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黄梅戏界两位响当当的金花,那必须是马兰和吴琼。两位都是1962年生人,同窗情谊,也曾在安徽黄梅戏剧院并称“双璧”。
可如今再看,一个风采依旧、活跃在台前,另一个则更显沉静、岁月痕迹明显。这差异,可不是一句命好命坏就能解释得了的,里头门道深着呢。
![]()
要说这两位,当年可是在安徽艺术学校里同班同宿舍的好姐妹。但一入学,配置就不一样了。
先看马兰,典型的含着戏曲基因出身。她老家在安徽太湖县,父母都是剧团的骨干,母亲是演员,父亲管舞美。
![]()
打小儿,马兰就是在后台摸爬滚打长大的,耳濡目染,看化妆、听唱腔,这些都是她的童年记忆。
等13岁进了艺校,那基本功,什么翻跟头、甩水袖,比别人熟练多了。加上这姑娘身形挺拔,面容清秀,一看就是主角脸。
![]()
毕业后,马兰顺利进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没几年就凭《天仙配》里的七仙女一角,彻底火了。
那唱词,字字清晰,声调稳当,眼神里透着股子温柔又大气,观众都说她简直是从戏文里走出来的仙女。
![]()
后来拿了全国黄梅戏青年演员大奖赛金奖,同行们直接拍板,马兰这基本功,同辈里没人能比。她走的是一条顺理成章、天赋加勤奋的康庄大道。
再看吴琼,比马兰晚三年才踏进艺校大门。这姑娘,16岁的时候个子不高,外形也不是最拔尖的。
![]()
但她一开嗓,老师们都惊了。那嗓音高亢透亮,穿透力特强,连高难度的花腔都能唱得稳准狠。很快,她就有了个“小严凤英”的外号。
1985年,23岁的吴琼拿了全国黄梅戏中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十佳”,虽然比马兰晚两年拿奖,但她的野心可不满足于唱好传统戏。
![]()
两年后,她就自己组建了吴琼艺术团,开始尝试把黄梅戏的调子和民歌、通俗歌曲混着唱。这在当时的戏曲圈里,可算是敢想敢干的新鲜事儿了。
吴琼的路子,是靠实力突围,然后勇于创新,有点不走寻常路的意思。
![]()
八十年代那会儿,安徽黄梅戏剧院里,马兰和吴琼那可是公认的“双璧”。马兰主挑大梁,演的都是正统大戏,是剧院的门面。
吴琼则跑遍各地巡演,靠着创新唱法圈粉无数。那时候,俩人留着同款齐肩发,穿着一样的练功服,后台卸妆还互相借发油。谁也没想到,十几年后,她们的人生轨迹会彻底分道扬镳。
![]()
真正让这两位的人生画出分界线的,是她们各自选择的两段婚姻,以及婚后截然不同的生活重心。
1991年,事业如日中天的马兰,在上海参加文化活动时认识了余秋雨。那时候,余秋雨刚凭《文化苦旅》红遍大江南北,他点评戏曲的那些话,句句都说到马兰心坎儿里去了。
![]()
马兰被他的学识深深吸引。而余秋雨也被舞台上光彩照人、台下温婉安静的马兰迷住了。
第二年,两人就领证了,婚礼办得特别低调,只请了双方亲友。婚后,马兰的心思迅速转向了家庭。余秋雨要去各地考察写书,她就停了演出,跟着丈夫一块儿去。
![]()
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卢浮宫、希腊的雅典卫城,这些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渐渐地,剧院的排练厅里,马兰的身影越来越少见了。
大概到了2006年前后,马兰彻底淡出了黄梅戏舞台。她在上海成立了个黄梅戏工作室,偶尔给戏曲学生开开讲座,剩下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照顾余秋雨了。
![]()
