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2025年Vogue盛典的合影瞬间,原本应是一幅群星辉映、其乐融融的画面,却因钟楚曦所处的位置,迅速演变为一场席卷全网的舆论风暴。
真正的视觉中心本应是主编刘冲与刘亦菲,而钟楚曦身着一袭重达八斤的1987年古董级高定礼服亮相。要知道,能够驾驭如此稀有的历史级高定,在时尚领域堪称至高荣誉——此前她曾多次代表中国面孔现身国际顶级场合,
例如在巴黎高定时装周前排以极简却不失气场的造型登场,凭借冷艳气质和对高级定制的独特理解赢得广泛赞誉。然而这次的礼服结构复杂,裙摆层层叠叠,稍有移动便极易牵动整体造型,行动之间处处受限。
![]()
正是在这种身体受制于服装的前提下,仅仅因为她未完全退让出画面中央,“钟杵C”的讽刺绰号便迅速蔓延网络,更有甚者制作恶意P图,刻意扭曲她在合影中的姿态进行嘲讽。
更令人唏嘘的是,舆论并未止步于当下,而是翻出她早年在戛纳电影节红毯上的旧照作为“佐证”。
彼时她因在红毯停留时间略长、积极配合摄影师拍摄角度调整,就被指“刻意抢镜”;如今又叠加过往某部剧集番位变动引发的争议,最终将“不合规矩”的标签牢牢钉在她的公众形象之上。
![]()
但人们似乎集体选择性忽视了一个核心事实:主办方Vogue自始至终未曾明确站位安排,现场秩序混乱到连主编本人不慎踩住刘亦菲拖尾裙摆,工作人员慌忙上前整理的地步。
在这样缺乏统一引导的情境下,唯有钟楚曦一人被推向风口浪尖,独自承受汹涌指责。这场网络围剿早已脱离事件本身,与其说是对她行为的批评,不如说是借“咖位伦理”之名,发泄对“非一线女星敢于占据前排”的深层不满。
![]()
性别双重标准下的“野心审判”:女性为何难以拥有坦荡的事业追求?
风波尚未平息,王耀庆在ELLE活动现场提及此事,一句“咖位不够不配调侃”看似轻描淡写,实则默认了娱乐圈中“地位高于尊重”的潜规则。
不少观众直言:“拿他人的困境当笑料,本身就是一种失格。” 更值得深思的是这种双标的普遍存在——男性艺人争取番位、谈判资源,常被视为“有进取心”。
譬如某男演员为确保作品排序与制作方反复沟通细节时,外界普遍评价其“重视专业表现”“具备职业追求”,甚至认为“有抱负才正常”。
![]()
可一旦角色置换为女性,哪怕只是流露出对机会的珍视或主动争取,立刻会被贴上“过于激进”“不懂谦让”的标签,仿佛女性唯有低调隐忍,才符合社会期待。
类似现象也体现在影视创作中。近期周也在《长风渡》衍生番外里饰演的女将军角色,以及宋轶在《宁安如梦》中尝试的军旅戏份,播出后均遭遇市场冷遇。
表面归因为“演技不足”“气势欠缺”,但细看评论区,充斥着“女人带兵太奇怪”“还是适合温婉路线”的声音,足见大众内心早已固化“女性应当柔顺内敛”的刻板认知。
![]()
女将军直面权力、拒绝妥协的性格特质,挑战了传统叙事的安全边界,因而难以获得共情与认同。
平台方面亦显矛盾:一面高举“女性成长”旗帜吸引关注,一面又不敢真正突破性别框架,最终只能将“女将军”重塑为“披铠甲谈情说爱的宫斗女主”,故事主线依旧围绕情感纠葛展开。
在我看来,这种系统性的双重标准实则是对女性的隐形规训——从红毯站位到荧幕角色,仿佛都在传递同一句话:你可以出色,但不能太渴望出色;你可以存在,但不能太想被看见。否则,便是逾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