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俄军导弹袭击第聂伯罗州的乌军第35陆战旅授勋会场事件持续发酵。
原本“俄军导弹打击乌军”这样的新闻几乎每天都有,倒也不至于成为热点,但是这种授勋集会被炸的事件在乌军中已经出现过很多次了。
每次出现这种事件时,乌军总是会表态深刻吸取教训,以后绝不再犯,但是这样的损失在后续却又陆续出现;尤其在授勋时,还是核心军官和战斗骨干在场,这要比普通的新兵训练营受损更肉疼。
![]()
其实这次的导弹袭击事件发生后,乌军也明白全部对外公开会遭到怎样的舆论冲击,所以先主动对外承认有这么一档子事儿,以免被俄军公开后被动。
但是乌军只承认有伤亡,却不提多少,对于事件发生的详情也不提。
如果这事儿就这样按下去了,那也就算了,至少在舆论上也不至于经受疾风暴雨。
可是好巧不巧,第35陆战旅无人机营刚树立的一个典型——弗拉基米尔·斯维亚特年科被炸死了。
而这老哥的兄弟——德米特罗·斯维亚特年科,偏偏又是一个媒体记者。
于是这名记者对外公布,原来此次受袭的真相竟然又是集会授勋;记者公布后,乌克兰“女督军”也转发跟进,后续各大媒体也纷纷报道,这事儿就捂不住了。
眼看各大媒体轮番上阵,一名当时在现场的乌军第35陆战旅士兵也憋不出了,又对媒体透露了当时现场的更多情况。
![]()
据这名乌军士兵称,11月1日是乌军无人机营成立一周年的日子(另外按第35陆战旅自己所发,当天也是第503陆战营的“生日”),第35陆战旅策划了一场配有篝火和火炬的颁奖仪式。
仪式本身有两个场地,一个是在森林中,另一个是在村庄的商店附近,而他和战友是在林中场地,他的另一个朋友是在商店附近场地。
当时空袭警报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天气多云,天空中也没有无人机盘旋。
当他们抵达森林营地的时候,指挥官让他们先在颁奖台之外等着,于是他和战友站在了离颁奖台大约100米的位置。
![]()
在颁奖仪式开始15分钟时,一枚俄军的伊斯坎德尔导弹命中了颁奖台位置,几乎没有听到任何声音就爆炸了。
这名乌军士兵以及身旁的战友都被掀翻在地,其中一人腿部被弹片击中,另一人肩膀受伤,但好在没有被炸死——因为他们还在等待上场,而此时正在颁奖台中心的人都死了。
无法说出准确的人数,但至少有3人,因为晚上什么也看不到,所以遗体到第二天早上才被收殓;如果他们当时在那个位置的话,肯定也会被炸死。
俄军还袭击了第二个地点——商店附近的仪式场地,袭击中使用了(远程)攻击无人机。
他的那位朋友曾在群聊中呼叫救护车,现场有很多人受伤,而这位朋友也因为伤重不治身亡。
这名乌军士兵后来从医护人员口中得知,有8人死亡、40人受伤,另有6人失踪,均为军事人员。
不过收殓死者时,是当地警方去干的,军方不被允许收殓遗体,解释称后续要通过停尸房来移交。
![]()
后来死亡人数进一步增加到了11人,失踪人员还是6人。
上述信息按照规定,其实是不允许乌军军人对媒体透露的,所以乌媒体也没有公布这名士兵的具体身份,但问到了他为什么要透露内部信息。
这名现场军人的答复是:因为人们需要真相,我只是设身处地地想到了战友的妻子或者我自己的妻子,或者想象自己是阵亡者中的一员;他们的家人一无所知,没人告诉他们任何消息。
这是指挥部的疏忽,因为当空袭警报响起时,周围10公里内都应当进行疏散,那里本应该没有人。
因为俄国人的导弹和无人机分别对两个会场下手,而且又准确命中了授勋场地的核心位置,所以这名乌军怀疑是有内鬼,其向俄军透露了详细的位置。
![]()
这种由内部人员泄密,招致本部重大损失的情况,在俄乌两军中都有存在;毕竟这两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关系不同寻常,泄密事件的出现自然屡见不鲜,而这种情况肯定也不是最后一次。
但单纯就此次事件来说,既然搞得这么大,乌军最后总得有个调查结论,到时候具体看看这个内鬼到底是谁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