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身边有多普通家庭,父母一辈子善良、勤劳,为了这个家倾尽所有。但最终,却养出了一个平庸、甚至怨恨的孩子。
问题出在哪?看了很多家庭教育方面的书,我才发现:
大多数普通家庭最大的通病,就是把“托举”的顺序,给彻底搞反了。
01
错误的顺序:牺牲自己,托举孩子。
这是我们这代父母,最信奉也最害人的一条“真理”。
为了孩子,可以牺牲自己的事业、爱好、社交,甚至牺牲自己的健康。
妈妈为了陪孩子读书,辞掉了自己热爱的工作,成了一个围着灶台和作业本打转的家庭主妇。
爸爸为了给孩子攒学费,放弃了所有的娱乐,下班后还去开滴滴,把自己活成了一台赚钱的机器。
他们认为自己做了这么多奉献,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来回报自己的。。
错了,这样做有很多弊病。
当一个母亲,放弃了自我成长,她的世界,就会只剩下孩子。
孩子的成绩,成了她唯一的价值体现。孩子的喜怒,就是她全部的情绪来源。
她会变得异常焦虑、敏感、控制欲极强。
她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所有牺牲,都变成对孩子的“道德枷锁”:“我为了你,付出了这么多,你凭什么不听我的?”
而父亲呢,放弃了自我提升,他能给孩子提供的,就只剩下钱。
他无法在思想上、在眼界上,给孩子任何引领。
他甚至会因为自己的“无能”,而对孩子产生一种隐秘的嫉妒和打压。
你看,当父母放弃“托举”自己时,他们就从孩子的“榜样”,变成了孩子的“包袱”。
他们给孩子的不是爱,而是一种无法偿还的“人情债”。
![]()
02
正确的顺序:先托举自己,再托举家庭。
一个家庭,最理想的结构是什么?
是一个“火车头”式的父母,拉着整个家庭,一起往前跑。
这意味着,父母的首要任务,永远是让自己变得更好。
我认识一个妈妈,40岁的时候,决定去考研。
身边所有人都反对:“你都多大岁数了,还折腾什么?有那时间,多管管孩子不好吗?”
她没有理会。
她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背单词,做真题。孩子看在眼里,也变得比以前更自律了。
后来,她真的考上了。
她儿子在作文里写道:“我妈妈是我见过最酷的人。她让我知道,人生任何时候,都可以重新开始。”
最好的教育不是说教,而是“示范”。
你希望孩子爱读书,你自己就要先拿起书本。
你希望孩子有梦想,你自己就要先去追逐梦想。
你希望孩子不畏将来,你自己就要先活得热气腾腾。
父母,是孩子看世界的第一扇窗。你活成什么样,孩子眼里的世界,就是什么样。
![]()
03
最高级的托举:托举你的“伴侣”。
这一点,是99%的家庭,都忽略了的。
我们总把孩子放在家庭关系的第一位。
有了孩子之后,夫妻关系,就自动降级成了“战友关系”、“室友关系”。
这是家庭走向衰败的,最隐秘的根源。
在一个健康的家庭系统里,夫妻关系,永远是大于亲子关系的。
当丈夫,懂得托举、欣赏、赞美自己的妻子时,妻子会变得温柔、自信、情绪稳定。
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母亲,是一个家庭最大的福报。她会把这份爱和安全感,传递给孩子。
当妻子,懂得支持理解崇拜自己的丈夫时,丈夫会变得更有担当、更有责任感。
而一个有担当的父亲,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我见过最智慧的家庭,父母之间,永远是彼此的“头号粉丝”。
他们会在孩子面前,毫不吝啬地夸赞对方。
“你妈妈今天做的这个菜,太好吃了!”
“你爸爸今天修好了台灯,太厉害了!”
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他会学到什么?
他会学到,什么是爱,什么是尊重,什么是健康的亲密关系。
父母的恩爱,才是给孩子最好的家教,也是对孩子未来幸福,最长远的“托举”。
![]()
结语
所以,别再搞反了。
一个家庭想要向上走,正确的托举顺序,一定是:
先托举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不断成长的、闪闪发光的人。
然后,托举你的伴侣,让你们成为彼此最坚实的后盾。
最后,你们两个人,再一起,用你们的爱和智慧,去托举你们的孩子。
这是一个家庭,能够向上的秘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