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直白点。
国际上不认玉石,核心就三条:不稀缺、没标准、文化不通。
![]()
1. 不稀缺:东西多得是,全靠讲故事
玉石这玩意儿,全球好多地方都有矿,根本不稀罕。市场上99%的玉都是品质低劣的“砖头料”,成本极低,但标价能上天。您提到的金店案例就是明证:那些没被拿走的玉镯,说明在行家眼里它们根本不值钱,标价只是忽悠外行的“虚价”。真被偷了,商家还能按虚价报案,等于清库存还赚钱。
一旦有新矿(如危地马拉料)冲击市场,老商家就急了,拼命贬低新料来维持原有暴利。这本质是商业护盘,逻辑难免矛盾,暴露了其价值基础的脆弱。
![]()
2. 没标准:定价看嘴皮,全是“糊涂账”
钻石、黄金有全球公认的硬标准(如4C、纯度),证书一出,价值明晰。玉石呢?全靠“眼力”,什么“温润”、“气韵”,玄之又玄。这就导致定价权完全掌握在卖家手里,他说值十万就十万,说值一千就一千。
这种“黑箱”操作,在外人看来就是水深坑多,毫无信任可言。一个无法被清晰估价的东西,自然无法成为国际通行的硬通货或抵押品。
![]()
3. 文化不通:自家当宝贝,别人当石头
玉承载的“君子之德”等东方文化内涵,西方世界完全无感。没有文化滤镜,在他们看来,这就是一块加工过的彩色石头,远不如钻石象征爱情那样全球通用。
![]()
总结:
国际社会不是不认顶级玉石的价值,而是不认这个混乱市场里绝大多数玉石的虚高价格。当一个东西既不稀缺,又无法标准化估价,还只在小圈子里有文化共鸣时,它被国际主流排斥,是必然结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