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2025年10月31日晚,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夜空被火箭尾焰点亮,神舟二十一号带着三名航天员直冲云霄。
全国观众紧盯屏幕时,山东滨州邹平的一户农家小院里,掌声和泪水早已交织成一片,这里是航天员张洪章的老家。
这个从滨州走出去的 “85 后”,成了全村人的骄傲,还让整个滨州都为他沸腾。
![]()
大家都在好奇,这个能登上太空的年轻人,到底有着怎样的人生故事?他又是如何从滨州的田野间,一步步走向浩瀚宇宙的?
张洪章出生在1986年4月,老家在滨州邹平的一个普通农村,父母靠种地和摆地摊维持生计。小
时候家里条件不富裕,地摊上卖的全是塑料盆、拖鞋、桌布这类小商品,无论是刮风下雨,他们也从没歇过一天。
从小学开始,只要到了周末,张洪章就会去帮父母打理地摊,父亲忙着招呼顾客,他就负责看货、收钱、找零钱。
![]()
摊子前人来人往的时候,张洪章算钱比算盘还快,从没出过差错;没人的时候,他就蹲在摊边看书,眼睛盯着书页,耳朵还得留意有没有顾客过来。
那时候一家人去赶集,为了省几块钱车费,常常要步行好几公里,赶上雨天更狼狈,三个人浑身被淋得湿透,却要用塑料布把货物裹得严严实实,生怕商品受潮卖不出去。
从小学到初中这九年里,有七年的周末,张洪章都是在这样的地摊边度过的。
![]()
别人的童年或许充满了玩具和游戏,他的童年却满是汗水和叫卖声,但也正是这段日子,让他早早懂得了父母的辛苦,更在心里埋下了 “要靠努力改变命运” 的种子。
后来张洪章考上了邹平一中,开始住校生活,终于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高中的功课比以前紧多了,加上学校离家远,往返不方便,他就很少再去帮父母摆摊,一门心思扑在书本上。
他学习特别认真,课堂上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课后还会主动找难题钻研,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还拿过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
![]()
2004年高考的时候,父母想陪他去城里考试,他却心疼路费,坚持一个人去。
临走前父母硬塞给他50块钱,让他考试期间吃点好的,结果等考试结束回家,他把那50块钱原封不动地还给了父母。
这一年,张洪章以670分的高分考上了山东大学化学工程专业,成了村里第一个考上名牌大学的孩子。
去济南上大学后,他很少回家,不是不想家,是怕来回的路费和生活费给家里增加负担,大学四年里,他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和科研上,图书馆和实验室成了他最常去的地方。
![]()
毕业后,他又顺利考上了中国科学院,开始硕博连读,读博那几年,他帮导师做课题能拿到一些收入,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全都寄回了家里。
当母亲收到汇款单的时候,愣了好久才反应过来,那个小时候在地摊边帮忙的孩子,现在终于能靠知识养家了。
2013年,张洪章拿到博士学位的消息传回村里,全村人都很高兴,大家都说,老张家的孩子有出息了,从农村娃变成博士,这可是邹平的骄傲,更是滨州的骄傲!
![]()
博士毕业后,张洪章留在了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工作,从副研究员一步步做到了研究员,工作稳定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父母接到城里住,再也不让他们靠种地、摆地摊受累。
后来结婚的时候,他特地跟妻子说:“我家在农村,父母条件不好,以后咱们得多帮衬他们。” 妻子笑着回答:“如果你连父母都不管,我反而会看不起你。”
这句话让张洪章心里暖暖的,也更坚定了要好好照顾父母的想法,婚后两人感情很好,都是搞科研的,平时交流最多的就是各自的研究课题,平凡的日子里满是默契。
![]()
2018年,全国启动第三批航天员选拔,这一次选拔范围扩大到了科研院所,消息传来,张洪章的心一下子就动了。
他看着新闻里关于空间站建设的报道,心里琢磨着:“祖国需要人去太空做实验,我是搞科研的,说不定能帮上忙,不如试试?”
