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杜丽娟 北京报道
根据新华社消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会议(COP30)将于2025年11月10日至21日在巴西亚马孙雨林地区的帕拉州首府贝伦市举办。
此次大会恰逢《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截至今年10月中旬,已有162个国家代表团确认参会。根据官方披露,今年大会核心议题包括:《巴黎协定》承诺履行情况的全球盘点和新目标设定,为发展中国家适应和减缓行动动员资金,亚马孙雨林保护及其资源可持续管理,以及将当地社区、原住民和热带生物群落纳入气候治理体系。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全球气候治理已站在新的十字路口,COP30是推动《巴黎协定》全面实施的关键节点,将为气候治理下一个十年指明方向。
此前,在9月24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中国宣布了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到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这是我国首次提出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的绝对量减排目标,不仅体现了我国基于产业实力的稳步提升,也展示了中国在世界舞台的领导力。
安永大中华区ESG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李菁表示,目前全球气候治理已进入新的关键阶段,全球气候治理虽存挑战,但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大势已不可逆,在此背景下,实现气候目标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深化国际合作,为下一个十年的全球气候治理创造条件。
生态环境部的信息显示,十年来,中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取得了显著成就,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全球覆盖温室气体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电动汽车产销量、新型储能规模均居全球第一。中国可再生能源的部署和发展,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低成本的方案。
在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表示,中国坚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体系规则;平衡推进减缓、适应、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谈判成果;促进国际合作,营造气候友好的国际环境。“未来十年气候行动的力度有赖于国际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希望大会关注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高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能源转型成本的问题,为绿色低碳产品的自由流动创造良好的经贸环境,为通过国际合作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创造有利条件。”夏应显说。
对企业而言,如何在能源转型、绿色金融和适应气候变化中把握机遇,李菁认为,这既是挑战,更是重塑核心竞争力的历史机遇。“我们建议企业要将ESG战略转化为可持续的长期价值,以赢得切实的商业优势与增长动能。”
(编辑:吴婧 审核:朱紫云 校对:张国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