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赵苑旨)当前,我国流感活动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监测数据显示,今年秋冬流行的流感病毒以甲型H3N2毒株为主。11月3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5-2026)》,更改了疫苗“配方”。
《指南》明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2025-2026年度北半球主流三价疫苗包含三种病毒株的类似株:甲型H1N1类似株、甲型H3N2类似株以及乙型Victoria系类似株。与上一年度相比,本年度对甲型H3N2流感病毒亚型疫苗组分进行了更换。这意味着,今年的疫苗将能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保护。
![]()
中国疾控中心官方账号截图。
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指出,流感病毒,特别是甲型流感病毒,其抗原性易变,极易让人体免疫系统难以识别。每年流行的毒株都和之前不同,以前感染或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保护期有限,且面对新变异毒株时保护作用显著减弱。尤其是当前流行的H3N2毒株,其表面的血凝素抗原已与往年疫苗株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每年更新疫苗组分绝非例行公事,而是应对RNA病毒变异的核心战术,这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精准防控、与时俱进”的科学理念。”
李侗曾提醒,疫苗接种后2~4周才能提供有效保护,因此最好在流行季节到来前完成接种。虽然我国各地流感高峰时间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言11月后各地都会陆续进入流行季,因此9月至10月是最佳接种时段。他强调,“如果还没有接种的,需要尽快接种,在任何时候接种都比不接种要好。”
《指南》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者都应接种流感疫苗,并特别划定优先推荐的重点人群。李侗曾对此表示,对个人和家庭来说,接种疫苗不仅可以降低自己感染风险和重症风险,也能保护家人。提高接种率能构筑坚实的免疫屏障,可阻断传播链,从而保护那些无法接种的脆弱个体,比如月龄不足6个月的婴儿、对疫苗成分过敏者以及因健康问题无法接种的人群,他们的安全仰赖周围人建立的群体免疫保护。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龄段人群在接种程序上存在差异。6月龄至8岁儿童若首次接种灭活疫苗,需完成2剂次接种;既往接种过或选择减毒活疫苗者仅需1剂次;9岁及以上人群无论既往是否接种过流感疫苗,每年仅需接种1剂次即可获得保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