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那段光景,最后是被时间推着散了。
![]()
故乡那座牌坊的来回折腾,说来就像老屋换了几茬窗棂。老话儿里经常提这事:清代把原来的木坊改成了石头的,文化大革命时被砸得稀烂,到了1997年又按老样子给修回来了。牌匾上还刻着四个字——“父子状元”,走到那儿,外地来上坟、做宗亲会的人常会停一停脚,瞅一眼那些字,再随口聊两句梁家的旧事。
要说这梁家从显赫到散伙,不是一下子没了。北宋末年,朝里朋党斗得厉害,外头金兵又南下,很多有名望的官宦家族都被冲击,梁氏像其他人一样被牵累。朝廷南迁以后,梁家人南走的走,外出谋生的谋生,老家的光环慢慢就褪了。到了后代,虽然还能见到几个名头人物,但那种“一门显赫”的排场,再也看不到了。史书上写的,就是这一路路数。
![]()
放远一点看,梁家辉煌的来龙去脉其实能捋出来。族谱和文献里记了好几样硬数据:有七十多人曾在朝廷做过官,封侯的记了四十八人,中了进士的有一百六十七位。还有几桩事,成了后来评说这家影响力的标志:一对父子都考了状元,家里出了三位宰相,和苏轼、苏辙父子的名声并列,被人称作“忠孝三梁”。这些数字和称号不是随口编的,成了后来人论起梁家时常用的证据。
具体到人,几代人的事迹能把那股气势串起来。先从时间更早的说起,会更清楚。家里有一对父子状元,这事儿得从梁灏说起。梁灏出生在963年,23岁就被钦点为状元。仕途上,他干过财政、写诏、巡察等事,也曾写过对策对辽的防御,提出过设立边骑、明奖罚的做法,朝里对他的意见是比较采纳的。咸平年间,皇上把密封奏章交到他手里看,说明帝王对他的信任。可命运有时候不站队,他42岁那年突然得病去世,留下了十五卷文集,后人常惋惜他早夭。
![]()
他儿子梁固,985年生。按常理凭父荫能直接入仕,但梁固不想走捷径,跑去参加科举。1009年,他24岁中进士,而且是一甲第一,成了状元。上任后在户部和司法里做过事,敢指出三司财务的漏洞,提出改革被采纳,整顿狱讼也有成绩,人们给他“平审”的评价。可惜好景不长,1017年就病逝,年仅三十三,留下十卷文集,算是英年早逝。
把时间往后拉,梁适(大约1000—1070年)是家里把影响力稳住的关键人物之一。他做过枢密、参政这类要职,处理过边防、刑狱和地方经济问题。有一件事很具体:他到莱芜治理铁业时,取消了老套的强制劳役,改成招募工人并由官方支付雇值,税制从以前的模式改为“二八抽分”。短期内,铁产上去了,矿冶户扩展到千家左右,带动了当地手工业的增长。他在审理案件上有原则:碰到那些拿鬼神当挡箭牌的案子,他明确主张按法办,不让迷信成为逃避责任的借口。面对契丹的挑衅,他也直言不赞成软弱,主张要有对抗的准备,这些主意在后来的边防政策里留下了痕迹。
![]()
再说到梁焘,生于1034年,官至尚书左丞、翰林学士一类,直言敢谏是他的标签。见到朝中不正之事,他会上奏,会出言指责,所以常被视为清正。干预蔡确的事让他被排挤,后来又卷进朋党斗争,被贬,最后死在流放路上。梁焘也写过荐士录,专门记录人才去向,说明他对人事有一套。还有件在民间常被提的事:他在潞州遇上饥年,先行发粟救济,百姓感激得攀着他的车辕不肯放手,这样的场景后来成为他为民一面的佐证。
再往后就是梁子美,按资料记载是1046到1123年,算是梁适的孙子。他仕途走得比较高,历任户部尚书、知开封府等要职,办事比较谨慎,手腕也硬。有两件事让后人对他评价复杂:一说是有人指出他迎合上意、为升迁献礼,这类事情被提为“进羡余”“献北珠”的争议例证。买“北珠”这桩事,历来见仁见智:有人说他替朝廷解了燃眉之急,也有人认为这样的做法可能加剧与周边民族的紧张。总体上,他既被当作能吏,也有让人诟病的地方。
![]()
家族的声望不是只靠几个人堆出来的。梁氏从南阳、鄄城迁到东平,世代读书、走仕途,到了宋代成了名门望族。门第越高,联姻也越广。像梁子美的妻子就和状元世家有婚姻联系,他的女儿还嫁给苏辙的长子。那时候婚姻不仅是私事,也带政治意义,帮着家里在朝中站稳脚跟。
地方上对他们的纪念也留着温度。东平州城有个“父子状元坊”,最初是木的。清康熙五十八年,也就是1719年,兖州太守金一凤把它重修成青石牌坊,匾额和楹联都是他题写的:匾额写“父子状元”,楹联写的是“是父是子同作状元千载少,为卿为相流传历代一门多”。牌坊的尺寸有记录:高约8.5米、宽10米,基座半米高。文化大革命那会儿牌坊被损毁,后来在1997年按原样修复。现在的石坊既是乡里的纪念,也成了研究梁氏史的实物证据。
![]()
民间的戏词和档案里的数据互相呼应。山东、河南一带流传着一句唱词:“笏床多插梁家板,赤心尽报宋江山。”这是地方戏曲《满堂笏》里的一段,反映了老百姓对梁家当年影响力的记忆。去东平看牌坊的人,会看到石头上的雕刻,也会听到老人们随口讲的家长里短——从牌坊的磨损处讲到谱牒里记的一笔一划。时间把很多事冲刷了,但这些具体的字眼、纹路和家谱上的数据,仍旧把那段史迹留在地方的角落。去的人多半是停一停、瞧一眼,然后把故事往外讲,像传一件旧物件似的传下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