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机会弹奏一台18世纪的古钢琴,可能会惊恐地发现:它“跑调”了!别担心,不是你耳朵出了问题,而是你遇到了音乐史上一次伟大的“妥协”——十二平均律。在巴赫的时代之前,乐器大多使用“纯律”调音,这种律制在某些调性上非常和谐,但一旦转调,就会变得极其难听,就像被关在几个固定的“音响牢房”里。
为了解决这个“转调噩梦”,音乐家们发明了十二平均律。他们把一个人度均匀地分成十二等份,使得每个半音之间的差距完全相同。这样做的一个“代价”是,除了标准音A以外,几乎所有音的频率都不是纯粹的,都有极其微小的“不准”。但正是这种人为的、微小的不准,解放了所有调性,让音乐家可以在十二个调上自由转调,随心驰骋。巴赫甚至专门创作了《平均律钢琴曲集》来推广这一体系。所以,我们今天能听到丰富多彩的现代音乐,全赖于这场“刻意走音”的音律革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