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打浦桥街道局后居民区,一个名为“慧心小亭”的社区空间悄然变身,成为连接居民与社区的温馨纽带。这处位于局门后路70米路段上的小亭,与已投入使用的“暖心小亭”相呼应,共同讲述着居民建议如何点亮社区生活的生动故事。
听民声:小凉亭的大梦想
局后小区内的这条短路上,聚集了两家快递公司、一所小学,是三个小区的重要通道。这里原有的两处凉亭年代久远、设施陈旧,与居民期待的社区环境相去甚远。
![]()
街道在局后居民区针对“慧心小亭”方案举办“市民圆桌会”
在“四百”大走访中,居民区党总支敏锐捕捉到大家的心声:希望改造旧凉亭,增添整洁舒适的休憩空间。这种“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理念,与人民建议征集工作不谋而合,也正是“慧心小亭”项目的起点。
小小设计师的大创意
去年,局后居民区通过广泛征集意见,成功打造了“暖心小亭”。今年,他们更进一步,邀请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以下简称上师大卢实小)的学生们参与“慧心小亭”的设计。170余份充满童真又实用的设计方案如雪片般飞来,涵盖文明养宠、亲子互动等多元主题。
![]()
居民代表、物业和专业设计公司共同评审学生方案
居民区随后召开多次听证会,邀请居民代表、物业和专业设计公司共同评审,将学生方案中的创意一一转化为现实。体现了“接收—研判—转办—督办—反馈”闭环机制,让“金点子”真正落地。
旧貌换新颜:社区空间的华丽转身
改造后的“慧心小亭”令人眼前一亮:原木色廊架配上透明棚顶,既通透明亮又能遮风挡雨;木质长椅成为家长等候孩子、居民闲聊的好去处;绿色流动书柜里陈列着学生捐赠的书籍,成为社校文化交融的微空间。
![]()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亭内童趣十足的交通信号灯装置、彩色艺术墙以及展示获奖设计者名字的区域,无不彰显着青少年参与社区治理的独特印记,让低效边角地变为社区“快乐客厅”一样,这个小亭也成为凝聚社区情感的重要载体。
共治共享:长效运维的智慧
为确保小亭持久焕发活力,居民区与上师大卢实小共同构建了常态化运维机制。学校老师担任小站主理人,学生们组成“护亭先锋”队,每月定期开展环境保洁、设施巡检和创意征集三大行动。
![]()
这种“学生自主运维+居民区兜底保障”的模式,激发了青少年参与社区治理的责任感,构建起“校社共治、持续赋能”的基层治理生态。
小空间的大能量
从精准识别民生需求,到社校联动激发治理活力,局后居民区以“微空间更新”为切入点,将人民建议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社区美景,把民间智慧汇聚成城市发展力量一样,“慧心小亭”也成为基层精细化治理的生动实践。
![]()
这个小小的凉亭改造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声音都值得被倾听,每个好主意都可能让社区变得更美好。当居民的建议被认真对待,当学生的创意被融入设计,社区空间就真正成为了连接人与人的暖心桥梁。
![]()
用局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琮勇的话说,“益小站”的建设只是一个开始,希望借着小站更好地连接社区与学校,让社区成为孩子们未来走向社会的实践点。
今年以来,黄浦区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持续拓宽覆盖面,深化“四进”行动之“建议征集进社区”,积极推动成果转化,让市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记者 / 张益 陈露
编辑 / 樊陆佳
图片 / 张益 陈露
视频 / 张益 陈露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