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深水财经社 纳兰
2025年的白酒行业三季报直接成了比惨大会,业绩不下滑两位数都不好意思参与。
10月30日晚间,洋河股份(002304.SZ)发布三季报,不出所料的还是有所下滑,180.9亿的营收创下了2018年以来最差数据。
曾经是从从容容游刃有余,如今却是匆匆忙忙连滚带爬。面对近十年最惨淡的白酒行业,我们还能更加悲观吗?绝对不应该,真正的强者不会去抱怨大环境,而是迎难而上。
我们要相信万物皆周期,像洋河这样手握70万吨原酒储量的行业巨头,一定会在行业调整期积蓄突围力量。
![]()
![]()
白酒业严寒
2025年的白酒行业,正经历2015年回暖以来最剧烈的一次调整。
已披露三季报的白酒上市公司中,多数企业业绩加速下滑,部分区域酒企净利润降幅接近三位数。
![]()
口子窖第三季度单季营收同比大降46.2%,归母净利润暴跌92.6%;老白干酒同期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下滑47.6%和68.5%;即便是此前表现稳健的今世缘、迎驾贡酒,第三季度净利润也分别下降48.7%和39%。
头部酒企虽整体表现好于区域酒企,但也呈现明显分化。贵州茅台凭借强大品牌力保持稳健,山西汾酒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1%,成为少数实现增长的头部企业;而泸州老窖、古井贡酒、五粮液第三季度营收分别下滑9.8%、51.7%和52.7%,行业“马太效应”愈发显著。
![]()
对于行业集体遇冷的原因,核心是宏观消费环境疲软导致白酒消费场景收缩,尤其是依赖商务宴请的中高端酒动销下滑,叠加行业高库存、价格倒挂的双重压力,形成“需求不足—渠道观望—业绩下滑”的恶性循环。
盛初集团董事长王朝成在秋糖期间公布的调研数据更直观,2025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白酒行业整体销售额下滑约25%,宴席场次同比减少,渠道打款意愿低迷。
![]()
万物皆周期
如上所述,这也不是白酒行业第一次调整,事实上,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白酒行业经历过多次大幅调整。
第一次调整是1988年,国家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率先放开了13款名酒的自主定价权,之后逐渐放开整个白酒行业的定价权,实行市场调节。
由于刚刚进入市场经济,大多数酒厂对于当时的消费水平认知不清晰,导致对产品定价的紊乱。
有些酒厂因为没有跟随市场调价,导致越卖越亏,最终倒闭。还有些酒企因为盲目提价,引发政府干预,导致销量大幅下滑。这轮调整持续了约三年时间。
第二轮调整是1997年左右,因为山东秦池酒业勾兑酒事件和后来的朔州假酒案接连爆发,引爆了白酒的地雷,白酒形象一落千丈,不仅是茅台、汾酒等老名酒销售急速下滑,还有地方小酒厂大面积倒闭,成为白酒史上最萧条时期。
第三轮是2012年,首先是酒鬼酒塑化剂风波爆发,再度引发白酒信任危机;2012年12月中央发布“八项规定“,严格限制三公消费,在品牌形象和政策收紧的双重打击下,特别是中高端白酒打击严重,不少酒企出现误判主攻中低端市场,导致品牌力下降,难以翻身。当时贵州茅台股价从260元最低跌到120元,五粮液从41元跌到15元,可谓惨烈至极。
实际上白酒业每一轮调整都会在市场上引发一片风声鹤唳,甚至当时很多人怀疑白酒这种饮料以后还会不会存在。
但结果呢,在经历调整之后,白酒业依然都能够重新恢复。
![]()
看到积极信号
调整是惨烈的,恢复也是痛苦的。但是我们还是能够从洋河的三季报里找到一些积极因素,这些信息有可能是下一轮增长周期的火种。
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80.9亿元,归母净利润39.75亿元,销售毛利率71.10%,销售净利率21.90%。
尽管第三季度单季营收同比下滑29.1%,但对比古井贡酒、五粮液超50%的降幅,仍处于头部企业中的中等水平。
![]()
值得注意的是,洋河的财务结构持续优化。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率仅为18.22%,远低于行业平均的32.41%,彰显出极强的偿债能力和财务安全边际。
同时,71.10%的毛利率高于行业平均的67.32%,即便在行业调整期,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和产品溢价空间依然稳固。
从二级市场的角度,洋河股份股东结构的变化也传递出积极信号。截至9月30日,洋河股份A股股东户数为16.41万,较上期减少13.97%;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量增至9180.83股,较上期增加16.24%。
持股集中度提升更有利于筹码的稳定,是机构投资者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在行业调整期,这种信心显得尤为珍贵。
![]()
转机暗藏
那么我们再从洋河股份的经营上来分析。
在行业下行期,首先是酒企的现金流必须要能扛得住,其次是不能够饮鸩止渴,继续向渠道压货,反而应该控量保价,减轻渠道压力。
