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影像,如何成为城市的灵魂

0
分享至


2015年,当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在厦门启幕时,没有人预料到,这将成为改写中国影像艺术生态的开端。十年间,这个与法国阿尔勒摄影节深度合作的平台,不仅将国际最前沿的影像实践引入中国,更让影像艺术真正走出美术馆的白墙,融入城市的肌理,成为生活的一部分。2025年11月29日至2026年1月4日,第十一届集美·阿尔勒将以超过25场展览、来自全球的数千件作品,再次证明——影像不仅是记录的工具,更是思考世界、介入现实、重构记忆的方式。


《梯子》/190x125cm /RC彩色摄影 /1999

©劳拉·托拉多(Laura Torrado)/图片由藏家内娜·冯·斯塔姆惠允

( Nena Von Stumm)提供

当我们谈论一个艺术节的意义时,数字从来不是最重要的——尽管集美·阿尔勒十年间已累计呈现超过300场展览、700多位艺术家作品,吸引观众突破55万人次。真正值得追问的是:在这个图像泛滥、视觉消费加速的时代,一个影像艺术节如何不沦为“打卡景点”,而成为真正的思想现场?集美·阿尔勒的答案,藏在它与法国阿尔勒摄影节长达十年的深度合作中,藏在它对“在地性”的持续探索里,更藏在它对“影像作为方法”的坚持中。



《时光隧道 14》/28x35.5cm /手绘铂金照片 /2021©

朱德华(Almond Chu)/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法国阿尔勒摄影节创立于1970年,是全球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大的摄影节之一。每年夏天,这座位于法国南部的小城会涌入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师、策展人、藏家、批评家,在古罗马竞技场、中世纪教堂、废弃工厂等空间中,展开关于影像的对话。阿尔勒的魅力不仅在于它汇集了全球最优秀的摄影作品,更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影像艺术生态:从发现新人的“发现奖”,到聚焦摄影出版的“图书奖”,从专业的作品集评审,到面向公众的工作坊与讲座。这是一个既具学术严肃性,又保持开放姿态的平台。


《尝试的景观》系列 /2021—2024©

丹尼斯·塞拉诺(Denis Serrano)/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2015年,当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联合创始人荣荣与映里与法国阿尔勒摄影节开始对话,集美·阿尔勒的诞生并非简单的“品牌输出”或“模式复制”。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协商:如何让阿尔勒半个多世纪积累的专业标准与策展理念,在中国的语境中生根?如何让国际视野与本土创作形成真正的互文,而非单向的“引进”?


《归属之息》©穆苏克·诺尔特(Musuk Nolte)/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今年的“年度阿尔勒”单元,完美体现了这种对话的深度。法国阿尔勒摄影节2025年的主题是“不驯之像”(Disobedient Images),这个充满批判性的主题,指向那些拒绝被驯化、被规训、被简化的影像——它们可能来自边缘化的群体,可能挑战主流叙事,可能以“不合时宜”的方式呈现被遮蔽的真相。集美·阿尔勒精选其中6场展览引入中国,不是随意的挑选,而是基于对中国当代现实的深刻理解。


现代摄影:《水之人的语言》;历史摄影:《年轻的瓦亚皮男子》,由D·蒂尔金·加卢瓦拍摄(泰特图瓦村,1991年),《对等》系列 /2016—2025

©热·维亚纳(Gê Viana)/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先祖未来——巴西当代现场》汇集11位巴西艺术家——伊吉·洛拉·阿耶杜恩、德尼尔松·巴尼瓦、拉法·布凯尔、玛雅拉·费朗等,他们的创作触及巴西社会中种族、性别、阶级的多重压迫,以及原住民、酷儿群体、贫民窟居民如何通过影像重构自我叙事。策展人蒂亚戈·诺盖拉的策展逻辑不是“展示异域风情”,而是揭示:在全球南方(Global South),被殖民历史、资本主义扩张、环境破坏所伤害的群体,如何通过影像实践进行抵抗与自我修复。这与中国当代艺术对“主体性”“在地知识”“边缘叙事”的关注形成共振。


