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两天,看到《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标题很触动:很多抑郁症,都是从小被“恶性暗示”酝酿出来的。
有句话说得好:“语言,是最锋利的刀子,也是最温暖的良药。”
到了一定年纪,就该明白,一个孩子精神世界的构建,往往取决于他从小,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
很多你以为的“玩笑话”、“激将法”,在孩子听来,可能就是一道道刻骨铭心的判词。
毕竟,好的暗示是阳光,能让心灵的种子发芽;而坏的暗示是冰霜,会让灵魂的花朵凋零。
任何忽略语言力量的教育,都是在玩火。
![]()
01
“你怎么这么笨”,是扼杀自信的毒药。
朋友阿斌讲过他的经历。
他从小,就在父母“你怎么这么笨”的指责声中长大。
考试没考好,父母会说:“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
学骑自行车,摔倒了,父母会说:“你怎么这么笨,别人一学就会。”
他以为,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就能摆脱这个标签。
可现实是,这个“笨”字,像一个魔咒,跟了他一辈子。长大后,无论他取得多大的成就,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声音在说:“你不行,你只是运气好。”
他活得小心翼翼,自卑又敏感,不敢去争取任何机会,生怕自己会“搞砸了”,再次印证那个“笨”的标签。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在《中毒的父母》中写道:“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一个人如果从小就被贴上负面标签,他长大后,便会不自觉地,活成那个标签的样子。
让你觉得“为孩子好”的贬低,往往是摧毁他自信的利刃,一味地打压,只会让孩子在自我怀疑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早年间,看过一个关于“罗森塔尔效应”的著名实验。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来到一所学校,随机抽取了一部分学生,然后告诉老师,这些学生是“高智商天才”,未来潜力无限。
老师们信以为真,开始用一种充满期待和赞赏的眼光,去看待这些学生。
一年后,奇迹发生了。这些被“暗示”为天才的学生,成绩真的出现了大幅度的提高,变得比以前更自信、更开朗。
真正的好运气,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础上的。倘若因为父母的“恶性暗示”,而让孩子一生都活在自卑的阴影里,只会是悲剧的开始。
学会用积极的语言去暗示孩子,你才能把自信的种子,真正种进他心里。
![]()
02
“都是为了你”,是绑架孩子的枷锁。
读者小雅,讲过自己的故事。
她的父母,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这么辛苦,还不都是为了你?”
“我放弃了晋升的机会,是为了能有更多时间陪你。”
“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是为了给你报最好的补习班。”
她以为,自己应该感恩戴德,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
可她内心,却感到一种巨大的、令人窒-息的负罪感。她不敢有自己的爱好,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她觉得,自己的人生,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父母。
大学毕业后,她患上了中度抑郁症。
很多时候,压垮孩子的不是压力本身,而是那种“我亏欠了父母”的巨大内疚。
当一个孩子背负着整个家庭的“牺牲”时,他的人生,就会变成一场不得不赢的、沉重的赌局。
只有卸下这份道德绑架,他才有机会,为自己而活。
前两天,重温了纪伯伦的诗《论孩子》,对他深有感触。
诗中写道:“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父母与子女,最好的关系,是彼此独立,互相成就,而不是以爱为名,互相捆绑。
很喜欢这样一段话:
“真正好的爱,是指向分离的。是父母舍得放手,让孩子去过他自己的人生,去犯他自己的错,去成为他自己。”
让你感到“伟大”的牺牲,就像一副沉重的枷锁。
不管看起来多感人,只要套在了孩子身上,就会让他失去飞翔的自由。
懂得放下“为你好”的执念,果断把人生的主导权还给孩子,你才会免于日后的悔恨,为他赢得真正的未来。
![]()
03
“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是摧毁安全感的炸弹。
心理学家说:童年时期的安全感,是一个人一生幸福的基石。
很多父母,总喜欢用“抛弃”来威胁孩子,以此来达到让他“听话”的目的。
跟这种教育方式相处,我们迟早会发现,自己培养出的,是一个内心极度缺爱、在所有关系里都患得患失的孩子。
谁在用“抛弃”来威胁孩子,谁就在他心里,埋下了一颗不信任世界的、定时炸弹。
我认识一个女孩,她特别害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
每一段感情,她都小心翼翼,不断地去试探、去确认对方是不是真的爱她。一旦对方没有及时回复信息,或者语气稍有变化,她就会陷入巨大的恐慌,觉得“他是不是要离开我了?”
后来我才知道,她小时候,只要一哭闹,她妈妈就会说:“你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把你送给别人。”
这句话,成了她童年最大的噩梦。
作家李中莹说过:
“一份好的关系,是让对方感到,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不会离开你。这份笃定的安全感,比任何承诺,都更重要。”
好的教育是港湾,而不是孤岛。
当你从“威胁式”的教育思维中解脱出来,便能给孩子,提供最稳固的情感支持。
只有让孩子相信,他是被无条件爱着的,你才可以真正地放手,让他去勇敢地探索世界。
![]()
有人说: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人这一生,会在各种声音中成长。
父母的语言,就是孩子最初认识世界的“背景音”。
当你用语言,为孩子构建起一个温暖而坚实的世界时,他才能有足够的力量,去抵御未来人生中,所有的风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