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欧盟谈了18个小时,最后谈出了一个“差不多得了”的气候目标。90%的减排?听起来挺猛。结果一看细则,原来其中有5%可以靠“花钱买别人的减排”来凑数。真是环保版“代跑”,你不减,我替你减,反正账上数字好看就行。
说白了,欧盟这次的“胜利”,更像是政治上的止血,而不是气候上的突破。大家表面上齐心协力,背地里却是各打小算盘。波兰、意大利、捷克这些国家一开始就不同意,说你这90%目标太狠,搞不好先减的不是碳,而是我们的工厂、饭碗和GDP。
![]()
于是,欧盟坐下来磨了十八个小时。十八个小时,谈出了“碳信用额度”这四个字。听上去挺专业,其实翻译成人话就是“我们不想真减,就让别人帮我们减”。法国、葡萄牙笑了,终于有台阶下;波兰更高兴,自己保住了煤炭和钢铁;荷兰、西班牙和瑞典虽然嘴上说“这不行啊,目标太软”,但也没真掀桌子。毕竟,气候目标要紧,欧盟团结也要紧。比起彻底谈崩,退一步看起来更“成熟”。
可问题是,这种“成熟”,看起来像是在兜售理性,实则是一次高举低放的妥协。欧盟曾经把自己包装成全球环保的“灯塔”,喊得最响,姿态最高,结果现在在减排这件事上,竟然玩起了“灵活变通”。灯塔也得交电费,这就是现实。
这次妥协最刺眼的地方不是数字,而是逻辑。欧盟原本承诺,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2040年则要先减掉90%。听上去是一场“绿色革命”的中途检查,但现在却被稀释成一个打折版承诺。连路透社都忍不住吐槽:欧盟的工业排放目标,其实只剩下85%。剩下的,全靠“买买买”补上。
这哪是绿色革命?分明是“绿色账本”。当然,欧盟的难处也不是没道理。过去两年,欧洲能源价格飙涨,俄乌冲突让天然气供应告急,工业企业哀嚎一片。德国的化工巨头、法国的炼钢厂、意大利的汽车公司都在同一个问题上纠结:环保很重要,但我先得活下去。
![]()
波兰那句话其实戳中了要害:“我们不想破坏气候,也不想破坏经济,我们想同时拯救两者。”这话听着矛盾,却是当下欧洲最真实的心声。因为在能源危机、战争阴影、通胀高企的多重夹击下,欧洲的“绿色理想”已经开始发烧。这次谈判的让步,恰恰反映出欧盟内部的裂痕:西欧国家还在谈梦想,东欧国家已经在数账本。对于波兰和捷克来说,煤炭和重工业是饭碗;对于荷兰和瑞典,绿色经济才是未来。结果,大家都要一个“共识”,就只好谈出一个四不像的目标——看起来环保,其实留了后门。
《金融时报》说得直白:欧盟怕自己在全球气候外交上的“光环”被削弱。可问题是,这种光环本身就有点虚。要知道,欧盟内部的排放量虽然在下降,但它的消费和进口所造成的全球碳足迹,却一点没少。换句话说,欧洲的清洁天空,部分靠的是别国的污染代价。
这就是所谓的“绿色殖民”:我负责制定标准,你负责替我减排。而最尴尬的是,美国这次又不来凑热闹了。特朗普时代退出《巴黎协定》,现在又宣布不会出席COP30。本该扛旗的“老大哥”不在场,欧盟自然更紧张。为了维持面子,只能拿一个看似“团结”的协议应付一下。
丹麦气候部长拉尔斯·阿加德那句“我们努力提供缓冲,使目标兼顾竞争力与安全”,看似理性,其实更像一张“免责卡”。你永远可以用“社会平衡”“经济压力”这些理由,把理想目标往后拖一拖,再拖一拖。拖到最后,连自己都忘了当初喊的口号是什么。
![]()
欧盟的气候议程,从理想到现实,正在经历一次“降温”。一边说要拯救地球,一边怕工厂倒闭;一边喊着绿色未来,一边偷偷推迟碳市场。就像一个立志减肥的人,先是立目标“半年瘦十斤”,最后决定“那就少喝点奶茶吧”。
这种“自我感动式环保”,听起来热血,做起来无力。尤其是在中国和美国的双重对比下,欧盟的“气候领袖”地位越来越尴尬。中国在新能源车、光伏和储能领域一骑绝尘,美国搞《通胀削减法案》砸钱扶持本土产业,而欧盟还在争论“能不能让别人帮我们减5%”。
有分析说,欧盟这次让步是“务实”,但在全球气候博弈的舞台上,“务实”往往意味着“退场”。因为这个世界记不住谁最理性,只记得谁最坚定。十八个小时的谈判,换来的不是方向,而是一种疲态。一个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左右摇摆的欧洲,一个被工业焦虑、能源危机和外交压力捆住手脚的欧洲,恐怕已无力继续扮演那个“气候英雄”的角色。
未来的路还长,但欧盟的这次“退一步”,已经让世界看清了一个事实:气候问题不只是科学命题,更是政治交易。而在交易桌上,连环保都要讲价。所以,别再把这场会议吹成什么“历史性突破”了。
更准确地说,这是欧盟的又一次“现实检验”:口号再响,也抵不过电价、饭碗和选票。至于那5%的碳信用额度,就像是一块安慰剂,让欧盟可以在文件上继续当英雄,在现实里继续喘气。灯塔还亮着,但光,已经没那么刺眼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