《无题,阿尔玛/妈妈的衣物》系列 /2015©基莎·斯卡维尔(Keisha Scarvill)/图片由艺术家与纽约Higher Pictures画廊提供

基莎·斯卡维尔的《阿尔玛》则是一次极其私人化的影像考古。艺术家通过母亲遗留的衣物、家庭相册、日常物件,触及记忆、失落、代际创伤的复杂层次。斯卡维尔是非裔美国艺术家,她的创作隐含着对“黑人家庭史如何在奴隶制、种族隔离的暴力中被抹除”的追问。但她的方式不是激烈的控诉,而是温柔的凝视——那些被磨损的织物、褪色的照片,恰恰承载着最顽强的生命力量。这种“以柔软对抗遗忘”的策略,对中国观众而言,或许能引发对自身家族记忆、代际关系、历史创伤的重新思考。


贫民区的肖像摄影师,《雷娜塔哈的六岁生日》,

塞拉社区,贝洛奥里藏特市,米纳斯吉拉斯州 /1987

©阿方索·皮门塔(Afonso Pimenta)/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贫民区的肖像摄影师——贝洛奥里藏特市塞拉社区映像(1970—1990)》则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谁有权被看见?这个展览呈现的不是“摄影大师”的作品,而是巴西贝洛奥里藏特市塞拉社区两位普通肖像摄影师——若昂·门德斯和阿方索·皮门塔在1970—1990年代为社区居民拍摄的照片。生日派对、家庭聚会、毕业典礼……这些看似平凡的影像,却是对“谁的历史值得被记录”的质疑。当主流摄影史书写聚焦精英、名流、“历史性时刻”时,这些社区摄影师用最朴素的方式,为那些不会出现在新闻报道、艺术画册中的人,留下了尊严的证据。


“集美·阿尔勒发现奖”自创立以来,始终被视为观察华人影像创作最前沿动态的重要窗口。但它的意义不仅是“给年轻艺术家一个机会”,更在于:它试图挑战既有的评价标准,让那些在主流艺术体制中被忽视的实践获得应有的重视。


《群岛》/收藏级艺术微喷 /2024

©高明昔(Gao Mingxi)/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今年由5家画廊提名的8位艺术家,呈现出华人影像创作的多元面貌。高郁韬的《飘》以“漂浮”的视觉隐喻,探讨个体在全球化、城市化进程中的不稳定状态;傅百林的《显影生态:植物呼吸,照片也呼吸》则回到摄影的物质性,通过金箔与碳素印相等古老工艺,让“照片”本身成为一个生命体,质疑数字影像时代“去物质化”的趋势。


《变强了他们就会怕》/100x80cm /艺术微喷,艺术纸 /2009—2021

©徐晓伟(Xu Xiaowei)/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徐晓伟的《记忆的空间》尤为引人注目。他的作品《变强了他们就会怕》(2009—2021)以12年的跨度,持续追踪、重构个人与家庭的记忆碎片。这种“长时段的影像写作”,对抗的是社交媒体时代“即时性”“碎片化”的视觉消费逻辑。摄影不再是“决定性瞬间”的捕捉,而是“持续性凝视”的积累。


《2084计划 II No.2》/150x216cm /收藏级艺术微喷 /2024

©王居延(Wang Juyan)/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王居延的《梦醒 又一个坠落的路西菲尔 现在不是停止运算的安全时刻》,光是标题就充满了对数字时代的隐喻。他的《2084计划》系列以反乌托邦的视觉语言,探讨算法、监控、数据如何重构我们对“真实”的感知。这不是科幻式的想象,而是对当下现实的批判性延伸。


《侵蚀-阿布吉措No.9》/73×157cm /艺术微喷、迪亚塞克装裱、实木框 /2021©胡为一(Hu Weiyi)/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基座(金)》/120x91cm /收藏级艺术微喷 /2025

©高郁韬(Gao Yutao)/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作品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纪实摄影”或“艺术摄影”。它们模糊了摄影与装置、影像与行为、记录与虚构的边界,呈现出“后摄影时代”的复杂性。发现奖的意义,正在于它不预设“什么是好的摄影”,而是让作品自身去重新定义“影像可以是什么”。


《之后 III》/110x73cm /静态影像 /2025

©曹梦芹(Cao Mengqin)/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奖项得主将获邀于下一届法国阿尔勒摄影节举办个展——当华人艺术家的作品出现在阿尔勒的展场中,与来自全球的实践并置,它会如何被阅读?它的“中国性”会被强化还是被消解?它能否超越地域标签,进入更广阔的艺术史叙事?这些问题本身,就是集美·阿尔勒对“国际化”的深度思考。


如果说“发现奖”聚焦艺术家,那么由香奈儿特别支持的“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和“影像策展创作营”,则致力于培养中国新一代策展人。这个看似“幕后”的工作,实则触及当代艺术生态的核心问题:谁来定义“值得被看见的影像”?谁来建构“影像艺术的知识体系”?


