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A股操作难度明显加大。市场成交量一再萎缩,目前已经连续两天跌破2万亿元大关;与此同时,板块题材轮动飞快,赚钱很难但亏钱却很容易。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此前诸如“十五五”规划、中美元首会晤、三季报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均已悉数落地,如今正处于业绩真空期叠加重大消息催化不足的阶段,市场合力难以被激发。而对于不少投资者来说,体感一定是非常差的。
然而即便如此,市场上依然不乏赚钱效应爆棚的炒作热点,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当数以“马字辈”为代表的玄学概念——比如海马汽车、福龙马、万里马等个股,都实现了不错的涨幅。
事实上,A股历来都有临近年尾炒生肖的传统,诸如兔年的兔宝宝,龙年的圣龙股份、天龙股份,蛇年的川发龙蟒等等,都是曾经资金热捧的生肖概念大妖股。眼下临近年尾,马年渐行渐近,A股与“马”相关的个股仿佛如约定好了一般纷纷大涨,这其实也和当前处于业绩真空期且缺乏消息驱动等因素有关,让部分资金选择了“一年一度”的生肖概念股作为炒作对象。
说来也是奇怪,如果从基本面来看,这些公司可能彼此之间八竿子都打不着,但就是因为炒概念而被联系到了一起,简直就是不折不扣的“玄学”炒作。
事实上,A股类似的“玄学”炒作并不在少数。远的不说,就以去年的美国大选为例:在特朗普和哈里斯各自造势期间,A股的川大智胜和哈尔斯都曾有过不错的表现——这两家公司,一个是从事空中交通领域的供应商,一个是做杯壶制造的,却能因为名字的谐音而跟两个候选人扯上关系,还动不动就来个涨停板,实在是有些无厘头。
那么问题来了:如此奇葩的剧情为什么反复在A股上演?在我看来,主要与A股市场投资者的结构有关。
不同于机构投资者占据主导的美股,A股市场是以散户投资者为绝对主体。一份来自数据宝和腾讯自选股用户调研数据显示,A股投资者当中99%以上都是散户,他们用于投资股市的资金相对有限,因此更看重短期收益,其中追求短期收益的人群占比88.79%,远超追求中长期收益的人群,且近半数人的投资风格都偏激进;而从投资经验看,散户中投资经验低的人群占比接近半数。
这些数据说明,A股不仅是典型的“散户市”,而且“小白”投资者更是占据了半壁江山,由此导致A股资金短期化、分散化特征明显。并且散户大多重趋势博弈,轻基本面研究,投资心智不成熟且专业性相对欠缺,对投资亦是缺乏长期信仰,因而整体心态略显浮躁。
在此背景下,时不时爆出的大消息或大事件,刚好迎合了相当一部分散户群体对于短期热点炒作的渴望,而随着消息的发酵与全民热议,很多散户便萌生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愿买错也不愿错过”的念头,由此引发了市场对于相关概念股的跟风式炒作,继而造成了股价的频频异动。
就像近期临近年尾炒“马”,虽然很多人都知道这里面并没有什么硬核逻辑和投资价值,但就是有人愿意相信,而且随着跟风的人越来越多,股价自然就涨起来了。不得不说,这一波炒作的确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敢于买入“马字辈”个股的投资者,的确是获得了不菲的收益。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短期跟风式的“玄学”炒作可以带来一定的赚钱效应,但我们不提倡投资者参与此类炒作。
原因很简单,无论是何种事件催生的短期概念炒作,其本质都是情绪主导的投机游戏。表面上看,这类炒作似乎暗藏着股价暴涨且快速获利的机会,但实则早已偏离了投资的核心原则——它无视企业的长期发展逻辑,忽略了价值与价格的内在关联,因此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高风险的隐患。
一旦事件热度褪去,伴随着市场情绪转向,那些被投机资金推高的概念股往往会失去支撑,继而迎来剧烈的价格崩塌。曾经的“热门标的”转瞬就会沦为“烫手山芋”,最终落得一地鸡毛的结局。而在此过程中最受伤的,往往是缺乏投资经验与辨别能力的普通投资者:他们被短期市场热点裹挟,在盲目跟风中共振,却对风险信号毫无察觉。等到股价暴跌来临,往往来不及做出反应,最终成为高位站岗的“接盘侠”,账户资金大幅缩水,不仅没赚到预期收益,反而蒙受了难以承受的损失,这般结局实在得不偿失。
说到底,投资从来不是一场追求短期暴利的短跑,而是一场考验认知与耐心的长跑。相比于短期炒作带来的转瞬即逝的收益,长期稳定的复利才是更稀缺、更可靠的财富积累方式。想要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长久立足,投资者必须摒弃“追热点、赚快钱”的浮躁心态,持续深耕学习,既要通过复盘总结市场规律,提升对行情趋势的判断能力,从而筛选出上涨逻辑清晰、风险收益比更优的投资标的,更要沉下心研究政策导向的深层内涵、行业发展的核心逻辑以及企业基本面的真实价值,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的交易体系与风险控制机制。
唯有如此,才能摆脱“人云亦云、盲目跟风”的投资误区,在市场的波动中保持理性,在财富积累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至于接下来的配置方向上,个人建议要暂时回避此前累计涨幅较高的TMT科技板块,尤其是CPO、PCB、AI算力等方向,目前已是风险大于机会。原因在于这些板块的交易拥挤度已经来到历史高位,同时不少机构投资者会倾向于在11月份主动调仓并锁定收益,如此既是为了迎接12月的评比,也是为了避免12月集中交易造成的市场冲击和业绩排名的干扰。
不过,考虑到大科技仍是当前市场的绝对主线,其地位难以被撼动,市场资金可能会选择在科技内部进行高低切换,比如低位的软件及AI应用端,可能会在接下来出现补涨机会。此外,位置相对较低的新能源、大消费等板块近期资金流入明显,后续大概率仍有上涨空间,感兴趣的投资者可以适当增加相应配置。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专门备注外,本文研究数据由同花顺iFinD提供支持】
本文由公众号“星图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
编辑:胡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