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普通家庭最大的通病,是把托举的顺序搞反了

0
分享至



我们身边有多普通家庭,父母一辈子善良、勤劳,为了这个家倾尽所有。但最终,却养出了一个平庸、甚至怨恨的孩子。

问题出在哪?看了很多家庭教育方面的书,我才发现:

大多数普通家庭最大的通病,就是把“托举”的顺序,给彻底搞反了。

01

错误的顺序:牺牲自己,托举孩子。

这是我们这代父母,最信奉也最害人的一条“真理”。

为了孩子,可以牺牲自己的事业、爱好、社交,甚至牺牲自己的健康。

妈妈为了陪孩子读书,辞掉了自己热爱的工作,成了一个围着灶台和作业本打转的家庭主妇。

爸爸为了给孩子攒学费,放弃了所有的娱乐,下班后还去开滴滴,把自己活成了一台赚钱的机器。

他们认为自己做了这么多奉献,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来回报自己的。。

错了,这样做有很多弊病。

当一个母亲,放弃了自我成长,她的世界,就会只剩下孩子。

孩子的成绩,成了她唯一的价值体现。孩子的喜怒,就是她全部的情绪来源。

她会变得异常焦虑、敏感、控制欲极强。

她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所有牺牲,都变成对孩子的“道德枷锁”:“我为了你,付出了这么多,你凭什么不听我的?”

而父亲呢,放弃了自我提升,他能给孩子提供的,就只剩下钱。

他无法在思想上、在眼界上,给孩子任何引领。

他甚至会因为自己的“无能”,而对孩子产生一种隐秘的嫉妒和打压。

你看,当父母放弃“托举”自己时,他们就从孩子的“榜样”,变成了孩子的“包袱”。

他们给孩子的不是爱,而是一种无法偿还的“人情债”。



02

正确的顺序:先托举自己,再托举家庭。

一个家庭,最理想的结构是什么?

是一个“火车头”式的父母,拉着整个家庭,一起往前跑。

这意味着,父母的首要任务,永远是让自己变得更好。

我认识一个妈妈,40岁的时候,决定去考研。

身边所有人都反对:“你都多大岁数了,还折腾什么?有那时间,多管管孩子不好吗?”

她没有理会。

她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背单词,做真题。孩子看在眼里,也变得比以前更自律了。

后来,她真的考上了。

她儿子在作文里写道:“我妈妈是我见过最酷的人。她让我知道,人生任何时候,都可以重新开始。”

最好的教育不是说教,而是“示范”。

你希望孩子爱读书,你自己就要先拿起书本。

你希望孩子有梦想,你自己就要先去追逐梦想。

你希望孩子不畏将来,你自己就要先活得热气腾腾。

父母,是孩子看世界的第一扇窗。你活成什么样,孩子眼里的世界,就是什么样。



03

最高级的托举:托举你的“伴侣”。

这一点,是99%的家庭,都忽略了的。

我们总把孩子放在家庭关系的第一位。

有了孩子之后,夫妻关系,就自动降级成了“战友关系”、“室友关系”。

这是家庭走向衰败的,最隐秘的根源。

在一个健康的家庭系统里,夫妻关系,永远是大于亲子关系的。

当丈夫,懂得托举、欣赏、赞美自己的妻子时,妻子会变得温柔、自信、情绪稳定。

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母亲,是一个家庭最大的福报。她会把这份爱和安全感,传递给孩子。

当妻子,懂得支持理解崇拜自己的丈夫时,丈夫会变得更有担当、更有责任感。

而一个有担当的父亲,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我见过最智慧的家庭,父母之间,永远是彼此的“头号粉丝”。

他们会在孩子面前,毫不吝啬地夸赞对方。

“你妈妈今天做的这个菜,太好吃了!”

“你爸爸今天修好了台灯,太厉害了!”

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他会学到什么?

他会学到,什么是爱,什么是尊重,什么是健康的亲密关系。

父母的恩爱,才是给孩子最好的家教,也是对孩子未来幸福,最长远的“托举”。



结语

所以,别再搞反了。

一个家庭想要向上走,正确的托举顺序,一定是:

先托举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不断成长的、闪闪发光的人。

然后,托举你的伴侣,让你们成为彼此最坚实的后盾。

最后,你们两个人,再一起,用你们的爱和智慧,去托举你们的孩子。

这是一个家庭,能够向上的秘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被谢贤养了12年,用青春换来2000万的Coco,已经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被谢贤养了12年,用青春换来2000万的Coco,已经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徐徐道史
2025-11-04 18:34:05
湖人五连胜把詹姆斯逼入绝境:三当家,复出也会像杜兰特那样尴尬

湖人五连胜把詹姆斯逼入绝境:三当家,复出也会像杜兰特那样尴尬

姜大叔侃球
2025-11-06 15:20:17
你听过最炸裂的八卦是什么?网友:慎看,否则看完都要洗眼睛哦

你听过最炸裂的八卦是什么?网友:慎看,否则看完都要洗眼睛哦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11-04 00:05:11
美国称:中国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国淘汰4000年的东西他们还在用