他把这个想法跟妻子说了之后,妻子没有丝毫犹豫,直接说:“去吧,我全力支持你。” 夫妻俩还定下了一个约定:要是没选上,就继续安安心心搞科研;要是选上了,就踏踏实实去飞天。
2020年9月,张洪章成功入选航天员大队,成了一名载荷专家。
![]()
接到通知的那天,他既激动又不舍,激动的是离太空梦又近了一步,不舍的是接下来要开始封闭训练,很长时间不能陪在家人身边。
封闭训练的日子比他想象中更辛苦,体能训练是最大的难关。
刚开始的时候,他连一个引体向上都做不了,可他没放弃,每天训练结束后,都会留在训练场多练一会儿,手掌磨出了血泡,贴上创可贴继续练,两个月后,他居然能一口气做 25 个引体向上。
![]()
离心机训练更考验人的意志,机器启动后,强大的过载力把他压得几乎窒息,眼前发黑的时候,他就在心里默念妻子的鼓励,咬着牙坚持。
水下训练模拟太空失重环境,有一次他不小心迷失了方向,紧张之下想起平时练的太极拳呼吸法,慢慢调整呼吸,才一点点找到正确的方向。
以前在实验室里,他打交道的是仪器和数据,现在要面对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可他从没抱怨过,只想着把每一项训练都做到最好,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
![]()
2024年,张洪章接到通知,自己被确定为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的一员,担任载荷专家,主要负责空间实验任务。
知道这个消息后他第一时间给妻子打了电话,妻子在电话里又激动又担心,他笑着安慰:“别担心,我会带着你的祝福好好完成任务,等我回来。”
时间很快就到了2025年10月31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灯火通明,全国观众都在屏幕前等待着发射时刻。
23时44分,随着 “点火” 指令下达,火箭轰鸣着升空,几千公里外的滨州邹平,张洪章的老家早已坐满了人,父母、姐姐、姐夫、叔婶还有乡亲们,都围着电视机,眼睛紧紧盯着屏幕。
![]()
桌上摆着水果和糕点,柿子代表 “事事如意”,香梨象征 “平安顺利”,苹果则是希望 “任务成功”。当看到火箭顺利升空的画面时,全家人都忍不住哭了,姐姐哽咽着说:“弟弟飞上去了,我们都为他骄傲!”
第二天凌晨,好消息传来了,张洪章和队友张陆、武飞顺利抵达中国空间站,还与神舟二十号航天员成功会师。
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第七次太空 “全家福”,六位航天员在空间站里合影,镜头里的张洪章眼神坚定,脸上带着从滨州农村走出的质朴,却又有着科研人员的严谨。
![]()
作为载荷专家,他在太空里要完成多项实验任务,这些实验成果或许能为后续的航天研究和民生科技提供重要支持,而他也成了滨州第一个登上太空的科研人员,让 “滨州骄傲” 这四个字在宇宙中闪耀。
现在,张洪章还在太空执行任务,地球上,有妻子的默默等待,有父母的牵挂,更有无数滨州人关注的目光。
很多滨州的年轻人都把他当成榜样,有人说:“以前总觉得太空离我们很远,直到张洪章出现,才发现只要努力,普通人也能走向星辰大海。”
![]()
张洪章的故事,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从滨州农村的地摊边,到山东大学的课堂,再到中科院的实验室,最后登上太空,每一步他都走得踏实又坚定。
他没忘记自己从哪里来,即使成了航天员,依然保持着质朴和孝顺;他也没辜负自己的努力,把 “85 后” 的担当、山大校友的严谨、滨州人的坚韧,都带到了浩瀚太空。
对于很多人来说,张洪章的飞天,不只是一个人的成功,更是千千万万普通家庭的梦想。
![]()
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出身普通没关系,起点低也不怕,只要有目标、肯坚持,从地摊到太空的距离,也能一步步走完。
而滨州因为有了这样一位航天员,也多了一份与宇宙相连的骄傲,这份骄傲,会激励更多滨州人,朝着自己的梦想勇敢前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