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股市财报风云
海圣医疗IPO:63岁老军医的资本手术刀,能否先切除自身的6大肿瘤再上市?
![]()
一边是实控人亲属持股18.75%却非一致行动人的精妙设计,一边是销售费用率持续畸高的难言之隐,这家即将北交所上会的医疗器械公司正迎来自己的生死时刻。
63岁的老军医黄海生,正挥舞着资本的手术刀,试图为他的海圣医疗做一场高难度的IPO手术。
作为曾经的军区医院医生,黄海生有着深厚的专业背景。他创办的浙江海圣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圣医疗)在麻醉、监护类医疗器械领域已深耕二十余年,如今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然而,这台资本手术的复杂度,似乎不亚于一台高危的急诊手术。随着北交所上市委审议日的临近,海圣医疗招股书中诸多不同寻常的情节正被置于监管与市场的聚光灯下。
01 亲属持股疑云:一场18.75%股权的家庭聚会,其他三位至亲不认定为一致行动人,是为了上市后能尽快减持吧?!
海圣医疗的实际控制人为黄海生、吴晓晔夫妇,二人合计控制公司54.92%的股份。这本无特别之处,但妙就妙在另外三位特殊股东的存在——黄海生的侄女黄燕持股11.72%并担任公司董事,妹妹黄彩丽持股4.69%,姐夫王增华持股2.34%并在公司担任行政部职员。
这三名亲属合计持股高达18.75%,却未被纳入一致行动人范围,这一精妙设计引发了北交所的犀利问询:是否存在通过实际控制人认定规避监管的情形?
面对监管的质疑,海圣医疗打起了一场亲属关系切割战。公司辩解称这些亲属并非直系亲属,未签署一致行动协议,且各自独立行权。更意味深长的是,公司强调实控人夫妇合计持股已超过30%,无需依赖一致行动关系巩固控制权。
02 销售费用畸高:客户开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海圣医疗的销售费用率堪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022至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率分别为9.48%、9.91%、10.76%,显著高于同行业6.67%、7.17%、6.98%的均值。
对于销售费用率高企的原因,公司归咎于国内外销售模式差异及客户分布分散。但同行业公司同样以经销模式为主,这个解释难免显得有些苍白。
更值得玩味的是,交易所两轮问询均直指核心:说明是否存在通过销售人员进行商业贿赂、代垫费用、资金体外循环等情况。
面对这一灵魂拷问,海圣医疗急忙抛出数据自救:销售费用中职工薪酬占比超六成,销售人员人均报销金额低于同行。
但这些解释似乎难以完全打消疑虑。2024年,海圣医疗销售人员人均创收为303.73万元,远低于维力医疗的490.04万元和三鑫医疗的663.91万元,让人不禁好奇其销售效率究竟何在?
03 经销商大进大出:毛利率异常背后的玄机
海圣医疗的经销商网络呈现出奇特的高频变动特征。2023年及2024年,公司分别新增经销商215家与277家,同期退出的经销商也分别达到191家和219家,活脱脱一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景象。
更为蹊跷的是,这些频繁进出的经销商在毛利率表现上却异常靓丽。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销业务的整体毛利率稳定在54%左右,而退出经销商的毛利率则高达57.84%、58.95%、57.18%。
这一反常现象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为何退出经销商的毛利率反而更高?
公司的解释别具一格:小规模经销商议价能力弱,因此定价更高。这似乎与正常商业逻辑背道而驰,通常情况下,采购规模越小,议价能力越弱,拿到的价格应该越低才对。
这种解释不禁让人疑窦丛生:到底是商业逻辑出了问题,还是背后另有隐情?
04 集采风险压顶:52%毛利率的空中楼阁
海圣医疗引以为傲的52%左右毛利率,在集采政策面前显得异常脆弱。
报告期内,公司集采产品销售收入占比已从2022年的11.34%攀升至2025上半年的16.20%,这条持续上扬的曲线清晰地表明,公司产品正加速被纳入集采范围。
公司试图安抚投资者,称涉及的产品种类和数量较少,但与此同时,国家医保局正全力推进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运行,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正席卷整个行业。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公司曾把希望寄托于低值耗材这一集采避风港,但招股书显示,安徽、福建、陕西三省的两票制试点在2024年就贡献了1002万元收入,占营收3.3%,与公司反复强调的两票制主要影响高值耗材的表述形成微妙反差。
05 产能数据打架:招股书与环评文件各执一词
海圣医疗的产能数据披露出现了令人费解的疑点。
根据一份编制于2023年5月的环评文件,公司手术护理类耗材已审批项目产能为0万件/年。然而,招股书却显示,手术护理类耗材2022年的产能数据为498.80万件/年,两者存在显著差异。
对于这一矛盾,公司尚未给出合理解释。
更让人担忧的是,在公司现有产能已出现闲置的情况下,海圣医疗仍执意募资3.7亿元大幅扩产。
2024年,公司监护类、麻醉类、手术护理类产品产能利用率全面下滑,但公司却计划将大部分募集资金投向扩产项目。这种逆势扩产的勇气,着实令人惊叹。
06、实控人黄海生、财务总监李建成、核心技术人员王利明三人曾经在嘉佑医疗的任职经历没披露
招股书只提到郭炜在嘉佑医疗的任职情况,但据企查查公示信息,海圣医疗财务总监李建成(招股书中将其认定为高级管理人员)的同名人也曾在嘉佑医疗任财务负责人。企查查高管备案变更记录显示,李建成与郭炜一同于2022年5月退出嘉佑医疗的主要人员行列。
![]()
(图片截自企查查)此外,黄海生和海圣医疗的董事、副总、核心技术人员王利明也曾分别在嘉佑医疗任董事长、监事。海圣医疗从嘉佑医疗退股后,二人于2020年4月退出嘉佑医疗的高管名单。据北交所信披准则,招股书应披露董监高的职业经历(包含曾担任的重要职务及任期),不知二人在嘉佑医疗的任职经历为何未被招股书披露。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