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及当今数学界最耀眼的明星,王虹无疑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名字。
2
这位并非自幼专攻数学的“跨界奇才”,以惊人力破百年未解之谜——三维挂谷猜想,震惊全球学界。
3
她更刷新了法国高等科学研究所(IHES)长达七十余年的历史纪录,成为该机构首位女性终身教授,同时也是第一位来自中国的亚裔学者获此殊荣。
![]()
4
就在最近,这位被誉为“数学女神”的人物再度掀起波澜。
5
她的新成就不仅在学术圈内引发广泛热议,连主流媒体也纷纷主动报道,给予高度评价。
![]()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6
连拿两大奖
7
2025年10月,年仅34岁的中国女数学家王虹迅速走红于国际数学舞台。
8
《中国妇女报》连续两次发文祝贺,称她再次突破学术领域的性别壁垒,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9
10月27日,在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上,著名数学家丘成桐亲自为她颁发ICCM数学奖金奖。
10
这一奖项被业内誉为“华人菲尔兹奖”,专为45岁以下、具有杰出贡献的华人数学家设立,含金量极高。
![]()
11
更令人惊叹的是,仅仅一天之后,2025年度塞勒姆奖名单揭晓,王虹赫然在列。
12
该奖项素有“菲尔兹奖风向标”之称,自1968年至2024年共56位得主中,已有10人后续斩获菲尔兹奖。
13
例如陶哲轩曾在2000年获得塞勒姆奖,六年后便成功摘得菲尔兹奖桂冠。
14
此次王虹接连拿下两项重量级荣誉,陶哲轩第一时间撰文致贺,称赞她的工作将几何测度论的研究进程向前推进了近十年。
![]()
15
而这两项大奖的背后,是一场年初震撼数学界的突破性成果——她彻底攻克了一个悬而未决长达百年的难题。
16
这个问题名为三维挂谷猜想,最早由日本数学家挂谷宗一于1917年提出。
17
其核心在于探讨:在三维空间中,能让单位长度线段完成任意方向旋转的最小集合维度究竟是多少?
18
此前几十年,二维情形已被解决,而陶哲轩团队曾将三维情况的下限推至2.500000001,距离3仅一步之遥。
![]()
19
2025年2月,王虹与加拿大数学家约书亚・扎尔合作,在顶级期刊《数学年刊》发表了一篇长达127页的论文。
20
他们采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方法,直接证明该最小维度确为3,从而终结了这个世纪难题。
21
陶哲轩评价其推理过程如同“永不停歇的魔法机器”,开创了全新的研究范式,为几何测度论注入强劲动力。
22
这项成果一经发布,立即引起全球顶尖科研机构的高度关注,争相发出邀请。
![]()
23
2025年9月,她正式加入法国高等科学研究所(IHES),担任终身教授。
24
这所机构被称为“菲尔兹奖摇篮”,自1958年成立以来,数学领域共聘任14位终身教授,其中8人后来荣获菲尔兹奖。
![]()
25
王虹不仅是该机构历史上首位中国籍终身教授,更是首位女性和首位亚裔担任此职。
26
这份任命,是国际学术界对她卓越能力的权威认可。
27
目前,她已被广泛视为2026年菲尔兹奖的热门候选人之一。
28
若最终获奖,她将成为中国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女性数学家,书写全新历史篇章。
![]()
29
王虹的求学成长路
30
鲜为人知的是,这位站在世界数学巅峰的学者,出身于广西桂林一个普通的教师家庭。
31
1991年出生的王虹,在四岁时因意外导致右臂严重烫伤,被迫在家休养近一年时间。
32
那段日子里,无事可做的她翻出了哥哥的一年级课本,开始自主学习。
33
没想到短短数月,她竟完整掌握了整本教材内容,展现出惊人自学天赋。
34
待身体恢复后重返校园,年仅五岁的她并未进入一年级,而是直接跳级升入二年级。
![]()
35
2004年考入桂林中学时,她的成绩尚在年级百名之外。
36
但她凭借顽强毅力,每天清晨五点起床背诵公式,深夜十一时仍在埋头刷题。
37
光是整理的错题笔记就有三大本,最终实现逆袭,稳居年级前十行列。
![]()
38
2007年,16岁的她顺利考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39
