可看、可学、可感”的传播方式让观众直观感受生态与物种的关联,深化生态保护意识。所有这些不仅是对“新质”主题的回应,更是为影像艺术开拓新的语言、新的边界,确保其在技术迭代中不断进化,实现艺术语言与表现形式的可持续发展。
![]()
“云影像”大众手机摄影展现场
![]()
“和美家园・万物共生”中国野生动物摄影作品巡展现场
基金会支持摄影周积极探索“科技艺术融合”的新路径,鼓励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创新,确保影像艺术在技术变革中保持前瞻性与活力,迎接数智时代为摄影艺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
北京国际摄影周2025已完美落幕,北京国际艺苑摄影基金会再次履行了它作为公益组织的社会责任和诠释了其推动中国摄影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宗旨。从培育明日之星到赋能今日产业,从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到开拓前沿艺术语言,基金会的角色远不止于一次活动的支持者,它更是在影像艺术沃土上深耕不辍的播种者与生态构建者。
面向未来,北京国际艺苑摄影基金会将继续资助影像艺术和技术的学术研究与前沿探索,推动理论的深化与实践的创新;重点资助反映新时代中国发展的策划与展览,以影像弘扬时代主旋律;资助青少年影像艺术的创新与实验,培养年轻一代影像人才。基金会也诚挚期待政府、社会各界及热心公益事业的有识之士的广泛支持与合作,汇聚各方力量,共同为影像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来自影像界的坚实力量。
(北京国际艺苑摄影基金会供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