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星星,00后巧对莫言的对联 《和伽利略聊个天:给孩子的天文启蒙》点亮童年星辰大海的科学梦想
几个月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出了个“地理”的上联:“从南阳到南洋根深叶茂”,“悬赏”寻求下联,如今,一位00后的“娃”用 “天文”的下联:“自井壁及井毕角亢星张”进行巧对,并获得一等奖。或许您已经看出来了,这下联里藏着一片星空:“井、壁、毕、角、亢、张”全是古老的星宿(二十八星宿)名字,直接把宇宙的浪漫写进了对联里。这上联讲迁徙史诗与家国情怀,下联聊星宿、聊宇宙的浪漫,被很多人评为“多年难遇的绝对”!
![]()
图文选自
《和伽利略聊个天:给孩子的天文启蒙》
对联里的星辰大海,是否也让你想起了久违的仰望?当城市的灯光淹没了星光,我们是不是已经很久没有带着孩子,认真抬头看看那片浩瀚的宇宙?
![]()
《和伽利略聊个天:给孩子的天文启蒙》
(全5册)
适读年龄:6-12岁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
近期,由文津奖获得者、中科院研究员李亮老师创作的科普书《和伽利略聊个天:给孩子的天文启蒙》,正带着星辰大海的魅力向你走来。
“地球一直在宇宙中狂奔、流浪?”
“不吃仙丹,怎样才能飞上天?”
“造一颗星星总共分几步?”
书中一个又一个的趣味故事,将让你和孩子一起,与宇宙来一场深度链接!在这趟链接旅程中,孩子收获的将远不止于知识,更是面向未来的核心能力。
![]()
科学思维“第一课”:从仰望星空开始
天文是孩子科学思维的“第一课”。当孩子开始追问“星星会掉下来吗?”“你那里的星星眨眼睛吗?”时,他正在经历和伽利略、郭守敬、牛顿一样的思考过程。
“怎样寻找观星胜地?”“宇宙的年龄是如何计算的?”“有的星星是被‘计算’出来的?”本书通过一个又一个的趣味故事,引导孩子像科学家一样观察、提问、推理、验证,构建起受益终身的科学思维框架。
![]()
去哪里看“不眨眼”的星星?带孩子熟悉从肉眼观星、用望远镜观星到把望远镜送上天去看星星的发展历程。
![]()
宇宙有多大年龄了?带孩子见证从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提出、宇宙在膨胀的发现,到给宇宙“测温”计算年龄的全过程。
![]()
有的星星是被“计算”出来的?从理论预言到寻找目标星体,过程有简洁高效的、有一波三折的,让孩子明白科学发现的曲折性。
实证精神的启蒙:不轻信,重求证
天文学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不轻信,重求证”的实践史。从“天圆地方”的直觉,到“地心说”的千年权威,人类的认知曾长期被感官的局限所束缚。然而,科学的车轮总在实证的驱动下前行——麦哲伦的船队以环球航行证实了大地之圆;伽利略的望远镜用亲眼所见的木星卫星,撼动了“万物绕地转”的根基。即便是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巨匠,也在哈勃观测到的膨胀宇宙这一铁证面前,坦率修正了自己的理论。这正是本书希望传递给孩子的核心精神:不盲从任何结论,比答案更珍贵的,是追寻答案时那份忠于事实的严谨与勇气。
![]()
地球究竟是不是圆的?从“我认为”到“我证明”,需要有敢于“绕地球转圈圈”探索求证的勇气。书中一个个勇于探索的小故事,像是孩子的向导,引领孩子跳出“纸上谈兵”,亲自动手实践,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
![]()
爱因斯坦也做错了题?哈勃用观星事实,纠正了爱因斯坦关于宇宙的“作业题”答案。书中用生动的小故事告诉孩子,犯错并不可怕,甚至是科学进步的阶梯,引导孩子保持质疑和反思的习惯。
创新能力的培育:宇宙是想象力最后的边疆
黑洞之内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奇景?在遥远的星体上,生命有哪些超越我们认知的存在形式?这些没有标准答案的终极之问,正是想象力最极致的练兵场。而所有天马行空的幻想,都蕴含着创造的种子——古人也曾痴迷于“怎样在不吃仙丹的情况下,飞到天上去”,这份最朴素的向往,最终催生了从火箭航天到卫星导航的无数划时代创新。书中用人类“飞天梦”实现的历程,带孩子领略数千年来观星人的大胆创想和实践探索,潜移默化地培育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
为了飞离地面,人类想出了不同的升空方式!从竹蜻蜓到直升机、从孔明灯到热气球、从古代风筝到现代航天飞机,带孩子了解千百年来人类的想象力在航空航天方向的延伸。
![]()
不吃“仙丹”,究竟能不能飞上天?从曾经的“欲上九天揽明月”到如今能到月宫挖宝——带回月壤“土特产”,启迪孩子大胆创想,人类的未来是星辰大海。
![]()
今天,能运用“自井壁及井毕角亢星张”巧对莫言上联的这位00后,其心中必然也装着一片由知识与灵感共同点亮的璀璨星空。这正是天文的魅力:它既赋予我们巧对对联的智慧,也让我们保有探索未来的好奇心和勇气。
《和伽利略聊个天:给孩子的天文启蒙》
![]()
姊妹篇《门捷列夫很忙:给孩子的化学启蒙》
曾获桂冠童书
![]()
改编自中央电视台超火爆科普纪录片《门捷列夫很忙》,是一套妙趣横生的化学启蒙读物。它将抽象的化学元素变为形态各异的小人儿,在奇妙而风趣的对话故事中揭示深刻的化学原理。同时,为微观故事的讲述引入宏观化学发展史的视野,带领孩子漫游悠长的化学发展之河,探索宇宙诞生的最初模样。打通了化学与其他学科门类的隔阂,从建筑、艺术、商业、农业等多个角度回看化学,让孩子感受到化学无处不在,化学就在生活的各个角落。
★ 探索万物本源:帮孩子打开微观世界的大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轻松愉快阅读:元素拟人化、知识故事化,充分照顾到孩子的阅读特点
★ 打破认知边界:从建筑、艺术、文物、农业等不同领域给孩子讲述化学元素知识
★ 院校专家支持:中国化学会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各院校专家倾力支持
★ 网络口碑超佳:央视同名纪录片网络播放总量达3000余万次,评分高达9.8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