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老王和老伴拿出毕生积蓄,又背了三十年贷款,才买下一套房子。
那时销售中心人山人海,抢房像抢白菜,谁能想到,如今同一小区的挂牌价已跌去近三成,还是无人问津。
房价下跌,远不只是数字的变化,它像一块巨石,投入许多人生活的平静湖面,激起层层痛苦的涟漪。
我们家楼上那户,去年买的婚房,小两口才结婚两年,男的叫小李,在科技园上班,女的叫小杨,是名幼儿园老师,多么登对的一对,出入总是手牵手。
今年初,小李公司裁员,他就在名单里,找了三个月工作,最后勉强找到一份薪水只有原来七成的工作,每个月的房贷,顿时变得无比沉重。
![]()
我至今记得,在电梯里遇见小杨,她眼睛红肿,强撑着对我笑了笑,后来才从物业那里听说,他们已经决定卖房了。
“止损”,这是小李用的词。
但房价跌了这么多,即使卖掉,还要补银行十多万差价,小杨搬回了娘家,小李在单位附近租了个单间,据说两人为此吵了无数次,婚期也无限期推迟了。
“房子都没了,还结什么婚。”
你说这事有意思吧,房价涨的时候,大家都盼着跌,真开始跌了,才发现原来自己根本不是什么刚需。
以前买房的人,脑子里算的是一年能涨多少,现在考虑买房的人,算的是一年会跌多少。
这种心态一旦蔓延,市场就进入了死循环,越跌越没人买,越没人买越得跌。
有个中介跟我说,他现在最怕带客户看房,因为每个客户开口第一句都是,这小区最近又降了多少?
![]()
财富效应开始反噬
以前觉得反正有房子兜底,出去消费也不心疼,现在看着房贷余额,连打车都要犹豫,房价跌,不光是个人资产缩水,连带着大家的消费和信用也出问题了。
银行也变谨慎了,以前房贷审批挺快的,现在不仅查得严,利率优惠也少了,连消费贷的额度都降了。
房地产这条链上的行业,更是被拖累得不行,首当其冲的就是装修和建材行业,我认识个做装修的老板,前几年旺季的时候手里十几个单子,现在三个月才接了两个二手房翻新的小活,以前带的四个徒弟全转行了,有的去送外卖,有的去开网约车。
他说建材市场更惨,以前熟悉的十家店倒了六家,剩下的都在清库存,有个卖瓷砖的老板,压了几十万的货,现在按进价三折甩卖,就为了给工人发工资。
除了这些,家具、家电行业也不好过,商场里的家电专柜,以前周末人挤人,现在导购比顾客还多,有的品牌直接搞 “买房送家电” 的活动,其实就是变相降价。
就连房产中介都在缩减规模,我家附近的中介门店,去年还有三家,现在就剩一家,里面也就两个店员守着,说成交少,开着店都赔钱。
![]()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就是对就业的影响,房地产本身能带动不少岗位,现在行业冷了,相关的岗位自然就少了。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青年人失业率一直在18%左右的高位,好多高学历的人找不到稳定工作,只能去做网约车、外卖这种灵活就业,收入不稳定,还房贷自然就吃力,这又绕回了断供的问题,形成了恶性循环。
说真的,这些后遗症比房价下跌本身更让人头疼,它不是一下子爆发出来的,而是慢慢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从房子的价值到手里的钱,从工作机会到消费信心,一环扣一环。
之前总觉得房价跌了对没买房的人是好事,但现在看,整个市场都是连在一起的,没有谁能完全置身事外。
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是这些后遗症什么时候能缓解,可能得等市场慢慢稳定下来,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而不是投资品。
也得靠政策慢慢引导,比如帮房企化解债务,给刚需购房者一些支持,还有就是稳就业,让大家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但这肯定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得有个过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