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光宝贵,是把时间花在课本和绩点上,还是投身各类大赛打磨实战能力?有人觉得备赛占用复习时间,得不偿失;有人却坚信,赛场是跳出舒适区的最佳跳板,能收获课堂上学不到的真本领。
其实,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用一届届学子的成长轨迹,给出了最动人的解释。真正有价值的大学教育,从来都是为学生搭建探索的舞台,而大赛与校园环境的双重赋能,正是青春最珍贵的成长养分。
![]()
在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赛场上,深职大学子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首获国赛一等奖。人工智能学院团队研发的《卜算子—统计博弈论与机器学习结合的战略决策智能体》,作为该榜题唯一入围决赛的职业院校项目,从数百个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这时候或许有人会问,这场耗时数月的备赛值得吗?答案藏在学子们的行动里。
从最初的理论构想,到无数次的技术调试,再到答辩时的从容应对,他们不仅深化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学会了在团队协作中倾听不同声音,在一次次失败中锤炼抗压能力。同期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项目斩获的国赛三等奖,同样印证了:大赛的价值从不在奖牌本身,而在备赛过程中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能力提升。
![]()
如果说“挑战杯”是理工科学生的实践场地,那么“外研社杯”职场英语挑战赛,则为不同专业的学子提供锤炼综合素养的舞台。
2025 年广东省赛区演讲比赛中,商务外语学院 4 名学子凭借流利的表达、深刻的职场洞察,一举拿下3个一等奖和1个二等奖。这场紧贴职场实际的竞赛,考验的不仅是语言功底,更是逻辑思维、跨文化交际与临场应变能力。
![]()
备赛时,他们要反复打磨演讲稿,模拟职场场景应对评委提问;赛场下,他们要广泛涉猎行业知识,拓宽认知边界。这些经历,让他们从“会说英语”蜕变为“善用英语解决问题”,而这种可迁移的能力,远比一张获奖证书更能支撑未来的职业发展。可能有人会说,英语学习靠积累就够了,何必参加竞赛?但正是竞赛的压力,让他们突破了“哑巴英语”的瓶颈,在一次次实战中找到自信,这种成长,恰恰是被动学习难以比拟的。
赛场的荣耀终会褪色,但沉淀下的能力却能伴随一生。2025届优秀毕业生张丹微的经历,便是最好的证明。作为食品药品学院药学专业的佼佼者,她不仅保持着专业前5%的优异成绩,更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广东省铜奖。对她而言,参赛不是为了履历上的光鲜,而是一场循序渐进的沉淀。
![]()
备赛时的市场调研,让她提前洞察了行业需求;团队协作中的分工与磨合,让她学会了高效沟通;面对失败时的复盘与调整,让她养成了坚韧的心态……这些沉淀下来的能力,让她入职深圳京柏医疗后,能快速适应职场节奏,在运维支持岗位上脱颖而出。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深职大为他们搭建的高水平赛事平台,没有那些专业的指导与包容的氛围,这些成长会来得如此扎实。另外,该校深知,大学生的成长不该被定义,所以它不仅引入了“挑战杯”“外研社杯” 等顶尖赛事,更通过校企共建平台、创客空间、双导师制等,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支持。这种鼓励创新、包容试错的校园环境,让学生敢于走出课本,在实践中探索自我。
![]()
回到最初的争论,其实大学的成长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绩点重要,但赛场的锤炼同样不可或缺。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用实践证明,一所好的大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为学生搭建成长的阶梯,让他们在探索中找到方向,在实践中锤炼本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