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好人”三个字,在工位上基本等于免费劳动力。
![]()
哈佛刚扒了2000份简历,发现敢把“不”字说出口的那拨人,晋升速度直接飙高37%。
![]()
数据冷冰冰,但道理热腾腾:边界感不是高冷,是职场Wi-Fi,信号越强,别人越不敢随便蹭网。
有人担心“拒一次就被记仇”。
东京大学拿催产素做实验,发现只要对视3-5秒,对方大脑就自动分泌“信任小甜水”,敌意瞬间打折。
换句话说,把拒绝说完再盯他一眼,比事后赔笑十句都管用。
![]()
眼神是天然缓冲垫,别让舌头独自扛雷。
下班更热闹,手机噔噔噔蹦消息。
LinkedIn今年的全球打卡表显示,78%的狠人把群聊免打扰当成新刚需,效率直接回血29%。
屏蔽力不是社恐,是给大脑装了个7-11的卷帘门,到点就拉下,省得谁都能进来蹭关东煮。
![]()
还有人最怕“突然套近乎”。
哥伦比亚大学给出“黑天鹅”公式:凡是天降热情,先晾三周,能躲过83%的后续幺蛾子。
三周刚好够对方露出真实需求,也给自己留足退堂鼓时间,比凭感觉瞎猜靠谱多了。
最扎心的是“求人不如求己”。
![]()
MIT行为实验室让受试者摆出一副“我无所谓”脸,谈判成功率反涨35%。
一旦把“拜托”咽回肚子,对方反而主动让步。
无需求感不是装酷,是手里有牌,自然不急着梭哈。
所以,边界、对视、断联、慢热、松弛——这些词听着像鸡汤,背后全是新数据。
![]()
职场不是慈善场,社交也不是马拉松,把“不”字练成口头禅,把眼神练成刹车片,把三周设成防火墙,把免打扰当成救生衣。
省下来的时间,拿去撸铁、搞钱、躺平,哪样不比陪跑别人的KPI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