《视点融叠》/8分47秒 /双频道数码录像(彩色、有声) /2025

©刘清华(Jess Ching-Wa LAU)/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第四届影像策展人奖获奖方案《金属游历》,由林以宁和杨佳馨策划,通过艺术家刘清华与杨佳馨的作品,以“金属”象征与患者及其亲属相关的医疗仪器,探讨创伤与生命事件所形塑的记忆。这个展览在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首展后,又在2025京都国际摄影节开展对谈,如今巡展至集美·阿尔勒——这条从北京到京都再到厦门的路径,本身就是一次策展方法论的实践:如何让同一个展览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生成新的意义?


“影像策展创作营”海报

更重要的是“影像策展创作营”。今年的主题是“界线之外”(Transcending the Lines),由策展人与艺术评论家董冰峰,影像视觉研究者、写作者、策展人傅尔得担任双导师。七天的课程包括大师讲座、在地走访、布展观摩、方案评议、公开演讲,以及参与集美·阿尔勒开幕周的全程活动。这不是“技能培训”,而是“思想训练”——如何从一个想法发展为策展方案?如何在学术严谨性与公共可读性之间找到平衡?如何让展览不仅“好看”,更能“生产知识”?

参营成员的策展方案有机会进入后续的“影像策展引擎”阶段,在资深策展人的指导下推进方案的深化与实施。这种“孵化机制”,正是中国当代艺术生态最稀缺的环节。我们不缺艺术家,不缺作品,缺的是能够建构话语、梳理脉络、生产理论的策展人与批评家。集美·阿尔勒用十年时间,在做一件看似“缓慢”但极其重要的事:培养一代真正具有国际视野与本土敏感的策展人。


如果集美·阿尔勒仅仅是“把国外的展览搬到中国”,那它不过是另一个国际艺术节的复刻。真正让它区别于其他影像艺术平台的,是它对“在地性”的持续探索——而“群岛计划”正是这一探索的结晶。


“群岛计划”海报

第三届“群岛计划”的转向意味深长:从“在地呈现”转向“在地生产”。这不仅是策略调整,更是对“何为在地艺术”的重新定义。过去,我们常常将“在地艺术”理解为“在某个地方展出”,或“以某个地方为题材”。但集美·阿尔勒的“群岛计划”提出:真正的在地性,不是“关于”某地,而是“生长于”某地——艺术实践如何与社区的日常生活、经济形态、生态环境、历史记忆形成有机联系?

“盆栽藤蔓·小店的气候宇宙”项目,与厦门本地的可持续发展平台“可持续一厦”合作,联合那些如盆栽藤蔓般立于城市角落的小店,用低成本、零废弃的理念发起气候行动。这个项目的激进之处在于:它不把“艺术”与“行动”分开——艺术不是对气候危机的“再现”或“呼吁”,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生态实践。当一家咖啡店开始堆肥,当一家书店开始使用可再生能源,当一家杂货铺开始推广零包装,艺术就在这些“微小而绵延”的日常行动中发生。


晋江梧林传统村落里的“村落与记忆·第四届梧林艺术季”

“村落与记忆·第四届梧林艺术季”则以驻地创作的形式,让艺术家进入晋江梧林传统村落。这不是“艺术家下乡”,而是真正的“共生”:艺术家在村落中生活、观察、创作,作品不是“空降”到村落,而是从村落的肌理中生长出来。展览期间,还将携手漫游伙伴理光GR,通过GR IV相机的视角,开展新一轮的“群岛GR Walk”,让摄影成为探索村落、理解在地文化的方式。

“群岛计划”的命名本身就充满隐喻:群岛不是孤立的岛屿,而是以海洋为媒介相互连接的生态系统。每个“岛”都有自己的小气候、独特的生态,但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艺术在城市中的实践,也应该如此——不是“中心—边缘”的辐射模式,而是“多中心、去等级”的网络模式。


