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警方一纸通报引爆舆论。
冻结一个涉及国际跨境电信诈骗及洗黑钱集团的资产,总值约27.5亿港元!
这些资产包括现金、股票、基金,全部被认定为犯罪得益。尽管警方未直接点名,但多家港媒披露,背后主角正是柬埔寨太子集团创始人陈志。
陈志是谁?
一个原籍福建的38岁华裔,2015年在柬埔寨创立太子集团,以地产、博彩为幌子,暗地里建造至少10个诈骗园区。
这些园区如同现代集中营,以高薪诱骗劳工后没收护照,强迫他们从事杀猪盘加密货币诈骗,每日骗取金额惊人。
更讽刺的是,陈志一边用骗来的钱挥霍无度,购买香港山顶价值10.8亿的楼王别墅、尖沙咀整栋商厦,一边通过空壳公司洗钱,甚至用赃款为集团高管配偶购买劳力士手表和毕加索名画。
此次香港行动并非孤立。
此前,美国没收陈志12万枚比特币,英国冻结其伦敦19处房产,新加坡查封6处豪宅、11辆豪车及游艇,台湾地区亦扣押45亿新台币资产。
而香港的组合拳还包括证监会、保监局吊销太子集团关联的证券和保险经纪牌照,切断其金融通道。
值得注意的是,陈志控制的两家港股上市公司,致浩达和坤集团,虽紧急撇清关系,但高管已集体“跳船”,现在是风声鹤唳了。
![]()
事件曝光后,互联网瞬间炸锅。网友们分成两派,争论的焦点不仅是案件本身,更触及深层社会矛盾。
一派网友直呼大快人心,认为国际协作打击跨境犯罪彰显正义。
社交媒体上,一条高赞评论写道:“骗了多少家庭的血汗钱?终于轮到他们遭报应!”
尤其当细节披露,太子集团用“手机农场”控制7.6万个社交账号诈骗,受害者包括中美普通民众,许多人愤慨道这些骗子住豪宅开劳斯莱斯,而被骗的老人可能连养老金都拿不回来!”
更多人质疑陈志如何长期逍遥法外:“一个福建初中辍学生,在柬埔寨成贵族,没保护伞谁信?”
另一派则冷静批判罚得不够狠。
有网友指出:“27.5亿只是冰山一角!美国没收的比特币就值千亿,香港冻结的恐怕只是零头。”更有人揪住细节,高管集体辞职就能切割?这些上市公司当初怎么通过合规审查的?普通股民的钱谁赔?
此外,对“暂无人被捕”的质疑声浪最高:“光冻钱不抓人,难道等他们卷款跑路?”
争议中还有第三种声音,同情被胁迫的劳工。
有网友爆料:“诈骗园区里很多人也是受害者,被卖到柬埔寨遭酷刑折磨。该严惩的是头目,不是底层螺丝钉。”
此话引发共鸣,但也遭反驳:“难道被迫犯罪就能骗人?受害者找谁哭?”
正反双方在罪责边界上激烈碰撞,凸显案件的道德复杂性。
![]()
太子集团案并非孤例。
跨境洗钱始终屡禁不绝,根源在于灰色地带的法律漏洞与资本傲慢。
对比2022年震惊中国的“缅北诈骗窝点”事件,两者如出一辙,都是利用境外监管盲区,以暴力和科技手段构建犯罪帝国。
但太子集团的升级在于竟通过港股上市公司、持牌金融机构洗白资金,可见犯罪网络已深度渗透主流金融体系。
更值得深思的是,普通民众为何总成代价承担者?
无论是柬埔寨“太子银行”挤兑的储户,还是被诈骗的百姓,受害者多是底层群体。
而陈志们却能挥霍骗来的钱购买毕加索名画,这种赤裸的贫富对立,刺痛着公众神经。
有评论犀利指出:“当法律追缴跟不上犯罪速度,正义只是迟到的安慰剂。”
网友追问:“若非多国施压,香港能否主动发现?”
毕竟,陈志在港持有至少10家公司、两间上市公司,其资产网络并非一朝一夕形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