2025年以来,洋河将“去库存、提势能、稳价盘”作为核心战略,并未采取行业常见的“压任务”式冲量,而是通过C端拉动实现良性去化。
近年来,洋河通过扫码红包、宴席政策、消费者品鉴等方式,让产品真正到达终端消费者手中,而非在渠道空转,最终实现整体市场库存两位数去化,渠道压力显著缓解。
渠道信心的回暖,在合同负债指标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三季报显示,洋河股份合同负债达64.2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9.66亿元大幅增长。
合同负债的增加意味着经销商愿意提前打款订货,反映出对洋河产品销售前景的乐观预期,这是渠道信心修复的核心信号。
2024年洋河已通过减负政策让省内经销商数量同比增加,这种“厂商共生”的模式正持续释放红利。
面对消费分级趋势,洋河“双名酒、多品牌、多品类”的战略布局展现出抗风险优势。
![]()
洋河高端市场有梦之蓝手工班引领,次高端以梦之蓝M6+、梦之蓝水晶版为主力,中端依靠天之蓝、海之蓝筑牢基本盘,中低端则由洋河大曲、双沟大曲抢占大众市场,全价格带覆盖让公司在不同消费场景中均能占据一席之地。
更值得关注的是洋河的产品创新速度。2025年以来,公司密集推出6款新品:海之蓝完成第七代焕新升级,基酒年限延长至三年以上并加入五年调味酒,延续“年销一亿瓶,年饮三亿人”的市场地位;高线光瓶酒上市即成为“顶流”,精准切入年轻消费群体;洋河国宾首秀、金梦九(M9)升级、超级足球IP联名款、微分子新品亮相,一系列创新产品既巩固了传统消费群体,又吸引了年轻用户关注。
![]()
强大的产品创新能力背后,是洋河深厚的品质积淀。公司拥有7万口名优窖池和70万吨原酒储量,高端陶坛原酒储备34万吨,陶坛储酒规模世界第一,这一核心资源在行业调整期转化为独特竞争优势。
白酒独立评论员肖竹青表示,70万吨原酒不仅是数字,更是洋河穿越周期的底气,确保了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和稀缺性,在消费端形成了牢固的品质认知。
![]()
运营效率提升
与十年的粗放式销售不同,洋河股份如今充分运用了大数据科技手段,成为国内较早开启数字化运营的酒企。
经过多年的测试迭代,洋河的数字化转型已进入收获期。2024年,洋河数字化运营销售规模已达60.64亿元,占总营收的21%。
很多人对于数字化运营的作用还不了解,实际上这是一个营销利器,对于酒企的经营决策有着极重要的作用。
通过“四码关联”技术(箱码、盒码、瓶码、盖码),公司实现了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链条数据贯通,构建起“控盘分利”模式,让促销政策一键直达终端,既避免了渠道截留,又能通过数据智能分析精准匹配需求。
数字化工具还为库存管理提供了精准支撑。公司通过实时监控渠道库存数据,对主力产品实施区域精准控量,有效避免了价格倒挂现象。
这种“数字化去库存”的方式,既保证了价盘稳定,又提升了渠道运营效率,为后续业绩复苏奠定了基础。
![]()
还应该做些什么?
但是仍然要看到,目前白酒业的调整尚未见底,受宏观经济和消费政策的影响,每一轮调整都是洗牌的结局,跟不上时代的品牌要被淘汰出局。
所以,洋河股份仍需在巩固优势的基础上持续变革。我们认为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逆周期调节能力。
![]()
首先是和继续坚持“去库存、稳价盘”的核心方向,通过数字化工具实时监控库存,实施“开瓶率导向”的配额分配机制,避免渠道压货反弹。针对经销商推出更具柔性的支持政策,如“库存置换”“延期打款”等,进一步减轻渠道压力。
第二是聚焦高端突破,强化品牌价值。以梦之蓝手工班为核心,深化“中国高端年份白酒”的价值定位,加大高端场景营销力度,与顶级餐饮、奢侈品品牌开展跨界合作,提升品牌溢价。
第三是发力年轻市场,拥抱消费变迁。顺应年轻化、健康化消费趋势,加大低度酒布局力度,重点推广33度微分子酒、果味白酒等产品,适配年轻群体“微醺不醉”的社交需求。但是低度酒的接受度是否真的很高,这个假设需要充分的调研求证、接收反馈,不可先入为主。
第四是继续下沉县域市场,挖掘增量空间。可以复制江苏大本营的成功经验,在其他省份高地市场深化渠道渗透,将大众宴席、家庭消费打造为新的增长极。
第五是优化费用结构,提升财务效益。调整费用投放方向,减少传统渠道压货式费用,将资源向C端动销倾斜。通过成熟的数字化工具精准识别高潜力市场和核心消费群体,提高费用使用效率。在保持财务稳健的基础上,可以探索“分红+回购”的股东回报模式,稳定市场信心。
第六是强化组织变革,激活员工积极性。行业下行期,往往会导致激励减少,人才流失。这时反而更应该网罗人才和有实力的经销商,加强渠道建设。
![]()
迎接新周期
在企业经营中,极度乐观和极度悲观都要不得,最重要的是遵循常识,敬畏规律,
2025年白酒行业的调整,本质上是从“增量竞争”向“存量博弈”的转型,也是行业洗牌的关键期。
正如肖竹青所言,洋河“先挤泡沫、再蓄动能”的战略逻辑清晰,当前的调整期正是新一轮腾飞的蓄力阶段。
当行业调整进入尾声,那些提前完成库存优化、渠道修复、品牌升级的企业,必将在复苏周期中抢占先机。
(全球市值研究机构深水财经社独家发布,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