集美·阿尔勒最值得肯定的,或许是它始终将影像视为“方法”而非“对象”。什么是“影像作为方法”?它意味着:影像不仅是被观看、被研究、被收藏的艺术品,更是我们理解世界、介入现实、生产知识的工具。


《岂曰无衣》/225x300cm /艺术微喷 /2025

©张达慎(Dashen Zhang)/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中国律动”单元的两场群展,正体现了这种方法论。《新术维新: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摄影系群展》由鲁特·布利斯·卢森堡和哈利联合策展,汇集18位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摄影系华人艺术家。展览的英文标题“From Allegory to Algorithm”(从寓言至算法),点出了当代影像实践的核心张力:在摄影与算法被广泛对立的时代,如何理解影像媒介在技术演进中的包容性?

策展人刻意不将“摄影”与“算法生成影像”对立,而是强调:摄影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不断吸纳新技术、新观念、新可能的开放系统。从暗箱到胶片,从数码到AI,每一次技术革新都曾引发“摄影之死”的焦虑,但摄影总是在“死亡”中获得新生。这18位年轻艺术家的实践,正是这种开放性的证明——他们的作品跨越纯摄影、装置、算法艺术、行为记录,拒绝被任何单一定义所框定。


《牧歌》系列 /2025©林海音(Haiyin Lin)/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今年索尼作为"首席影像伙伴"呈现的"索尼微单15周年摄影展",同样展现了技术演进的开放姿态。15年间,索尼微单见证了影像艺术从胶片到数码的变革,构建起覆盖多元创作场景的影像生态。展览汇聚众多摄影师使用索尼微单拍摄的作品,从自然景观到人文瞬间,呈现影像技术与摄影美学的交融。技术的进步不是为了取代艺术,而是拓展艺术的可能性——当工具日益民主化,真正有价值的,仍然是创作者独特的视角、情感与思考。


《荒原的回响》/60x60cm /混合蓝晒 /2025

©董旭琦(Dong Xuqi)/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家园·山水——北京印刷学院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训项目师生创作展》则回到中国传统美学资源。策展人史民峰以“山水”这一东方哲学与美学的核心概念为线索,探讨当代影像如何延续“天人之际”的本体论思考。这不是简单的“传统回归”,而是在追问:在影像这个西方发明的媒介中,能否生长出真正的东方哲学?当我们用相机面对山川、面对自然、面对“家园”,我们能否超越西方风景摄影的“主客二分”逻辑,抵达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


《断桥》/20x27cm /收藏级艺术微喷 /2024

©徐累(Xu Lei)/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这种对“影像作为方法”的强调,也体现在“无界影像”单元。著名画家徐累的《世界是剧场——徐累摄影展》,由顾铮策展,展出徐累多年来以手机拍摄的作品。徐累不是“摄影师”,他的照片也不追求“摄影性”——但恰恰因此,他的实践揭示了摄影的另一种可能:当摄影不再背负“艺术”的重负,当它仅仅是一个“观看与思考的笔记本”,它反而呈现出最纯粹的力量。徐累镜头下的日常奇观、视觉悖论、超现实瞬间,不是“猎奇”,而是一个画家对世界之“视觉本质”的持续追问。


十年前,集美·阿尔勒选择在厦门这座海滨城市扎根,不是偶然。集美是一个充满矛盾与张力的地方:它有深厚的人文底蕴(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村),也有快速城市化的现代面貌;它是闽南文化的重镇,也是面向东南亚、连接海内外的窗口。这种“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之间”的位置,恰恰与集美·阿尔勒的文化定位高度契合。


《旷景》/2019©弗兰克・冯・德・萨尔姆(Frank van der Salm)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更重要的是,集美·阿尔勒从不把自己仅仅定位为“一个展览”。它是高校讲座、专家见面会、艺术家导览、作品集评审、策展工作坊、公共表演、社区项目的总和——它构建的是一个“影像艺术的生态系统”。当影像艺术深度融入集美新城的肌理,当观众不仅在美术馆,也在咖啡店、书店、村落、街头与影像相遇,城市本身就成为了艺术的一部分。

这或许是集美·阿尔勒给中国当代艺术最重要的启示:艺术不应该是孤立的“景观”,而应该是城市生活的“呼吸”。它不制造奇观,它让日常变得可见;它不追求轰动,它在静默中积累力量;它不急于“影响”,它耐心地等待种子生根。十年,对一个艺术节而言,还很年轻。但集美·阿尔勒已经证明:当你用足够的专业性、足够的耐心、足够的诚意去做一件事,时间会给出答案。

