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冬季,是呼吸道病毒传播的“加速器”。目前,北半球多个国家的流感病例持续攀升,并呈蔓延势头:日本流感季提前爆发、马来西亚因数千学生感染而关闭学校。国家流感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南方省份流感活动呈现上升趋势,部分地区甲型H3N2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有所增加。
与去年甲型H1N1不同的是,H3N2拥有更快的基因变异速度,这意味着人群普遍缺乏免疫记忆,人群对它易感。
儿童这一特殊人群,免疫防线的构建至关重要。由于流感提前到来,使得疫苗“错配”与“短缺”问题凸显。而在儿童专用抗病毒药物本就有限的现实下,耐药性的问题成为悬在每位家长心头的利剑。
流感毒株变了,专家警告流感形势或更为严峻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5年版)》,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丁(D)四个型。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变异频繁、传染性强,是引起流感流行的主要元凶,可引起全球大流行。
根据国际监测数据,日本等国今年已提前进入流感流行期。据新华社报道,日本国立健康危机管理研究机构10月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10月6日至12日这一周内,全国约3800家定点医疗机构共报告流感病例超过9000例,新增病例数已连续8周上升。欧洲流感季的严重程度虽然难以预测,但公共卫生专家警告,今年的流感形势或将更为严峻。
受国际人员往来及秋冬季寒冷气候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部分地区迎来流感高峰。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流感监测周报显示,今年流行的主要毒株为甲型H3N2,与去年以甲型H1N1为主的流行态势有所不同。
据介绍,临床上来看,甲型H1N1、甲型H3N2和乙型流感主要症状都是发热、咳嗽、咽痛,全身的酸痛、乏力和头痛都比较明显。但甲型H3N2的基因变异(抗原漂移)速度通常快于熟悉的甲型H1N1,这说明今年人群对甲型H3N2的免疫保护水平较低,人群对它易感。
![]()
儿童相较于成年人,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感染流感病毒。儿童感染流感后,更容易出现并发症,如肺炎等。
中疾控介绍,当前,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流感病毒、肠道病毒、鼻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存在一定水平活动。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等场所聚集性疫情报告明显增加。
全球范围来看,马来西亚近期流感病例激增。据《联合早报》10月31日报道,截至上周,全国已有6000名学生感染流感,部分学校暂时关闭。
疫苗供应与接种时机错配,重复感染催生的用药困境
流感作为季节性呼吸道传染病,对全人群均有健康威胁。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流感疫苗能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尤其对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保护效果明显。但是由于流感病毒每年都会发生变异,疫苗株也会随之更新,而且疫苗的保护期通常为6至8个月。因此,每年接种一次流感疫苗,仍是应对当季流感的最稳妥选择。
尽管国家疾控部门一再强调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但今年流感疫苗的接种出现了“错配”现象。
![]()
据了解,疫苗生效约需两周,越早接种越能及时建立免疫屏障。流感疫苗通常在9-10月是最佳接种期,但这波流感高峰来得既早又猛,且与支原体等其他呼吸道感染几乎重叠。大量家长在秋初并未充分重视,或是被支原体等分散了注意力,错过了给孩子接种的最佳窗口期。等家长意识到流感的严重性,部分地区的疫苗供应出现了阶段性紧张。
这不仅容易增加流感的感染和传播风险,同时也容易出现不同病原体的“重复感染”或“叠加感染”。
流感疫苗的“迟到”或“缺席”,意味着失去了“事前”保护手段,只能更多地依赖“事后”的药物治疗。
不过,儿童抗流感药物本就不多,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都是目前全球广泛使用的口服抗病毒药物。相较于玛巴洛沙韦,奥司他韦的适用范围更广,适用于14天及以上的新生儿。
然而,长期服奥司他韦可能导致病毒逐渐适应药物环境,从而产生耐药性。同时,病毒本身的变异也可能导致药物对病毒的作用减弱或失效。伴随甲型H3N2病毒来势汹汹,家长对药物耐药性的焦虑也达到高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