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3月,一件由云南省第五强制隔离戒毒所(下称“省五所”)戒毒人员制作的非遗陶艺作品——瓦猫,漂洋过海亮相联合国麻醉品委员会展台,吸引30余国代表及10余个国际组织千余人驻足,司法部表彰其“彰显中国特色戒毒智慧”。
这只名声大噪、憨态可掬的瓦猫,离不开省五所戒毒人员小余的精心创作,也离不开省五所教育矫治科一级警长黄笑传教技艺与匠心指导。
黄笑一直扎根戒毒工作第一线,致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戒毒矫治工作,创新推出“非遗戒毒”模式,以非遗传承重塑戒毒人员社会价值,展现了新时代戒毒人民警察的务实担当,有效提升了教育矫治的社会化、系统化和专业化水平。
将非遗技能转化为矫治课程
10月24日下午,在省五所陶艺传习工坊前,一路小跑迎面而来的黄笑,脸上挂满笑容,前几天他在建水县学习制陶中,又制作了一个瓦猫。该瓦猫笑口大开,栩栩如生,充满喜感。
黄笑与瓦猫结缘,始于2003年4月省五所与云南大学开展的一个“非遗戒毒”合作项目。双方在省五所内建立一座陶艺传习工坊,引入非遗陶艺暨职业技能培训,探索和实践非遗项目对戒毒人员生理和心理的疗愈效能。黄笑主动请缨,成为陶艺传习工坊一名专职教师,瓦猫便是该工坊陶艺培训技能之一。
瓦猫是云南特有的民间陶瓷工艺品,作为镇宅神兽象征,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常被置于屋顶辟邪纳福,承载着人们对平安顺遂的期许。
省五所教育矫治科科长熊斌说,入警19年,黄笑一直扎根戒毒工作一线,待人真诚,工作中有股“拼命三郎”的执拗劲。
黄笑的这股执拗劲,能在传习陶艺中更直观地凸显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我尝试着做了一只瓦猫,造型有点夸张,被同事们打趣不像猫。”他笑着回忆道。
为了将传统非遗技能转化为系统的戒毒人员矫治课程,黄笑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精神,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自学了大量与陶瓷相关的书籍,并将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同时,他每周花一天时间到云南大学参加非遗研究班学习,这一学就是一年有余。除此之外,他还到华宁、建水等地参加“青花烧制技艺”“紫陶制作技艺”等职业技能培训。
在边干边学中,黄笑开拓了视野,陶瓷制作技艺得到提升,如今他制作的瓦猫,与市场上销售的瓦猫,已不遑多让。
创新推出“非遗戒毒”模式
作为我省设计收容规模最大、硬件设施较好的省五所,依法对吸毒成瘾人员实施科学戒毒矫治,帮助其戒除毒瘾、恢复身心健康、掌握生存技能,最终回归社会并预防复吸,是其职责使命之一。
创新推出的“非遗戒毒”模式,是省五所又一重要成果,既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为戒毒人员接受职业技能教育、顺利回归社会、重塑社会自信方面扩展了新路径。
从陶艺传习工坊成立至今,黄笑配合外聘教师对80名戒毒人员开展了陶艺技能培训,他在《非遗介入戒毒疗愈的价值与实践》中提出“陶艺疗愈四步法”,被重点大学核心期刊收录,为全国戒毒系统构建非遗戒毒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云南方案”。
戒毒人员的陶艺创作过程也是心理疗愈与自我重建的过程。创作中,从揉泥、拉坯到塑形,每一步都需要专注与耐心,能有效转移对毒品的心理依赖,将内心的焦虑、迷茫通过指尖传递给泥土,完成负面情绪的“物化释放”;作品从无到有的成型,会带来强烈的成就感,打破“自我否定”的认知,逐步重建自信与责任感,最终在沉浸式创作中实现心理疗愈,为戒断毒瘾、回归生活筑牢心理基础。
在省五所陶艺传习工坊内的展示架上,大学教授、研究生、民警以及戒毒人员制作完成的各种陶器琳琅满目。在一处展示架上,专门摆放着数十件由戒毒人员完成的瓦猫作品,这些瓦猫,有的娇小柔顺,有的造型夸张……
“在众多的陶艺作品中,瓦猫更能直观地反映出戒毒人员疗愈状态,每一件作品都是戒毒人员在创作过程中内心情感的一种折射。”黄笑说。
他指着展架上的瓦猫分析道,这只瓦猫的外形更像兔子,表明这名戒毒人员内心较为平静,生活中处理问题简单;造型夸张有几条尾巴的这只瓦猫,表明这名戒毒人员性格较为张扬……可谓千人千面,通过瓦猫可为戒毒人员下一步矫治干预提供参考,对症下药。
非遗技艺助力重塑人生
通过陶艺技能培训,其作品瓦猫被送到联合国麻醉品委员会展台的戒毒人员小余,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2岁的小余因交友不慎染上毒瘾,被公安机关查获后送进省五所强制隔离戒毒。黄笑在陶艺培训中发现,小余有绘画天赋,他制作的陶艺作品比较有特点,但小余终日沉默寡言、自闭、心事重重……
经过多次谈话,小余终于袒露心声:担心自己解戒后没有出路,对未来看不到希望。了解这些情况后,黄笑鼓励小余不要埋没自己的天赋,可通过陶艺为自己找到一条出路,重塑人生。
此后半年里,经过黄笑不断鼓励和悉心指导,小余和同伴的交流越来越多,人逐渐开朗了许多,他的制陶技艺也突飞猛进。后来,在黄笑的帮助下,小余取得陶瓷成型施釉工职业技能证书,更在就业推介会上,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意向书。
2024年6月,小余解戒离开了省五所,在他的故乡拥有了自己的陶艺工坊,他不仅用双手重塑自己的未来,还无偿教授周边的孩子学习陶艺,将非遗技艺和禁毒拒毒的种子,播撒在下一代的心田。
小余重塑人生的故事,在黄笑身上还有很多。在他的帮助下,陶艺班37名戒毒人员获得陶艺职业资格认证,帮助23名陶艺学习优秀学员开展“陶瓷行业创业培训”。黄笑实践总结出“非遗工坊—家庭—社区”联动帮教机制,解戒人员出所就业率达81%,复吸率同比下降63%。
面对云南山区交通不发达的情况,黄笑和教育团队积极开发“云上矫治”平台,通过开发线上陶艺教学、在线心理疏导、远程就业指导等功能,帮教覆盖率提升至92%。
2023年至2024年,黄笑开展禁毒宣讲43场,覆盖群众5800余人次;实施“家庭修复计划”,调解家庭矛盾67起;先后在寻甸县倘甸镇、东川区新建2个工作站,创新提出建立“三色动态管控”系统,为全省戒毒人员的延伸管理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记者 孟维东 方向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