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打出去”与“打下去”,这篇文章作者写于近四十年前,现在看,也不过时,观点还是对的。分享如下:
“打出去”与“打下去”
曲润海
![]()
1989年4月,省市文化届领导在定襄体育场观看定襄高跷秧歌赴省参加两会一节彩排。右手第一是张启明,第二是张学明。张启明后面的是定襄文化局长邢仁让先生。
常常听到说,文艺创作要抓“拳头产品”,“拳头产品”要“打出去”,打出省,打出国。然而,我以为“拳头产品”首先应该“打下去”。“打下去”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好多调演的戏的教训,往往在于短命,调演一结束就“寿终正寝”了,它首先没有“打下去”,接受群众的检验,站不住脚,也就谈不上“打出去”。
调演的戏往往是领导和专家肯定的戏,评价高的戏,却偏偏不能“打下去”,而群众喜欢的戏却又往往参加不了调演,评价不高。在这里就产生了一个疑问:领导、专家、群众究竟何者的意见重要?

![]()
曲润海、郭士星二老看戏
![]()
![]()
其实领导、专家也是观众,是群众中的一分子,如果领导、专家置身于群众中去看戏,他就可能取得与群众一致的看法,他的意见就是重要的。如果他高高在上,远离群众,不了解群众的爱好兴趣,他就与群众谈不到一起,他的意见也就不一定重要。
事实证明,“打出去”容易,“打下去”难。
戏曲要活在群众之中,特别是农民的娱乐生活之中。戏要让群众心甘情愿地买票来看。
地方剧团出国、进京的机会少,因此不能把一个剧种一个剧团的兴衰仅仅押在“打出去”这个宝上。实验性的剧团也要有“打下去”的意识,不能搞宫廷团。
“打下去”的戏,要群众喜欢、新鲜、感人。
曲润海写于1986年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