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羊肉香!
《我在村里等你》第三季
秋冬特别策划——
《走,去村里吃羊》
第四集
今天
带你去后塍街道袁家桥村品尝
木桶羊肉
![]()
后塍街道袁家桥村的晨光刚冒头,胖子羊肉店的老木桶就飘出了第一缕香。62岁的吴琴芳系着围裙,正围着这只能装下四只半羊的老木桶忙碌着,这只木桶已陪着她家焖煮了30余年羊肉,香透了整条老街。
“28岁接手后,我就没跟这桶、这肉分开过。”吴琴芳的乡音里满是岁月的沉淀,擦桌子的手没停,话却顺着蒸汽飘开,“我爸早年在袁家桥老街宰羊售羊肉,1991年便指导我和老公开了这家羊肉店,一晃眼,我都成‘老掌柜’了。”
![]()
![]()
吴琴芳的手艺,是父亲手把手教的,不仅教她处理羊肉,更传下了这门生意的“魂”——那口特制的木桶。谈及木桶羊肉的奥秘,吴琴芳笑着说:“不锈钢桶煮的羊肉会有气味,水汽留在桶里,汤就淡了。木桶会吸收蒸汽,让羊肉更好地闷在里面,更香。”
![]()
这独特的木桶工艺,决定了胖子羊肉店一天紧张而有序的节奏——3:00至6:00第一桶;8:00至10:30第二桶;13:00至15:15第三桶。每天固定三桶,到周末还得多加一桶,店内一天最多可以卖出12头羊。
![]()
美味的传承,也刻在家族的记忆里。吴琴芳笑着说,自己对羊肉的热爱从小就种下了。“我小时候就蹲在老爸杀羊的摊位旁,拿着羊骨头啃,一点点肉都舍不得丢。”吴琴芳想起旧事忍不住笑了。如今,她的儿子儿媳也守在店里,切肉、包馄饨、招呼客人,把“老味道”接了过来。
![]()
30多年的坚守,靠的是食客们口口相传的好口碑。最让吴琴芳自豪的,是连孩子都能分辨出她家羊肉的味道。“有很多小孩吃过我们家的羊肉,有时候因为路程远,父母便去了别家买,孩子一吃就说,‘这羊肉不是袁家桥村胖子羊肉店的!’”她笑着说,语气里满是欣慰。
名气越响,吴琴芳越较真。“人家从老远赶来,咱得对得起这份信任。”现在,店里的羊肉馄饨常卖断货,红烧羊肉要提前订,可她还是守着老规矩——每天现杀现煮,用木桶焖足时辰,“得让老街的这股香,一直飘下去。”
![]()
![]()
一口木桶,三代传承。从袁家桥老街到如今的店面,吴琴芳用30载的时光,将平凡的羊肉熬成了不平凡的老味道。这味道,是木桶焖出的醇香,是岁月沉淀的匠心,更是袁家桥村一方水土里,最温暖、最坚韧的烟火气。
融媒记者:彭婷
摄影:包宏
融媒编辑:王怡心
校对:闵雪莲
责任编审:胡瀚文 姜蓉 来源:偶俚张家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