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隋文帝杨坚首征辽东,到唐高宗李治派李勣攻灭高句丽,隋唐两朝四位帝王耗时近百年,投入百万大军、耗费无数国力,才终于将雄踞东北的“心头大患”连根拔起。
可让人疑惑的是,高句丽灭亡不久,渤海国便在其故地崛起,甚至一度成为“海东盛国”。于是有人发问:这场打了四代人的血战,难道是竹篮打水?隋唐拼尽全力,终究只是换了个对手,根本没意义?
![]()
其实不然。隋唐灭高句丽的战略价值,早已超越“消灭一个对手”本身,而渤海国的崛起,非但不是“白打”的证明,反而恰恰印证了这场战争的深远意义——历史从不是简单的“换对手”,而是中原王朝对东北亚秩序的彻底重塑。
一、高句丽:是“边患”,更是“帝国级威胁”
很多人误以为高句丽只是个东北割据政权,却忘了它早已是足以撼动隋唐根基的“准帝国”。高句丽并非游牧部落,而是兼具农耕与游牧优势的强大国家:它占据辽东半岛、朝鲜半岛北部的肥沃土地,粮食储备充足;又吸纳草原骑兵战术,军队战斗力强悍,巅峰时拥兵数十万,还修建了数百座坚不可摧的山城。
更致命的是,高句丽的野心从未局限于东北。它联合突厥、百济,形成对隋唐的战略包围,不断袭扰边境、阻断丝绸之路东段,甚至试图染指中原王朝的核心利益。对隋唐而言,高句丽不是“可安抚的邻居”,而是卧榻之侧的“猛虎”——若不除之,一旦中原出现内乱,高句丽必然挥师南下,重演“五胡乱华”的悲剧。
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唐高宗四代帝王之所以不惜代价也要灭高句丽,本质是为了消除“帝国级威胁”。就像汉武帝倾国力打击匈奴,不是为了抢占草原,而是为了保住中原的安宁与文明延续。高句丽的存在,本身就是对隋唐大一统秩序的挑战,灭它,是必选项,而非选择题。
二、渤海国:是“继承者”,更是“臣服者”
![]()
高句丽灭亡后,渤海国确实在其故地兴起,但两者有着本质区别:高句丽是“对抗中原的强敌”,而渤海国是“臣服大唐的藩属”。
渤海国的建立者大祚荣,本是高句丽的遗民,却在崛起之初就主动向大唐称臣。唐玄宗册封其为“渤海郡王”,将其统治区域纳入大唐的“羁縻府州”体系——也就是说,渤海国名义上是大唐的一部分,需定期朝贡、接受册封,其国王的继承权甚至要得到大唐的认可。
![]()
在文明上,渤海国彻底抛弃了高句丽的“对抗性”,全面拥抱大唐文化:仿照唐制建立官制、科举制度,使用汉字书写,派人到长安学习儒学、佛法,甚至连都城上京龙泉府的布局,都完全模仿长安城。
可以说,渤海国不是“另一个高句丽”,而是大唐文明在东北亚的延伸,是被中原秩序“同化”的藩属国。
![]()
更关键的是,渤海国始终没有挑战大唐的实力与野心。它的疆域虽广,却始终奉大唐为宗主,从未联合外敌袭扰边境,反而成为大唐与东北亚各族群贸易、文化交流的桥梁。
这种“臣服式崛起”,与高句丽的“对抗式扩张”有着天壤之别,对隋唐而言,这正是灭高句丽后最理想的局面——东北亚不再有强敌,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认同中原文明的藩属国。
三、百年血战的真正价值:重塑东北亚秩序,奠定千年版图
![]()
评判一场战争是否“白打”,不能只看“是否消灭了一个对手”,更要看“是否解决了核心问题、实现了战略目标”。隋唐灭高句丽,真正的价值在于三点:
第一,消除了战略威胁,保住了中原文明的安全。高句丽的灭亡,彻底打破了“高句丽+突厥”的包围网,让中原王朝不再面临双线夹击的风险,为大唐盛世的到来扫清了最大障碍。若没有这场战争,大唐或许根本无法集中精力经营西域、开创“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
第二,确立了中原王朝在东北亚的主导权。高句丽灭亡后,大唐的影响力深入辽东、朝鲜半岛,新罗、渤海国等都成为大唐的藩属,形成了以大唐为核心的东北亚国际秩序。这种秩序维持了数百年,直到唐末才逐渐瓦解,成为后世中原王朝经略东北的基础。
第三,奠定了中国东北的版图根基。隋唐通过灭高句丽,将辽东半岛、朝鲜半岛北部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的有效管辖范围,安东都护府的设立,让“东北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了历史依据。即便后来王朝更迭,这一区域的归属从未被彻底改变,这正是百年血战留下的最珍贵的遗产。
结语:历史没有“白打”的仗,只有看不懂的战略深远
有人说“换了个对手就是白打”,却忘了:高句丽是要与隋唐分庭抗礼的“敌国”,渤海国是向大唐俯首称臣的“藩属”;高句丽是威胁中原安全的“隐患”,渤海国是传播大唐文明的“使者”。两者看似都是东北的政权,本质却有着天壤之别。
隋唐四帝的百年血战,不是为了“消灭一个名字”,而是为了“消除一种威胁、建立一种秩序”。从结果来看,这个目标完全实现了:东北亚从战乱纷争走向和平臣服,中原文明得以延续并走向巅峰,中国的版图也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了巩固与拓展。
![]()
历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看似“重复”的付出,背后都藏着影响千年的战略考量。隋唐灭高句丽的战争,或许耗时良久、代价惨重,但它绝非“白打”,而是奠定大唐盛世、塑造东北亚格局的“关键一战”——那些质疑“白打了”的人,终究是低估了历史的深度与战略的重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