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齐蓓 尹申申 记者 于露)60年耕耘、荒滩变林海,从“不毛之地”到“天然氧吧”,一片森林如何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日前,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22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120余名师生,走进江苏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开展了一场生动的实地调研,在一草一木间探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鲜活答案。
![]()
调研首站,师生们便被这片广袤林海的“前世今生”所震撼。园区前身为1965年成立的东台林场,经过近六十年的持续生态修复,如今总面积已超过4156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85%,成为全国沿海地区规模最大的人造平原森林。这里拥有水杉林1.3万亩、杨树林1.5万亩,各类植物628种、鸟类414种、兽类36种,负氧离子平均浓度超过5200个每立方厘米,不仅是苏北沿海重要的候鸟栖息地,更从昔日的盐碱荒滩,蜕变为全国生态修复的典范。
作为全国首家零碳旅游度假区,黄海森林公园年固碳量高达147万吨,仅水杉林年释放氧气就达3300吨,形成了巨大的碳汇资产。园区创新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发展碳汇交易和生态旅游,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新路。近年来,公园“森系”住宿产品扩容至3000余间,旅游收入与文创产值增长超50%,年接待游客量提升30%以上,有力带动了周边交通、餐饮、住宿等产业协同发展。
此次调研不仅是专业认知的深化,更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同学们详细了解了森林公园的生态修复历程、碳汇功能及可持续发展模式。看到生态旅游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管理、导览、服务等就业岗位,促进了民生改善,同学们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