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艺博汇集近千件作品,向复合型服务平台转型
让原创作品走进寻常百姓家
突破传统
本届青艺博突破传统展陈模式,打造“一主多分”结构。主展馆设置在上海海派艺术馆,分展场则深入城市的毛细血管——从核心商圈的商业综合体、街角的咖啡店,到社区文化广场、历史街区。艺术不再是刻意的“打卡”,而是日常流动中的惊喜邂逅
一幅画上,皮卡丘、飞天小女警、海绵宝宝、哆啦A梦齐聚,“童年回忆”在奶油顶形状的雪山上滑雪,这是第十一届青年艺术博览会的一件作品——由青年艺术家董丹丹创作的布面油画《甜山》。它生动揭示了本次青艺博的一大关键词:“年轻态”。
“城市漫游”——2025年(第十一届)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暨(第四届)全国青年艺术邀请大展今起在海派艺术馆开幕,以“年轻、活力、多元、创新”为初心,汇集近200名青年艺术家的近千件作品,涵盖布面油画、绢本水墨、综合材料装置、数码微喷、丙烯雕刻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青年艺术的生命力。今年,青艺博正式迈入第二个“十年计划”。经十载探索,11岁的青艺博正迎来向复合型服务平台的转型期。
走进海派艺术馆主展厅,年轻艺术家的创造力在两大板块中交相辉映。“青艺·视界”板块呈现2025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青年策展人计划成果展,而“青艺·起点”板块则呈现2025第十届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城市漫游”招募入选作品,展现艺术家的多元活力,共同勾勒出青年艺术生态全景图。
“青艺·视界”板块由四位青年策展人分别策划。由周欣、丁梦菲策划的“之间:海外留学一代的游牧地图”以“空间之间—身份之间—时间之间”为线索,聚焦一群曾在海外留学的青年艺术家。他们穿梭于不同文化之间,生活与创作常常带有一种独特的“夹缝感”。
“我们这一代:记忆的棱镜与未来的草图”呈现年轻人的共同记忆,策展人武林表示,“‘我们这一代’并非试图定义某个世代,而是邀请观众走入80、90、00后艺术创作者共同构建的记忆迷宫与未来图景。”其中,作品《甜山》通过卡通人物“全家福”油画,唤起观众童年记忆,作者董丹丹介绍,“就像小时候一边吃冰淇淋、一边看动画片的夏天。”
在主展馆之外,本届青艺博突破传统展陈模式,打造“一主多分”结构。主展馆设置在上海海派艺术馆,分展场则深入城市的毛细血管——从核心商圈的商业综合体、街角的咖啡店,到社区文化广场、历史街区。艺术不再是刻意的“打卡”,而是日常流动中的惊喜邂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漫游”。
本届青艺博期间,一个名为“艺术品超市”的创新项目将正式亮相。项目立足于闵行成熟的文创产业基础,充分整合青艺博十一年来积累的2000余位青年艺术家资源与观缘文化海派艺术IP,旨在打造“买得起的艺术品”与“艺术授权超市”双引擎。前者通过标准化定价、分级策展与顾问服务,让原创作品走进寻常百姓家。“艺术授权超市”则聚焦IP商业化转化,涵盖插画授权、文创开发、数字藏品开发等领域。
与此同时,“艺术小店”授权计划也将同步启动。该计划将在城市各个角落的书店、咖啡馆等场所,带来青艺博“微型艺术展”。这些小型艺术空间将由艺术从业者或创作者自主运营,让艺术以更亲切、更日常的方式呈现在公众面前,打通艺术消费的“最后一公里”。
扎根闵行三年来,青艺博从打造梅陇镇观缘文创园区的“青艺基地”,到推出艺术家虚拟工作室注册服务,已带动30余家艺术机构落户,形成创作、衍生、交易的完整产业链。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阮佳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