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东市委党史办主任许化的办公室坐东朝西,每日晨光总要先越过七层台阶,再穿过三道门廊,最后才肯在那张红木办公桌上投下斑驳。这张桌子是前任留下的,据说木料来自井冈山,许化常摸着桌沿说:“咱们党史工作,坐的就是革命的根脉。”
这天早晨,科员小李送来的材料第三次被扔在地上。
“1983年的省委扩大会议,能叫‘转折’?”许化的手指几乎戳到小李鼻尖,“你这个重点大学的高材生,连历史语境都读不懂?”
办公室静得能听见灰尘飘落的声音。墙上“实事求是”的条幅墨色深沉,那是老主任退休前亲手所书。小李弯腰捡材料时,看见许化的皮鞋锃亮如镜,映出自己扭曲的脸。
“主任,根据档案记载...”
“档案?”许化突然笑了,抓起那本《汉东党史大事记》重重摔在桌上,“在这里,我就是活的档案!”
巴掌落下时,小李刚好抬起头。那声脆响惊飞了窗外槐树上的麻雀。办公室另外五个人同时低下头,键盘声骤雨般响起。小李左颊浮起五指红痕,却仍挺直腰板:“主任,第247页有原始会议记录复印件。”
许化怔住了。他想起去年考察时,自己在瑞金中央档案馆里也是这般弯腰细看玻璃柜内的手稿,那时他还会为发现某个历史细节而热泪盈眶。
电话铃突然炸响。市委组织部的老张通知:省委党史研究室突击检查,车已到楼下。
检查组的同志拿起那本被摔出折痕的大事记时,许化正忙着泡茶。他回头看见小李在帮检查组调取电子档案,侧脸还带着微红。
![]()
“这个注释很有见地。”检查组长老王指着247页,“许主任,你们这位年轻同志不简单啊。”
许化端着的景德镇茶杯轻轻一颤。他看见小李从容地解释着注释背后的考据过程,那些他从未细读的脚注此刻在阳光下纤毫毕现。
检查组临走前,老王突然在门口驻足:“老许,咱们党史工作者最该记住什么?”不等回答,他指指墙上,“实事求是。这四个字,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夜幕降临时,许化独自坐在办公室。他翻开那本被摔皱的大事记,在247页的空白处,小李用铅笔轻轻写着:“据当事人回忆,此次会议虽未达成决议,但为后续改革奠定思想基础。”
窗外华灯初上。许化摸出手机,屏幕亮起又暗下。最终他拨通电话:“李...李老师,明天能不能给我讲讲,你是怎么找到那些当事人的?”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传来年轻人平静的声音:“主任,我爷爷是那次会议的记录员。您三年前采访过他,夸他记忆精准。”
许化缓缓抬头,玻璃窗映出他身后那面党旗。旗上的镰刀锤子正悬在他右肩上方,像是某种温柔的审判。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再次爬上红木桌面时,人们看见主任办公室的门罕见地敞开着。那本被仔细抚平的大事记摊在办公桌中央,旁边放着两杯热气腾腾的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