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5日上午,河北廊坊一家酒店的停车场内,一场本该充满欢笑的接亲仪式,变成了一场令人心寒的拉锯战。
新娘刚刚走下酒店楼梯,准备踏上婚车前往新家,却被几名拦车者堵住了去路。
对方开口便索要50条普通香烟作为喜钱,并强硬表示:“不给就别想走!”
僵持中,拦车者甚至贴心地提供了替代方案。
如果普通香烟不够,可以用10条高档香烟抵扣。
根据当地婚宴常用香烟价格计算,50条香烟价值约8000至10000元,这相当于许多家庭一个月的收入。
婚车司机宋先生透露,新人曾尝试沟通,但对方寸步不让。
最终,因担心错过吉时,新娘含泪弃车,与新郎徒步离开停车场。
司机感叹:“听说新娘回去都给气哭了,人家说挺遗憾的,都没坐上婚车。”
拦车地点并非公共道路,而是酒店私人停车场。
拦车者似乎早有预谋,专门挑选婚车启动前的关键时刻发难。
而酒店所在街道办工作人员的反应更让人心凉,其竟称:“结婚的时候有人拦比较好,没人拦就不好。”
这种对恶习的麻木纵容,让本已受伤的新人雪上加霜。
事件曝光后,警方尚未公开介入,而类似的“趁喜打劫”在全国多地仍在持续上演。
从河南项城男子多次拦车被行拘,到吉林长春有人掰断劳斯莱斯小金人车标,婚庆陋习已从讨彩头异化为赤裸裸的勒索。
![]()
绝大多数网友认为,这种行为已触犯法律底线。
他们指出,拦车者利用新人“喜之日不愿争执的心理进行胁迫,与抢劫无异。
更有人愤慨质疑:“如果在停车场堵路要钱不算违法,那是不是任何场合都能用喜庆当借口敲诈?”
这种观点得到法律人士的背书。
有从事律师的网友说,索要金额已远超敲诈勒索罪1000至3000元的立案标准,若查实可能面临3年以下有期徒刑。
“习俗宽容派”:不过是闹喜而已,何必上纲上线?
为何法律清晰的底线,总被习俗二字模糊?
网友翻出旧例:河南项城一张姓男子曾因多次拦车被行拘,但释放后仍重操旧业。
更有人痛心疾首:“当新娘哭着离开时,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一场婚礼的体面,更是对传统文明的信心。”
![]()
纵观全国,类似事件早已不是个案。
在河南濮阳,男子高某某在假期连续拦截多辆婚车;在浙江长兴,三名老人1小时内拦停5批婚礼车队,导致交通瘫痪;在安徽阜阳,有人甚至将腿伸入婚车底部的危险行为进行威胁。
这些案例的共同点在于违法者吃准了新人花钱买平安的心理,而执法往往陷入“民不举、官不究”的惰性循环。
法律红线其实非常清晰。
根据《刑法》与《治安管理处罚法》,此类行为可能涉嫌敲诈勒索罪或寻衅滋事罪。
即便未达到刑事标准,也可处以行政拘留。然而现实中,许多受害者因“怕麻烦”或“顾忌喜庆氛围”而放弃追责。这正中了违法者的下怀,他们深知,法律的威慑力往往败给受害者的沉默。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恶习正在形成破窗效应。
从索要一包烟到勒索50条烟,从个人行为到有组织围堵,贪欲的雪球越滚越大。
执法机关应从被动处理转向主动防控,如在婚庆高峰期加强巡逻;另一方面,社区应加强宣传,让公众明确自愿赠与与强制索要的界限。
正如网友所言:“民俗的核心是祝福而非强制。当‘喜钱变成赎金,传统早已变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