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任丽君):中国与法国作为东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人文交往的“双向奔赴”由来已久。特别是近年来,艺术家群体逐渐成为跨文化交流的中坚力量,以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和大胆创新的艺术表达,推动不同文明在碰撞中实现共生共荣,书写中法文化交融的新篇章。
11月3日,在第七届中法文化论坛平行论坛之“中法青年艺术家对话”活动现场,法国青年艺术家们逐一分享其创作感悟与跨界思考。
![]()
“中法青年艺术家对话”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法国艺术家、陶艺家朱丽叶・佩内洛普・佩潘分享了自己在景德镇驻地的创作感悟。作为一名跨学科艺术家,她的创作融合了陶瓷技艺、材料科学与生态理念。在景德镇的三个月里,她深入探索当地黏土的特性,成功开发出 12 种不同黏土的创作可能性,并将中国汉代器型与现代烧制技术有机结合。“中国陶瓷艺术的分工精细与技艺精湛令人惊叹,这里的材料与工匠支撑了我所有的创作想象。”她介绍,在中国的创作经历极大地拓宽了她的艺术边界,未来将继续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陶瓷艺术的多元表达形式。
法国画家克莱尔・妮科特曾在“艺术8”驻地创作,北京胡同的烟火气、颐和园的古典美、上海城市的独特肌理,都成为她笔下的创作灵感。今年,她在上海新天地完成的400米直径屋顶绘画,巧妙融合了中国动物意象与法国装饰风格。克莱尔认为,中国古典绘画中蕴含的哲思与自己的创作理念高度契合,未来她将会持续从中国文化中汲取养分,丰富自身的艺术表达。
法籍设计师列思结合自己在中国八年的创作经历,分享跨文化艺术创新的实践心得。他将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科技融入作品创作,例如依据“阴阳和谐”理念设计眼镜、借鉴日晷原理创作玻璃装置。“中国的电商平台让我轻松找到创作所需材料,中国的文化氛围也给予我无限灵感。”列思借助电商平台获取创作材料,目前正在推进内蒙古火山口艺术装置项目,同时还参与筹备广州国际艺术中心,积极推动中法艺术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
“艺术教育与人才交流”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在“艺术教育与人才交流”论坛,来自法国的专家学者也分享了他们的观察与实践。LISAA时装学院院长托马·比凯在参观湖南省博物馆后,对湘绣等传统手工艺所兼具的悠久历史与现代特质印象深刻。他呼吁,未来应进一步通过文化交流增进相互理解,持续提升艺术与教育领域的专业能力。
巴黎高级珠宝学院院长米歇尔·巴尔多基以珠宝艺术为例,分享了法国在珠宝领域的全球影响力与中法合作前景。他指出,中国是法国珠宝重要的出口市场,希望继续推动双方在创意设计与文化艺术领域的深度交融与共赢发展。
维旺迪集团董事会主席阿诺·德·普伊方丹认为中国充满活力的创意经济与法国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得益彰。维旺迪将基于互利互惠和相互尊重,积极搭建合作平台,助力两国艺术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更大文化影响,让文化软实力成为连接双方的桥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