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伯纳有句话,说透了打工的本质:“明智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而不明智的人,偏要让世界来适应自己。”
但他没说完的后半句是:所有的自由和财富,也都只属于那些敢于“不明智”的人。
01
第一件事:在你的主业之外,偷偷“练号”。
晚清名臣左宗棠,一辈子最大的心病,就是考不上进士。
他的“主业”,就是考科举,求个功名。按理说,他考不上,就应该是个失败者。
但他聪明就聪明在,他从没把宝全押在这个“大号”上。
他一边考,一边在家里,偷偷“练”了几个“小号”——研究兵法、地理、农田水利这些当时没人看好的“屠龙之术”。
后来,天下大乱,科举出身的文官们,面对战乱束手无策。
而他那个被当成“副业”练起来的、懂军事、懂地理的“小号”,瞬间就成了整个帝国最稀缺的资源。
他不是靠主业成功的,他是靠那个不务正业的“小号”,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你的主业,是你的饭碗,但你的副业,才是你的逃生通道。
![]()
02
第二件事:把你的“时间”,当成商品去“投资”。
明朝初年的沈万三,只是苏州的一个普通农民。他跟别人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从不觉得“种地”是唯一的出路。
他把帮别人开垦荒田,当成一种“时间投资”,换来了第一桶金。
他跟我们大多数人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从不“储存”自己的时间,他永远在“投资”自己的时间。
他把赚来的钱,不是存起来,而是迅速地投入到新的生意里——开辟商路,出海贸易,钱庄放贷。
他在干嘛?他在用钱,去买别人的时间,去买更高效的系统,从而把自己最宝贵的、不可再生的时间,解放出来,去做更高维度的决策。
而我们打工者呢?我们是在用自己最昂贵的时间,去换取一份固定的、日渐贬值的薪水。
打工的本质,是出卖时间;而创业的本质,是购买时间。
![]()
03
第三件事:用你的“作品”,代替你的“嘴巴”。
作家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瞬间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赞美声和诋毁声,像潮水一样将他淹没。无数人等着他下场,加入这场口水战。
他几乎什么都没做。他把自己关回了书房,回到了他那片“高密东北乡”。
他曾说过一句朴素却蕴含大智慧的话:一个作家,还是要用作品来说话。
你仔细观察一下,所有真正摆脱了“打工”宿命的人,他一定有一个,甚至几个,能拿得出手的、可以被公开检验的“作品”。
可能是一本书,一个课程,一个IP账号,一个开源项目,甚至是一个口碑极好的小饭馆。
那个“作品”,就是你在茫茫人海中,立起来的一面旗帜。
它代替你说话,代替你社交,代替你去吸引同类。
没有作品的人,只能靠投简历、靠混圈子,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你的简历,是你的过去;而你的作品,才是你的未来。
![]()
所以,朋友,清醒一点。
别再用“我很努力”来麻痹自己了。在错误的赛道上,你跑得越快,离悬崖就越近。
从今天起,去偷偷练你的“小号”,去像个商人一样投资你的时间,去像个艺术家一样,打磨你的“作品”。
这三件事,比你加再多班,考再多证,都重要一百倍。
你的人生,要么是别人的资产,要么是自己的作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