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节奏放慢的今天,在大基建和房地产都趋于饱和的今天,在经济趋势放缓的今天,如何解决越来越突出的就业问题?如何让大量的毕业生和待业青年找到工作?
前阵子,我们调研了几个新兴产业带动就业的案例,借此说明一个事实:人是流动的,不管乡村还是城市,哪里有好生意哪里就有人愿意去干。放下成见,先去就业,这才逐步有择业的可能。
郑远元做梦都没想到,他的修脚店居然开到了美国的华尔街旁。
这是2024年底,在纽约布鲁克林法院街头,有一家新开的中国洗脚店。一块大红色的招牌颇为引人注目——和周边全英文的招牌不同,招牌上是“郑远元”三个中文大字。
从落地玻璃窗往里看,躺椅上躺满了碧眼金发的外国顾客,修脚师傅们坐在矮凳上,不时用英文和顾客小声交流。
80后的郑远元,出生在陕西南部的紫阳县,在大山深处的一个偏僻村子里,有他的土坯墙砌起的家。紫阳县过去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这里的人通常精明能干,但奈何这里山高沟深,贫穷仿佛是揭不去的伤疤。
14岁,郑远元辍学了。干点什么呢?他想到了他姨夫,当地著名的游医,他靠修脚技术行走四方。
于是,郑远元跟着姨夫鞍前马后地跑了五年,从端茶递水到帮忙干活,从打下手到独当一面,五年下来,终于学精了一门修脚的手艺。
2005年底,郑远元在汉中市开了第一家“郑远元专业修脚房”,有很多老顾客介绍来了不少新顾客,他推出的“8元低价套餐”,也吸引了更多的顾客。他用低价修脚吸引来了不少客人,顺便也推销自己研制的药膏。
![]()
他还不断接受顾客的建议,把修脚房从单纯的修脚洗脚,变成了大家能坐下来喝茶、聊天、交流的中老年社交中心,于是,他的店生意就更好了。
就这样,郑远元几年后把修脚店开到了西安。人手不够了怎么办?他想到了回老家招工。
2010年前后,紫阳城乡的经济面貌没什么改变,到处还是破破烂烂的旧瓦房。年轻人一般上到中学毕业,大部分都到南方打工去了,郑远元回到农村招工,村里的年轻人都是一脸嫌弃:给人洗脚?不不不,干这活太丢人了,给多少钱都不干!
郑远元来到县职业技术学校,他委托学校帮他培训修脚技师,学成之后,他负责全部安置工作。经过几年的反复做思想工作,看到技校毕业的学生在郑远元店里拿到了五六千的月薪,紫阳县的年轻人才逐渐接受了学修脚的观念。
如今,郑远元的修脚店在全国开了8000多家,去年年营收达到129亿。在他的带动下,紫阳县也成为全国修脚连锁店的发源地,至今已经有十来个修脚店品牌走向了全国。
洗脚店带动了足疗产业链发展,紫阳县2024年全县修脚足浴产业综合收入为308亿元,带动全国用工规模达15万人,其中紫阳籍劳动力占比超60%,劳务收入35亿元,占全县劳务总收入70%以上。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黎荔认为,像紫阳这样培训年轻人的专业技能,正是目前的大学教育所缺的。应该有更多的县根据自身的特色产业,对年轻人进行职业教育培训,从而让从业者的职业认同感越来越强。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有效带动了就业创业,催生了新的职业序列,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也对劳动者的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要想进步,先要拆掉脑子里固有的枷锁。有钱了才有尊严,而学会一技之长能够有尊严地去挣钱,当你实现这一步的时候,那么,在偏僻农村和封闭县城习得的价值观,就已经悄然改变了。
湖北仙桃古称沔阳,北依汉水,南临长江,这座位于江汉平原云梦泽深处的小城市,自古水波荡漾。近些年来从此地游出来一条鱼,游出了湖北,游向了全国和世界。
这鱼就是黄鳝。1998年,仙桃张沟镇先锋村的村民大胆尝试,成功实现了“网箱养鳝”的技术突破。从第一年的500口网箱,到次年1520口网箱,第三年就变成了4700口,先锋村形成了“家家养鳝、家家赚钱”的局面。
![]()
黄鳝在过去都是分散养殖,野生的黄鳝的价格在20多年前曾达几十元一斤。先锋村的村民通过集体养殖把黄鳝的价格打了下来,因此,村里的生意持续红火,连续多年都是供不应求。
村里的老支书陈江启因势利导,鼓励村民们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并把技术传授给沿江有养殖地利的各个村子。
在先锋村的示范带动下,如今仙桃沿东荆河的十多个乡镇,都养起了黄鳝,以黄鳝批发市场为核心,将黄鳝销售到全国各地。老支书陈江启认为,一定要长期从事一个行业,才能带动行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困扰仙桃市黄鳝产量不能一直持续高速增长的原因,是黄鳝奇特的生理特征决定的,黄鳝幼体阶段全部为雌性,从孵化出生到200毫米长这个阶段,黄鳝全部为雌性;在性成熟后产卵,卵巢逐渐退化并转化为精巢。体长超过220毫米后开始向雄性转变,380毫米以上以雄性为主,530毫米以上则完全为雄性。
