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相比苏锡常都市圈,南京周边城市经济基础较弱,又是省际毗邻区域。”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甄峰直指南京都市圈的短板。紧接着,他话锋一转,“当然也不算很差,而且这几年都在快速发展”,这话像是在给“十五五”期间南京都市圈的新一轮发展打气。
![]()
南京都市圈所辖城市
2021年2月,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成为国家层面首个获批的都市圈规划。根据这份规划,南京都市圈是一个跨省都市圈,成员包括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和常州的溧阳、金坛。
其实,南京都市圈的历史还可以往前追溯。1986年,南京区域经济协调会成立,范围覆盖南京、合肥等苏皖赣三省的16个地市,协调会的成立不仅有江苏、安徽两省的倡导,也获得当时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的支持,它被视为南京都市圈的前身,如此算来已近40年。
今年8月,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2026—2030)编制工作启动,甄峰担任新一轮规划编制课题总负责人,本轮规划总体分为1个规划总报告和5项专题研究。最近一段时间,甄峰忙着在周边城市调研、座谈,同时每周与课题团队召开项目会,梳理调研情况、推进规划编制。
10月9日,国庆假期后首个工作日,推动长三角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研讨会在沪举行,《建立健全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 提升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水平行动方案》正式印发。在长三角力促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大趋势下,甄峰的底气更足了:“我想南京未来的发展肯定要紧紧抓住南京都市圈这8个城市,因为只有他们才把南京叫‘南哥’。”
“徽京”并非戏言
“经过20余年的建设发展,南京都市圈已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正处于从‘地理邻近’迈向‘功能提升’的关键阶段。”这是在今年8月南京市发改委组织召开的专题座谈会上,甄峰对新一轮都市圈规划编制总体思路的概括,也是采访中他屡屡提及的一句话。
甄峰的这个判断,有一部分是基于他的亲身经历。1997年,尚在读硕士的甄峰拿着图纸,只身一人前往常州金坛的茅麓镇做规划。当时交通不便,虽然从南京到茅麓镇只有约80公里,却需要先坐公交翻越紫金山,前往镇江,再换乘小巴车,奔波大半天。沿途经过很多乡村,农民们上车下车,篮子里、布袋里还装着鸡鸭。
近30年过去了,现在的金坛是南京都市圈的主要成员。甄峰分析,交通是都市圈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以金坛为例,随着两年前沪宁沿江高铁的开通,从南京南站前往金坛站近100公里的路程,仅需约半小时,方便沿途往来的同时,也便于南京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
一列动车组列车经过沪宁沿江高铁江苏常州段。 新华社 陈暐 摄
“金坛进入南京1小时通勤圈,与南京的时空距离急剧缩短,同城化效应显著增强。”正如其团队成员、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特聘副研究员陈培培所说,作为南京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属常州的金坛与溧阳正逐渐从地理上的边缘转变为功能上的前沿。
跳出省内,南京都市圈还纳入了4座安徽城市,其中,“小马”(马鞍山)、“阿滁”(滁州)还因在今年的“苏超”比赛中支持“唯一南哥”(南京)而在全国吸引不少关注,也难怪多年来,南京在坊间被戏称为“徽京”。
说是戏言,但足以佐证的案例却比比皆是——
为什么南京的地铁喜欢往安徽修?这是前几年南京都市圈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比如,南京地铁S3号线(宁和城际)高家冲站、S8号线(宁天城际)金牛湖站几乎修到安徽地界,目前正在建设的宁马城际铁路即将具备通车运营条件,届时南京、马鞍山两地中心城区可实现30分钟通达。如此,区位优势正被不断转化为“通勤圈”“生活圈”“产业圈”。
甄峰还拿出一组有力的数据——科技辐射度,这也是南京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重要指标之一。从2019年到2024年,南京的辐射指数从-389增加到1172,说明南京不断摆脱中心极化趋势,对周边城市形成有效的辐射带动,其中都市圈成员吸纳了20%的技术转移,同时比例正大幅提升。以淮安为例,从2019年到2024年,南京技术转移到淮安的数量从18项增至52项。同时,在整个技术转移网络中,以前的南京都市圈是南京一家独大,现在通过南京都市圈的协作,芜湖、马鞍山等地的中心地位也在显著提升。
“断裂点”西移
不只是周边城市需要南京的辐射带动,在甄峰看来,“南京同样需要更为广阔的发展腹地”。
![]()
甄峰在接受记者采访。
采访中,甄峰提到了一个城市地理学中的“断裂点”概念,其用于测算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范围,距离越远,城市影响力越小,直到被临近城市的影响取代,两座城市作用力的均衡点就被称为“断裂点”。
