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11月5日上午,2025“城乡联系——中外对话”活动“传统村落活态传承与创新”主题案例分享会在松阳县三都乡松庄村举行。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建筑学院建筑与全球学教授爱德华·丹尼森主持会议。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就不同国家聚焦如何进行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城乡可持续发展等内容进行交流探讨。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建筑学会民居建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罗德胤结合对松阳杨家堂村的研究,作了题为《杨家堂:三个人物的故事》的经验交流。他指出,该村的独特格局,是由宋宏堂、宋君恩、宋微封三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关键人物,在百余年间有意识地推动建成的。他认为,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不应仅限于保存物质遗存,更应深入挖掘并传承驱动村落形成与发展的内在文化动力,从而实现村落从内而外的、可持续的生机焕发。
![]()
尼日利亚尼日尔州土地与测绘部常任秘书阿卜杜勒·侯赛尼在题为《遗产的城市针灸:重塑尼日利亚明纳圣境景观》的演讲中提出,在城市针灸当中,要进行小而集中的干预措施,修复具有象征意义的空间,实现遗产保护与城市再生的有机结合。同时他指出,松阳的实践为大家提供了低成本、高潜力的发展启示。
![]()
人文地理学家、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副教授伊丽莎白·格鲁伯在题为《奥地利乡村振兴:政策工具与当代挑战》的演讲中,结合奥地利农村复兴案例,提出通过政策工具与在地化咨询相结合,推动空置农舍的创新性再利用。她指出,在规避过度旅游化的同时,要兼顾文化遗产保护与社区活力重塑,通过建筑活化与功能重构,有效实现人口回流与乡村可持续发展。
![]()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副教授哈里·登·哈托格在题为《迈向浙江省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演讲中分享了对近200个村庄的调研成果。他指出,以徒步古道复兴为代表的“文化激活”模式,正成为连接城乡、重塑人地关系的关键。这种模式将文化遗产与现代健康生活方式、社交媒体传播相结合,不仅吸引了新流量,更通过“建筑针灸”等精细化设计推动城乡协同发展,为全球乡村在后工业转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
米兰理工大学建筑学博士、盐城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讲师李霜宁以《遗产保护中的人类学观察:从修房子到建认同》为题,探讨了松阳“拯救老屋行动”的意义。她指出,该实践激发了村民自发参与,推动遗产保护从“自上而下”的专家政府主导,转向注重日常生活逻辑与社区能动性的新路径,通过修缮实践重建村民认同感,使居民成为保护行动的主体,实现了遗产价值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机融合。
在提问交流环节,嘉宾们就案例分享会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
会前,与会人员还实地考察了三都乡松庄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和艺术振兴乡村工作。
原标题:《中外专家齐聚松庄!这场 “传统村落活态传承” 对话,碰撞出哪些全球智慧?》
栏目编辑:唐闻宜
本文作者:新民晚报 吕倩雯 通讯员 周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