黄鳝在完成性成熟并产卵之后,全部从雌性变成雄性。这样一来,每年卖完了成熟的黄鳝,第二年就得买新的种苗。村民们年年都在为采购野生黄鳝苗发愁。
老支书陈江启的儿子陈振华,为了解决“苗荒”的问题,找到了长江水产研究所的研究员李忠,科研团队与乡村的一场科研实验开始了。科研团队一次次地到农田里来蹲苗,回到武汉的实验室里一次次做人工繁殖实验,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这些水产研究者从不放弃。
终于在2019年,“黄鳝规模化全人工繁育技术”通过中国科学院验收,大批量的种苗很快推向了仙桃养殖户。
![]()
解决了种苗的问题,仙桃的黄鳝产业增幅加快。2024年全县年交易量8000吨,年交易额6.5亿元,村民年纯收入破6.5万元。仙桃人决定,下一步要把黄鳝苗从“买全国”变成“卖全国”,把仙桃变成全国的黄鳝种苗繁育和批发基地。
2000年后出生的年轻人正在改写着历史。在仙桃,00后的年轻人开始通过电商向全国卖黄鳝,他们利用冷链技术进行快速配送,把生鲜黄鳝送往全国。还有一些年轻人,在仙桃开始捣鼓制作黄鳝的深加工产品,烤鳝片、鳝丝、鳝鱼酱,这些小包装的零食已经出现在电商货架上。
集中养殖黄鳝的窍门是仙桃人发明的。仙桃黄鳝产量已经占据湖北省的50%,他们未来的梦想是要占到中国产量的50%。
偶然的发现可以变成商机,如果想在这个新领域里始终站在前端,那就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持续地投入资金,进行科研攻关,这对于个体经营者来说是件困难的事,但对于一个产业和行业的集体组织来说,却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不断地加大科研投入,才能带来颠覆性的进步,从而保持在行业的领先地位。整村年轻人也有了生机!
2023年春节,江西某偏僻小镇发生了的一桩轰动事:一个95后年轻人,把一台兰博基尼开回了家。这位年轻老乡,两三年前还是在工厂里拧螺丝的打工人。他是如何逆天改命的呢?乡亲们围上来,问了个究竟。
这位年轻人在做跨境电商,他在希音(SHEIN)上开了网店卖美妆,一天出货几万单。于是乎,这位年轻人带动了家乡的年轻人们纷纷去注册跨境电商。江西遂川县堆子前镇,迅速成为中部省份跨境电商的聚集之地。
进入2024年,户籍在遂川县堆子前镇的一批年轻人纷纷跑到县城,跑到省城,甚至是跑到义乌、深圳、广州等地去开店了。那些选择在本地经营希音店铺的,是因为在镇上租用仓库比一二线城市更便宜,照顾家里老人孩子也方便,那些到大城市去开店的,为的是离货源近,生产和选品更快捷。
![]()
跨境电商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仅仅一两年间,堆子前镇的许多以家庭为单位的创业者们,因为做希音赚了不少钱,给长辈们不断地汇款盖楼,或者跑去省城、首都北京买房置业,完成了成为城里人的转变。
堆子前镇,因为跨境电商火了。目前镇上已开通的希音网店数量至少有1000家,有些是贸易企业,而更多的是家族或者夫妻档。慕名前来学习取经的年轻人很多,这里形成了因电商而兴起的各种产业。当地的信用社、银行等不仅更愿意给跨境电商卖家提供资金支持,还会为正在异地扎堆打拼的堆子前镇人提供“驻点服务”。
“以前大家聚会就是欢打游戏、掼蛋,现在聚会都是聊生意、聊趋势。”一位当地的年轻人说,现在围绕着跨境电商,除了开店,堆子前镇的物流、跨境支付商、ERP等衍生业态也在滋生。
江西遂川堆子前镇的故事,只是中国县域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从最初的少数人的跟风试水,到如今形成从金融、到生产、再到跨境销售,这个小镇的蜕变揭示了一个趋势:制定出好的规则大家遵守,由此导致跨境电商平台和中小企业、商家们形成了共谋发展的良性互动,这样就有效破解了县域经济的原有局限性。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调研,我们发现,要想让地方的经济好起来,主要就在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有资源的大家一起在本地做大资源,没资源的鼓励大家走出去,实现跨地区发展。
人是流动的,哪里有钱赚,哪里就是好地方。中国人赚到了钱,愿望之一就是要衣锦还乡。所以,创业者和富裕人口的故乡,机会也会比其他地方多一些。陈嘉庚捐建厦门大学,李嘉诚捐建汕头大学,都是很好的例子。
放下面子,干什么工作自食其力都是个好起点。人常说,出路出路,走出家门自然就有了路。如今,有多少躺平一族躺在家里打游戏刷视频嘟嘟囔囔,好的商机和就业机会,从来就不是坐在家中等出来的。如果想让大多数人能实现安居乐业,那么,大家都应该放下对第一份工作的过高期待。
No.6612 原创首发文章|作者曹桢
开白名单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
欢迎点看【秦朔朋友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