然而入学后,她逐渐意识到自己对地质学科缺乏热情。
40
一次偶然旁听数学系课程的经历,让她瞬间找到了真正的兴趣所在。
![]()
41
尽管有人劝她珍惜原有专业的发展前景,她仍坚持双线并行:既认真完成本专业课业,又积极旁听数学课程。
42
一年后成功转入数学系,并迅速脱颖而出,成绩名列前茅。
43
在刘张炬教授指导下,她的毕业论文表现优异,还与师兄共同证明了2+1维波动方程Sogge局部光滑性猜想。
![]()
44
2011年从北大毕业后,她远赴法国继续深造。
45
期间她也曾陷入迷茫,一度认为数学过于抽象艰涩,甚至中断学业半年去学习建筑。
46
后来她回忆道,正是这段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建筑中的结构力学与空间几何本质上都根植于数学原理。
47
相比之下,数学本身反而更具逻辑性与系统性。这次“绕行”反而坚定了她投身数学研究的决心。
![]()
48
此后,她在巴黎综合理工学院与巴黎南大学相继取得学位,随后赴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Larry Guth教授。
49
2019年博士毕业,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50
2023年,年仅32岁即收到IHES终身教职聘书,消息传出后震动整个数学界。
![]()
51
事实上早在2023年,她就已成为首位荣获Maryam Mirzakhani新前沿奖的亚洲数学家。
52
该奖项设立初衷是为了纪念已故的菲尔兹奖得主玛丽亚姆·米尔札哈尼,专门奖励潜力突出的年轻女性数学家。
53
众所周知,数学领域长期存在性别失衡现象,顶尖学术机构中女性终身教授比例不足15%。
54
王虹的成功打破了这一结构性壁垒,用实力证明:只要专注执着,女性同样能在基础科学最前沿占据一席之地。
![]()
55
北大数学天才的顶级同框
56
随着王虹声名鹊起,公众也开始将她与另一位北大走出的数学奇才韦东奕相提并论。
57
两人有许多相似之处:均毕业于北大数学系,都经历过学术探索期的困惑与挣扎。
58
最终皆因对数学纯粹的热爱而坚持到底,成长为各自方向的领军人物。
59
值得一提的是,二人确实有过一次珍贵的同框时刻。
![]()
60
2025年6月,王虹受邀回到母校北大举办专题讲座,主题为“调和分析在几何测度论中的应用”,实则讲述她破解三维挂谷猜想的全过程。
61
现场座无虚席,连中科院院士田刚也亲临聆听,许多学生只能站着听讲。
62
韦东奕连续三天坐在第一排专注记录,提问环节第一个举手发问,聚焦于几何分析与偏微分方程交叉领域的问题。
63
两人围绕黑板展开深入讨论,气氛热烈,身旁的博士生几乎插不上话。
![]()
64
相关视频迅速登上社交平台热搜榜,网友称之为“北大数学的巅峰相遇”。
65
尽管研究方向不同——韦东奕专注于偏微分方程与流体力学,王虹深耕调和分析与几何测度论——
66
但他们并非彼此竞争的关系,而是中国青年数学力量崛起的“双子星”象征。
67
这也反映出我国数学人才培养体系具备孕育多类型顶尖人才的能力。
![]()
68
如今34岁的王虹站上全新起点,无论2026年能否摘得菲尔兹奖,她的轨迹已然照亮了许多后来者的道路。
69
她让更多的女性看到从事科研的可能性,让小城市的孩子相信努力终有回报,也让公众更加关注基础科学的价值。
70
《科技日报》评论指出,她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中国数学整体实力提升的真实写照。
71
这不仅是对学术瓶颈的突破,更是对性别偏见与出身局限的双重超越。
![]()
72
从桂林小镇那个因伤在家自学的小女孩,到改写国际数学史的终身教授,王虹的故事仍在延续。
73
我们有理由期待,未来会有更多如她一般、如韦东奕一般的年轻人,怀揣热爱与信念,推动中国数学迈向更高境界。
![]()
74
结语
75
王虹的成就昭示着一个事实:女性在科学研究中不仅能参与,更能引领变革。她们常能在困局中开辟新径,带来独特的思维方式与创新路径。这种多元化的视角,正是推动科学持续进步的核心动力。当越来越多女性投身科研事业,人类面对复杂问题的应对策略也将更加丰富而立体。
76
参考文献:1.大皖新闻:《中国女数学家王虹接连斩获两项大奖》2025-10-30
2.济宁新闻:《90后女数学家王虹,连传喜讯!韦东奕曾连续3天听她讲课……》2025-10-29
![]()
77
![]()
78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