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银发丹心映山乡——镇安县离退休干部党员“余热”生辉助力乡村振兴

0
分享至

阳光讯(记者 韩建军 通讯员 舒建军 王强 辛恒卫 文/图)在巍巍秦岭的腹地,镇安县的广袤乡村正上演着一幕幕动人的“夕阳红”故事。一群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党员、老干部,虽已离开工作岗位,却以“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赤诚之心,将满腔热忱倾注于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老有所为”的壮丽篇章。


“和为贵”里筑和谐,乡风文明谱新篇

“退休了,但党员的身份没退,为人民服务的心更不能退。”这是庙沟镇原人大主席李光志常挂在嘴边的话。退休后,他闲不下来,创办了“和为贵调解室”,成了邻里间的“和事佬”。家长里短、田界纠纷,只要他一出面,再棘手的矛盾总能化干戈为玉帛。他还牵头成立“夕阳红自乐班”,组织村里60多位老人用歌声传唱新生活,用志愿服务播撒文明新风。李光志的付出,让他收获了“商洛好人”的荣誉,更成为镇安县发挥“五老”作用,赋能乡村治理的生动缩影。

“调解室”中断公道,法治阳光暖民心

在镇安县司法局,以退休司法局长陈新喜名字命名的“陈新喜调解工作室”远近闻名。这位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等多项殊荣的老党员,退休十余年如一日,将调解室当作新的“战场”。他手机24小时开机,没有过一个完整的周末,只为让群众的诉求“事事有回音”。

山阳县货车司机小李百元油钱的纠纷,他耐心调解,彰显“群众利益无小事”;工地工人卢某某高达40万元的伤残赔偿,他情理法并用,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并引导司法确认,为协议装上“法律保险”。陈新喜用一个个“铁案”诠释着“司法为民”的初心,他经手的200多起纠纷,成功率和满意率均达100%,为乡村的和谐稳定筑起了一道坚实的法治屏障。



“古街”上守文脉,文化根脉代代传

“文物是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只要我还能走得动,就不能让它受损丢失。”80多岁的退休党员梁礼清,是云盖寺古镇的“守护神”。退休后,他看到家乡文物无人管理,心痛不已,便义务当起文物保护员,组织“五老”成立文物保护小组。

在古街维修工程中,面对群众的不理解,他挨家挨户做工作,并率先从自家老宅动工,打消了大家的疑虑。施工期间,他每天坚守现场,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着一砖一瓦,及时制止了多起可能损坏文物的行为。在他的守护下,云盖寺古街“修旧如旧”,历史风貌得以完整保存。梁礼清用执着与坚守,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深沉而持久的力量。


党建引领聚合力,“银发力量”显担当

李光志、陈新喜、梁礼清的故事,是镇安县千余名离退休干部党员投身乡村振兴的精彩写照。近年来,镇安县突出党建引领,将老干部这一宝贵资源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方面,组建“老干部宣讲团”,用大白话、小故事把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送到田间地头,架起党群“连心桥”。另一方面,通过“六好”党支部结对共建,动员老党员担任“党建指导员”,协助基层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从促进邻里和谐到化解基层矛盾,从守护文化遗产到传播文明新风,镇安县的离退休干部党员们正以“银发”之辉,映照着山乡的振兴之路。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岁月可以染白双鬓,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永远炽热,永远年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阳光报阳光网 incentive-icons
阳光报阳光网
阳光
127112文章数 1245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