美国称:中国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国淘汰4000年的东西他们还在用

南宫一二
2025-11-04 16:14:07
不准踏入中国市场半步?我国强硬下达“逐客令”,三星:放过我们

不准踏入中国市场半步?我国强硬下达“逐客令”,三星:放过我们

花花娱界
2025-11-06 11:10:24
吴曦还是于汉超?有球员表态:邵佳一是国足主帅,那愿意争取归队

吴曦还是于汉超?有球员表态:邵佳一是国足主帅,那愿意争取归队

茜子足球
2025-11-06 11:16:13
军迷又成“小丑”!满旗都撤了,福建舰咋就一声不响地服役了呢?

军迷又成“小丑”!满旗都撤了,福建舰咋就一声不响地服役了呢?

利刃号
2025-11-06 18:37:20
墙倒众人推!44岁“消失”的玲花,终是为搭档行为买单,她后悔么

墙倒众人推!44岁“消失”的玲花,终是为搭档行为买单,她后悔么

古木之草记
2025-11-05 19:50:07
台湾人开始“投诚”了

台湾人开始“投诚”了

燕梳楼频道
2025-11-06 16:44:32
陪玩睡只是冰山一角,继王晶曝潜规则后,王家卫又被曝 唐嫣遭殃

陪玩睡只是冰山一角,继王晶曝潜规则后,王家卫又被曝 唐嫣遭殃

蜉蝣说
2025-11-04 08:56:52
孙东旭离职!他和俞敏洪一起创立东方甄选,曾担任CEO,披露的最后一份收入3360万元,俞敏洪发声

孙东旭离职!他和俞敏洪一起创立东方甄选,曾担任CEO,披露的最后一份收入3360万元,俞敏洪发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6 17:17:10
全球禁赛?篮协禁赛哈雷尔的声明中提到球员不得参加其他联赛

全球禁赛?篮协禁赛哈雷尔的声明中提到球员不得参加其他联赛

懂球帝
2025-11-06 16:04:05
两岸统一后,赖清德会面临怎样的惩罚?大陆果断一次性把话讲明白

两岸统一后,赖清德会面临怎样的惩罚?大陆果断一次性把话讲明白

小lu侃侃而谈
2025-11-06 18:55:34
汪小菲真宠女儿,八万元的外套一下买两件,小玥儿穿上很显贵气

汪小菲真宠女儿,八万元的外套一下买两件,小玥儿穿上很显贵气

鋭娱之乐
2025-11-05 08:44:46
“会打扮”和“不会打扮”的女人:差别有多大?看这些对比就知道

“会打扮”和“不会打扮”的女人:差别有多大?看这些对比就知道

白宸侃片
2025-11-01 11:04:21
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是如何救援空间站宇航员的,美俄都没有这能力

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是如何救援空间站宇航员的,美俄都没有这能力

讲者普拉斯
2025-11-05 20:51:42
三位大人物骨灰被移出八宝山,他们分别是谁?其中一人是开国上将

三位大人物骨灰被移出八宝山,他们分别是谁?其中一人是开国上将

文史达观
2025-09-08 20:13:26
大陆男子金门发统一传单,民进党怒了,黄国昌紧急和大陆撇清关系

大陆男子金门发统一传单,民进党怒了,黄国昌紧急和大陆撇清关系

DS北风
2025-11-06 18:18:04
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张付林被“双开”

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张付林被“双开”

界面新闻
2025-11-06 17:02:49
原来升级矛盾就是解决的终极手段!网友分享绝了,以牙还牙最管用

原来升级矛盾就是解决的终极手段!网友分享绝了,以牙还牙最管用

夜深爱杂谈
2025-11-05 07:56:38
2025-11-06 20:40:51
九哥聊军事
九哥聊军事
局势分析解说,军事科普知识
168文章数 40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初升高|2026年绵阳中考,这些数据干货你必须知道!

头条要闻

重庆一套百平米"凶宅"191万上架法拍 欠缴物业费超3万

头条要闻

重庆一套百平米"凶宅"191万上架法拍 欠缴物业费超3万

体育要闻

送走两位全明星,公牛成了东部第一

娱乐要闻

“黑料缠身”的白百何 谁给她的勇气?

财经要闻

南银法巴加速发展背后:资金饥渴症待解

科技要闻

小鹏机器人里藏真人?何小鹏发一镜到底视频

汽车要闻

是我眼花了么?怎么大猩猩都来参加新车发布了?

态度原创

游戏
教育
健康
亲子
本地

《噬血代码2》最新角色“轮椅哥”:格曼追过来了?

教育要闻

小学生书包里翻出“解剖图”,主角是美术老师,真相令人脊背发凉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亲子要闻

孩子发烧真的会烧坏脑子吗?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