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一则荷兰光刻机送到美国被拆解的新闻的出现在互联网上,但很快这则新闻就被其他的国际新闻冲淡。若干年后,不知道是不是命运使然,这条陈年往事又被人翻了出来。
它揭露了美国在半导体等高端产业研发上的遮羞布——作为世界高端领域垄断巨头的美国连基本产业研发都无法实现,所谓的科技霸权正在被他自己的金融化的道路封死。
![]()
很多人聊起美国至今的衰落,都会不约而同的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美国的产业和制造业的流失乃至丧失国防军事研发能力的核心在于上世纪末的产业变革。不少人乃至学术界认为美国所谓的“产业升级”,是前所未有的一步“臭棋”。
这场变革确实让美国拿到了众多高新领域的研发和垄断的优势地位。但同时也使美国放弃了之间数次工业化取得的多元产业成果。致使美国走向产业空心化的道路,以至于现在的美国在与中国的军事和经济博弈中处处被动受制。
![]()
这种观点其实并不无道理,但它还是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内在原因。产业升级虽然有代价,但它带来的好处和利益一样优厚,完全让一代人在红利中吃饱。
然而这个时代红利的大头却并没有落在美国人身上,准确的说是没有落在美国人民身上,他真正的受益者是那些背后的大财阀和资本。
我们现在看到美国内部的种种乱象,不是“产业空心化”的后果,而是在美国内部金融资本肆意妄为的直接体现。摧毁美国根基的不是“产业空心化”,而是肆意又无底线的金融化。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美国内部在经历了经济危机后,由罗斯福引导的政府管制调控经济的国家垄断主义在世界经济学中大行其道,同时也奠定了西方世界冷战前期的基本制度。
著名的“厨房辩论”也是诞生于这一时期,美苏双方都是想用国家制度经济来带动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到了七十年代以后,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造成的财政赤字拖垮了美国的经济,债务不断的上涨又进一步增加了财政压力,致使美国在当时的冷战格局中处处被动,甚至一度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势。
![]()
为了摆脱这种局面,美国在八十年代开始重新实现经济自由化,放开所有管制,将一切公有资源推向市场,任由金融资本在各个领域横冲直撞。这一政策在当时来讲确实有效,激活市场活力的同时让美国的常年亏损的经济逐渐好转,但也为后续金融资本的疯狂扩张打开了大门。
美国之所以打出市场化这张牌,是受制于在冷战中劣势和财政赤字。盲目市场化并不能真正解决资本主义制度上的劣势,更不能减缓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当时的里根政府已经在冷战上和苏联到了你死我活的程度,双方都是撑着最后一口气挺到了90年代。所幸美国熬死了苏联,成了冷战的幸存者。否则,美国在九十年代会不会先一步完蛋都还未可知。
八十年代的自由化政策只是一个导火索,冷战后的美国才算是彻底陷入了大规模金融化的狂欢中。
没有了意识形态上的牵制,金融资本本不会在向民众让步,他们借着自由化的浪潮开始凭借着金融工具的创新,不断制造出各种衍生商品,将虚拟经济的泡沫吹大,借用投入到股市和债券大量的资金,追逐着高利润的回报。这也是推动当时美国产业变革的原因之一。
各种制造业在金融冲击下,不断被收购重组,产业链和生产环节被外包到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以便节省成本,而本土的工厂则纷纷淘汰倒闭,转向高端产业发展。
![]()
站在当时的视角,产业升级确实是美国内部的大势所趋,淘汰老旧污染环境的产业,转而向高等领域的制造业发展,是任何国家的发展常态。
然而美国区别就是他在产业升级的时候受到金融化的影响把脑子扔了。过于追求短期的利益,从而忽视了产业立足的技术开发。
在金融浪潮的冲击下,美国的科技研发堕落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地步。作为美国军方最大供应商的波音公司,在新一代战机和民航客机研发上漏洞百出。
![]()
一个六代机项目研发从2010年推迟到2025年,直到今年中国六代机试飞之后,才磨磨蹭蹭的扔出一张PPT模型,还因为采用的是鸭翼机体惹得媒体嘲笑。民航客机的事故概率更是一年比一年高,各项技术和零部件的交付被一拖再拖,相关的民事诉讼更是一年一个台阶。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波音高层盲目追求短期利益,从而忽视了新技术研发和提升产品质量的核心问题。
要知道在金融化之前,一个产业的盈利首先放在的是订单和产量上,订单越多刺激产量提升,产量提升带来利润增长。各类企业为了利润,都会将资金投入到科技研发和技术突破上,从而提高产量。这也是科学技术是解放生产力的原因。
![]()
然而在美国内部的金融浪潮下,大企业可以将资金投入到股市中,利用涨幅的周期律和产品研发带来的舆论推动股票升值。正是靠着这种手段波音背后的股东收获巨额利润,远远大于之前传统的研发销售模式。
这种利用金融泡沫营销的模式看似“一本万利”实则却是刨了美国自己的根。美国的霸权靠的是美元货币政策和在高端产业上的垄断。
前者或许可以靠着作为世界货币的优势来进行维持,但后者就严重依赖美国自身的科研人才培养。为什么中国的在高端产业领域比美国弱小,不是因为我们不够优秀,而是在研发和技术突破上存在时间差。
![]()
美国比我们早发展上百年,三次工业革命处处走在前列。冷战后掌握的世界霸权,更是奠定了他在科研领域霸主的地位。
然而盲目的金融化让美国的内部的教育资源开始出现倾斜。高校为了迎合金融市场的需求,纷纷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减少了对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专业的投入。
回到开头,为什么美国这个高端产业链的垄断者会把荷兰生产的光刻机拿来拆解研究?这不是什么友好的技术交流,单纯的就是他自己的技术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
美国在高端产业中的现状无疑是可悲的,而那些依附于他的发达国家更是可悲。伴随美国自身在高等领域中的衰落,它必定会掠夺其他国家的高等产业技术来挽回这一颓势。开头的荷兰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
目前作为荷兰最大科研企业半导体制造商的ASML公司,多次被美国要求将产业生产线搬迁到美国本土。
![]()
而荷兰政府为了留住自己的产业,不断的追加投资和补贴,顺带向美国摇尾乞怜。在10月底还为了配合美国的对华贸易战略,直接发起对中国安世公司的夺权行为。
然而即便姿态低成这样,美国仍未放过荷兰高端产业的这块肥肉。
“做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但是做美国的盟友则是致命的”。基辛格这则话放在如今仍然没有过时。美国的无赖行径充分证明了自己能力衰退的事实。即便去抢夺盟友利益和产业,对他来讲也无非是暂时之计,霸权的衰亡早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只是这个冷战的幸存者不想面对的事情罢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