余秋雨写书,她就帮忙整理手稿、查资料。后来余秋雨眼睛不好,她就每天读报给丈夫听。
哪怕是2009年余秋雨前妻李红发文引发争议,网上吵得沸沸扬扬,马兰也从没出声回应过,只是牵着余秋雨的手,照样去公园散步。
![]()
邻居们常看到这对夫妻,早上一起去菜市场买新鲜蔬菜,下午在梧桐树下慢慢走。
马兰走几步就会回头看看丈夫,那份细心,简直像照顾孩子一样。她选择了把爱情和家庭,放在了人生的首位。
![]()
吴琼的婚姻,从一开始就带着争议。2002年,她在拍《魂断蓝桥》的时候,认识了比自己小15岁的演员阮巡。
男方当时才二十出头,长得帅气。而吴琼已经是黄梅戏名家了。这段姐弟恋遭到了双方家庭的强烈反对。阮巡爸爸觉得年龄差太大,不牢靠。
![]()
吴琼爸爸也担心,女儿以后得照顾个小丈夫。但吴琼认定了阮巡。2004年7月登记结婚的时候,她还敢在网上直播婚礼,这在当时的娱乐圈,绝对算是大胆操作了。
但奇妙的是,这段不被看好的婚姻,反而成了吴琼事业的助推器。婚后的吴琼,可没像马兰那样退守家庭,反而把阮巡变成了自己的事业搭档。
![]()
吴琼负责艺术创作和团队规划,阮巡呢,就把所有家务都包圆了,还跟着学调音、练灯光,成了老婆的专属技术支持。
吴琼练唱腔,阮巡就是第一个听众。吴琼搞直播,阮巡就帮忙调试设备、活跃气氛。吴琼去各地演出,阮巡就背着行李跟在她身后。
![]()
他们俩没有亲生子女,后来就过继了吴琼妹妹家的女儿当养女。
一家三口在北京的小家里,日子过得热热闹闹。吴琼的这段婚姻,让她有了更坚实的后盾去闯事业,去追求她所热爱的一切。
![]()
现在马兰和吴琼两位63岁的艺术家,她们的面貌和状态,把选择不同,活法不同这个道理诠释得淋漓尽致。
吴琼如今忙得像个空中飞人。前一阵子,她带着马鞍山四季戏曲剧院的“60+天团”,这可都是她和马兰当年的艺校同班同学,在北京世纪剧院演了典藏版的《女驸马》和《罗帕记》。
![]()
这两出戏,是黄梅戏“老三篇”里的经典,还拿了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台下坐满了老戏迷和年轻观众。
演出一结束,63岁的吴琼没闲着,立马开了直播。她穿着戏服,跟粉丝聊后台的趣事,还即兴唱了一段《天仙配》,一个小时就涨了不少粉丝。
![]()
最近养女的成人礼上,她端着红酒杯跟阮巡撒娇,阮巡呢,也搂着她对亲友说能陪她闯事业、过生活,是自己的福气。
现在的吴琼,脸上基本没什么老年斑,头发乌黑发亮,笑起来眼睛弯弯的,跟48岁的阮巡同框,根本看不出15岁的年龄差。
![]()
她的直播账号里,既有教年轻人唱黄梅戏基本功的视频,也有带货安徽茶叶、戏服周边的片段,粉丝也不少。
她还获得了华鼎奖最佳戏曲艺术家提名,安徽卫视春晚也邀她唱歌。吴琼自己说,只要观众还愿意听,她就一直唱下去。她选择了活跃和创造,舞台的能量让她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
马兰的现在,则是另一番安静景象。她的黄梅戏工作室,很少对外发声。偶尔有戏曲院校请她去开讲座,她也只讲传统的唱腔技巧,从不提及自己的个人经历。
网友们拍到的照片里,她穿着宽松的棉麻衣服,手里总提着余秋雨的保温杯。过马路的时候,她会紧紧牵着丈夫的手。遇到熟人打招呼,也只是点点头微笑,不多说话。
![]()
网上总有人拿马兰和吴琼做比较,说她们的差异,是嫁得好不好的问题。这话说得不准确。
这两位的差异,从来不是嫁给了谁,而是婚后,她们选择了成为什么样的人。
黄梅戏“五朵金花”里,不少人晚年没有子女,马兰和吴琼只是其中两位。所谓的不同命,从来不是上天安排,而是自己一步步选出来的。
![]()
信息来源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