甄峰分析道:20年前,南京和上海辐射范围的断裂点在常州的金坛以东,如今断裂点的范围在继续向西转移。近年来,南京隔壁邻居镇江就频频上演“研发在上海,制造在镇江”的“双城记”。当地一项统计显示,上海是近3年镇江市外项目来源最多的城市。同时,甄峰提到了一个更为直观的生活场景,“沪宁高速向西过了常州,车流量明显下降”,这说明南京都市圈城市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和要素流通量,远不及苏锡常都市圈。
甄峰牵头的新一轮规划,尤为关注都市圈内部的要素统筹,包括土地要素、园区合作以及文旅资源等。以文旅为例,“我们当时规划南京都市圈时,也考虑到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潜力空间,但实话实说,城市的国际影响力有限”。甄峰曾做过比较,新加坡人口仅600多万,一年却有1000多万人次的国际游客,反观南京虽拥有900多万人口,每年国际游客量仅百万级人次。相比之下,南京的国际游客数量甚至不及苏州,“国际游客从上海入境之后,通常会到苏州感受小桥流水的江南文化”,这反映了上海大都市圈的资源匹配。
不久前,甄峰曾给南京相关部门提过建议——围绕南京都市圈开发精品旅游线路等深度游产品,“把都市圈的人文资源、文旅资源整合起来”。此举除了可以满足都市圈内的出游需求,也是南京打造重要国际旅游目的地的重要一环。
从区位上看,南京地处江苏的西南一隅,其北、西和南三个方向均与安徽交界。随着安徽被纳入长三角,南京的区位发生了一些变化,在甄峰看来,实际上南京从边缘变成了长三角的地理“C位”,由此南京都市圈将在长三角城市群和长三角一体化中发挥“承东启西”的作用。
如此南京都市圈,将如何做好连接长三角核心区与带动长三角向西辐射的桥梁?一方面,南京都市圈向东要做好和上海大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之间的错位和衔接工作,向西与合肥都市圈形成良性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助力居中城市的发展。
另一方面,都市圈之间可以寻找更多的合作契机。比如南京除了在都市圈内完成生产制造外,还可与制造能力更强的苏锡常都市圈联动,形成更多产业链等方面的合作。这不仅符合甄峰希望把南京都市圈打造成“产业协同的创新都市圈”的规划设想,也呼应了近年来上海、江苏两地政府工作报告中频频提及的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发展。
南京都市圈人
早在2005年,甄峰便参与了《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江苏部分)的编制工作。当时沪苏浙两省一市还没有完善的沟通机制,“各自编制”规划中的本省(市)部分,“之后提交国家发改委,最终拼在一起”。他表示,当时主要是实现政府的意志,较少有跨省的专家沟通、交换意见的环节,也未进行公众征求意见。
可喜的是,20年间,长三角的规划编制早已大不相同,甄峰说:“大家的意识和发展阶段都不一样了,现在的体制机制正不断完善。”新一轮规划尤为注重吸收各地的利益诉求、意见建议。
“开门做规划”,是甄峰牵头此次规划编制的重要原则之一。从9月16日起,南京相关部门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起了为期一个月的“我为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2026—2030)建言献策”活动。同时据透露,除了此前为期一个月的公众意见征求外,在明年2月前后规划中期修改阶段以及成果形成阶段,还将继续征求公众意见。
“此次做规划的着眼点是人民是否满意。”甄峰表示,其背后是编制规划正从“政府的规划”转变为“人民的规划”。简单来说,以前对规划实施的评估主要关注指标是否完成,但如今:“我们更加考虑成效,不仅是看指标的完成情况,还要看指标完成后带来的具体效果。”甄峰解释道,比如关注人口城市化这一指标,还将关注其带来的就业、社会保障以及老百姓满意度等内容。
都市圈发展的实际成效,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公共服务方面,针对不少为了照顾孙辈离开家乡的“老漂”,医疗无疑是他们极为关心的话题,甄峰建议,在都市圈的异地就医中,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实现CT等医疗检查结果的互认,打通就医壁垒;再比如园区合作方面,尤其是宁马、宁滁等省际毗邻区的合作,在整个都市圈的融合发展中可以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相比项目、产值,外界更为关心其打破省际壁垒,探索成本共担、利益共享体制机制的省际合作“样板间”作用。
![]()
近年来,来安县汊河镇依托区位优势和“顶山—汊河”跨界一体化发展契机,成为承接南京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 新华社 孙骏 摄
着眼全球,世界级城市群均呈现显著的“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的同心圆结构,其中都市圈“承上启下”。早在2000年,甄峰就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长三角居民”的概念。他设想,未来,南京都市圈的人将不再区分来自南京、镇江还是马鞍山,而是要有一种意识——“我们是南京都市圈人,都市圈内的人相见,就像见了自家兄弟”。基于此,长三角范围内才能形成区域共同体意识,即“大家都是长三角人”。
如今,从长三角整体发展态势来讲,南京处于不进则退的区域竞争中。“但既然大家都叫你‘南哥’,就要有大哥的样子。”甄峰边说边肯定地点头,“要带着大小兄弟们一起把这个圈做好,把大家的事情做好。”
原标题:《南京坐实“徽京”,竟与上海辐射力西移有关?未来五年南哥如何带好小马、阿滁》
栏目主编:陈抒怡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任俊锰
题图来源:新华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