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
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始于对未知的探索。这种探索拓宽视野,更让心灵获得自由。
《蒙古草原纪行:安德鲁斯动物考察手记》(以下简称《蒙古草原纪行》)记录了20世纪美国探险家罗伊·查普曼·安德鲁斯夫妇在中国华北及蒙古地区的科学考察,让读者可穿越时空,感受草原的壮美与人文的独特。这部百年手记再现了草原原始风貌,更以饱满的生命力,引发读者深刻共鸣。书中的珍稀动物令人惊叹。这些罕见的生灵在安德鲁斯的笔下重焕生机。
1918年夏,身为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博物学家的罗伊·查普曼·安德鲁斯携妻子踏上漫漫旅程,他们的主要目标是为科学研究采集哺乳动物的标本。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他们的足迹遍布中国华北与蒙古的广袤土地。
初入草原,一切充满新奇。他们策马追逐羚羊,体验马背速度;学习设置陷阱,考验耐心、毅力。这些于他们是刺激探险,对蒙古族人却是生存根本。
游牧生活远非“新鲜”二字可概括。需常年观察动物习性,精通骑射,掌握鞣制兽皮等技能。随处可见的皮制品彰显着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差异。
蒙古高原景色优美,但气候严酷。夏燥冬寒,春秋风沙肆虐。一场沙尘暴就足以让人迷失方向,熊、狼等猛兽更潜藏威胁。正是这样的环境,铸就了蒙古族人的强健体魄和协作精神。
安德鲁斯细致刻画了丰富地貌:起伏的草原如波涛涌向天边,北部的森林生机勃勃,沙漠中适应干旱的动植物焕发出顽强的生命力。
在色楞格山谷,考察队与猎人次仁多吉一家共同生活,这为了解蒙古文化提供了契机。“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随季节迁徙牧场,深刻影响了民族性格。
在艰苦流动的环境中,个人必须坚韧独立,族群必须高效协作,这锻造了蒙古族人坚毅、热情的性格。文化差异曾引发困扰,但纯良天性最终弥合分歧,维系了真挚友谊。
事实上,《蒙古草原纪行》不仅是科考记录,更是动人的探险叙事。作者摒弃学术语言,以敏锐视角和生动笔触,描绘北方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本书既科学、严谨,又充满刺激。
其中,40余幅珍贵照片尤为难得。它们让读者亲眼见证未被现代文明改变的荒野:在沙丘奔腾的羚羊、月光下的营地篝火、罕见的高山生灵、淳朴的蒙古牧民。对久居都市的现代人来说,这是一次精神放逐。
安德鲁斯是传奇探险家,他的人生堪称现实版《夺宝奇兵》。从1908年阿拉斯加科考,到1916年深入亚洲,他用半生丈量世界荒野。
他因发现恐龙蛋化石而闻名,更以“亚洲动物考察团”的壮举,收集了无数珍贵标本。他的著作中跃动着永不满足的好奇心。
百年前的蒙古草原,在他的笔下既是动物乐园,也是历史谜题载体。成群的羚羊掠过戈壁、盘羊傲立峭壁,这些景象背后暗藏着他对蒙古荣光的思索。
然而,安德鲁斯并未过多着墨历史风云。在他的笔下,无论时代如何变换,草原本身依然生机盎然。人类、动物、植物,所有生命共同经历寒暑晨昏。
这些日常景象反而勾勒出更真切的百年风貌。他像侦探般搜寻自然与人文密码,日记里总带着未尽的怅惘。那些惊鸿一瞥的发现、那些擦肩而过的谜团,让百年后的我们依然能从中触摸探险的黄金时代。
而书中的狩猎故事却如史诗般展开。最令人难忘的是一匹名为“忽必烈汗”的蒙古马,它的狩猎本能出众,追捕羚羊时表现超越猎物,成为最耀眼的角色。
文字间流淌着百年前草原的呼吸:无垠草海、星罗棋布的蒙古包、驼铃叮当的商队,这些景象透着天地初开般的质朴纯净。
帐篷被狂风掀翻时的大笑,迷路后与牧民指手画脚的趣事,干粮耗尽时分享猎物的豪爽⋯⋯将困境化作故事的能力,让两年考察虽危险重重,却成就了传奇。
百年沧桑,安德鲁斯笔下的草原古道已难觅旧踪。但令人欣慰的是,他关于物种消失的担忧并未完全成真,那片曾被预言消失的草原,至今水草丰盈,生机勃勃。
野生动物种群非但未减,反而有增加。这或许正得益于安德鲁斯这样的生态保护先行者,他们用考察报告和深切忧虑唤醒了世人对自然的关注。
翻阅《蒙古草原纪行》,犹如开启穿越时空的草原漫游。沿着作者的行踪,体验百年前蒙古高原的旷野长风:看苍鹰掠空,随羚羊驰骋,在毡房品奶茶。
这种阅读不仅追忆往昔,更是心灵放飞。尽管预知前路艰险,甚至要直面流血牺牲,考察队的步伐却从未停止。既定目标不改,探险精神不灭。
读罢掩卷,我心存疑惑。当地人重视“灵魂”归宿,却对遗体有强烈的厌恶感,“认为人死在房子里是最不受欢迎的事情”。
我更惋惜东陵森林的消失。“这是全中国最美丽的地方之一”,然而“砍伐的斧头,烧山的火焰,正在完完全全地毁灭着这里”。这是“华北地区很多野生生物最后的避难之地”,森林消失意味着许多物种将绝灭。
本书不仅是科普读物,更是历史文化的真实记录。深切的语言与精美图片拓宽了其史料价值。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考察队历尽艰险,全方位展现了蒙古草原的独特风貌与文化。
《蒙古草原纪行》按作者考察时空的顺序展开,全书共分18章。作者以第一人称叙述,营造身临其境之感。它以考察路线为明线,以作者经历的“最糟糕的事”和“最艰辛的工作”为暗线,双线交织递进,充满冒险传奇元素,是深入了解蒙古草原动物种群的难得佳作。
文字风格则考究多变,兼具散文诗意、幽默趣味与轻松氛围。科普性强却摒弃枯燥术语,代之以探险家视角的生动叙述,读来颇具小说韵味。
整场考察堪称传奇。以研究羚羊为例:始于寻找踪迹,继而是羚羊突然横越车头的震撼,对其惊人速度的讶异,由此形成蹄部结构与速度关联的假设,最终在反复追逐体验中,于速度与激情中完成考察。这源于偶然观察,却成就了一场关于速度的独特实验。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达成如此艰难目标,其过程本身已堪称传奇。
让思绪随文字越过青山、穿过沙漠、跨过戈壁,这或许是阅读《蒙古草原纪行》最珍贵的馈赠——让心灵超越时空,在字里行间寻得精神栖息。
![]()
《蒙古草原纪行:安德鲁斯动物考察手记》
罗伊·查普曼·安德鲁斯 著
潘云 朱川 译
九州出版社
原标题:《在算法时代,回望那片未被驯服的荒野》
栏目主编:王一
文字编辑:肖雅文
本文作者:刘金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