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最近看到一份数据,让我这个在股市摸爬滚打多年的老股民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10月份,公募机构的调研次数竟然环比暴增60.57%,达到7452次!医药生物、电子行业成为最受青睐的板块。这让我想起自己刚入市时的经历:看着机构大举调研,却总是把握不住机会,要么畏首畏尾错过行情,要么冲动进场高位接盘。
![]()
一、机构调研热潮背后的市场信号
数据显示,10月份共有159家公募机构参与A股上市公司调研,覆盖30个行业的632只个股。创金合信基金以302次问鼎榜首,平安基金和博时基金紧随其后。医药生物板块最受青睐,85只个股累计获1229次调研;电子板块次之,78只个股获得1069次调研。
这些数据让我想起2015年那轮牛市。当时也是机构大举调研,但很多散户要么不敢进场,要么在最高点冲进去。如今历史似乎又在重演,只是这次我学会了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这些数据。
二、散户的两大遗憾
在股市摸爬滚打这些年,我见过太多散户犯同样的错误。总结起来,无非是两大遗憾:
遗憾一:遇到调整没勇气参与
记得2019年初,市场经历了一轮调整。当时我看到一家科技公司的数据特别好,但就是不敢进场。结果这只股票在随后的三个月里翻了一倍多。这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让很多人在机会面前畏首畏尾。
遗憾二:遇到做头后悔太冲动
更糟糕的是另一种情况。2020年7月,市场已经涨了很多,我看到身边的朋友都在赚钱,终于按捺不住冲了进去。结果买在了最高点,接下来就是漫长的调整期。这种“前九次都很小心,最后一次冲动”的悲剧,每天都在股市上演。
三、量化数据揭示的真相
![]()
这些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用数据说话。上面这张图是某只股票的“交易行为数据图”,橙色框出来的部分是我用了十多年的量化系统中反映机构资金活跃程度的“定级分区”数据。
这个数据分为四个等级:
- 一级区:机构资金非常活跃
- 二级区:机构资金活跃度降低
- 三级区:机构资金偶尔参与
- 四级区:机构资金完全退出
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股价调整幅度不小,但一直在一二级区域交替,说明机构只是降低了活动频率,并非完全退出。这种时候往往是最佳布局时机。
四、两个典型案例的启示
案例一:看似危险实则安全
![]()
这只股票跌到最低点时,几乎和前低一致,而且连续四天下跌。但从数据上看,机构资金依然在一二级区域活动。后来这只股票果然迎来了一波不错的行情。
案例二:看似机会实则陷阱
![]()
这只股票看似在做双底形态,很多技术派都认为是个好机会。但从数据上看,机构资金根本没有参与。后来果然继续下跌。
五、给普通投资者的建议
回到开头的调研数据。现在机构大举调研医药生物、电子行业,是不是意味着这些板块有机会?我的经验是:调研热度只是参考因素之一,关键还是要看资金的实际动向。
我建议普通投资者:
- 不要盲目跟风机构的调研动向
- 学会用数据判断资金真实意图
- 建立自己的投资准则
- 控制情绪,避免冲动决策
结语
市场永远在变化,但人性从未改变。10月份的调研热潮既反映了机构的前瞻布局,也预示着未来的市场机会。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既不能对机构动向视而不见,也不能盲目跟风。找到适合自己的量化工具,用数据说话,或许才是避免遗憾的最佳选择。
声明
本文所涉信息均来自公开渠道整理,仅供交流参考。文中提及的任何个股及操作方式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如内容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人从未建立任何收费群或开展荐股活动,谨防冒名诈骗。投资路上,愿与诸君共勉前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