2025年11月29日,让我们再次在集美相遇,在那些来自巴西贫民窟、美国黑人家庭、荷兰消费都市、中国乡村记忆的影像中,重新理解“看见”的意义。

WORDS

Liora

IMAGE CREDITS

Three Shadows Photography Art Centre

EDITOR

Lesley、August

DESIGN

Ace Chen

POSTED

November 4, 202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马伊琍都要五十了,这松弛感一般人真比不了,大上海的靓女

马伊琍都要五十了,这松弛感一般人真比不了,大上海的靓女

科学发掘
2025-11-12 13:58:37
14号收评:三大指数集体回调!所有人都注意,大盘下周开始这样看

14号收评:三大指数集体回调!所有人都注意,大盘下周开始这样看

春江财富
2025-11-14 15:32:52
朱媛媛去世半年,辛柏青、李乃文为何两度现身此处?

朱媛媛去世半年,辛柏青、李乃文为何两度现身此处?

新民周刊
2025-11-13 12:35:45
库里:安德玛在我职业生涯早期信任了我,我会永远铭记这份知遇之恩

库里:安德玛在我职业生涯早期信任了我,我会永远铭记这份知遇之恩

懂球帝
2025-11-14 08:10:11
库里谈文班亚马:我试着在他头上投几个高难度球,结果一个都没进

库里谈文班亚马:我试着在他头上投几个高难度球,结果一个都没进

好火子
2025-11-14 06:25:52
霍震霆没料到!44岁儿媳郭晶晶再次官宣喜讯, 让整个阔太圈沉默了

霍震霆没料到!44岁儿媳郭晶晶再次官宣喜讯, 让整个阔太圈沉默了

阿纂看事
2025-11-14 08:30:50
“潜水员水下关闭他人气瓶”,疑还拍视频发朋友圈,三亚辟谣事件非本地发生;协会:正配合有关部门调查核实

“潜水员水下关闭他人气瓶”,疑还拍视频发朋友圈,三亚辟谣事件非本地发生;协会:正配合有关部门调查核实

极目新闻
2025-11-14 10:18:29
A股:大家做好准备了,下周,A股或将迎来更大的变盘

A股:大家做好准备了,下周,A股或将迎来更大的变盘

财经大拿
2025-11-14 13:39:31
全新“宝马X8”惊艳亮相,库里南同平台打造,搭载4.4TV8混合动力

全新“宝马X8”惊艳亮相,库里南同平台打造,搭载4.4TV8混合动力

娱乐圈的笔娱君
2025-11-14 02:39:56
那只黑猫已离世!对峙8年的黑猫攻防战落幕,保安大叔再等不到它来闯关……

那只黑猫已离世!对峙8年的黑猫攻防战落幕,保安大叔再等不到它来闯关……

日本物语
2025-11-13 21:25:34
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只有此一人,真的漂亮,而且很媚,媚而不俗

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只有此一人,真的漂亮,而且很媚,媚而不俗

乡野小珥
2025-10-19 14:41:29
杭州44年老店突然歇业,老板急寻接棒人:配方全教,老客还能找到“当年味儿”

杭州44年老店突然歇业,老板急寻接棒人:配方全教,老客还能找到“当年味儿”

杭州之声
2025-11-14 21:26:30
双十一没落了?23年销售额1.13万亿,24年1.44万亿,25年让人惊讶

双十一没落了?23年销售额1.13万亿,24年1.44万亿,25年让人惊讶

奇思妙想草叶君
2025-11-14 23:39:25
震惊!伯克利大学爆发冲突,血迹满地,多人被捕!

震惊!伯克利大学爆发冲突,血迹满地,多人被捕!

超级数学建模
2025-11-14 23:00:02
董璇“孕肚”遮不住了?张维伊大手搂腰疑似打掩护,酒窝手臂受伤

董璇“孕肚”遮不住了?张维伊大手搂腰疑似打掩护,酒窝手臂受伤

心静物娱
2025-11-13 11:21:39
人不会无故患上带状疱疹?调查发现:患带状疱疹,背后有4个原因

人不会无故患上带状疱疹?调查发现:患带状疱疹,背后有4个原因

涵豆说娱
2025-10-23 09:31:22
退休党员请注意!30年党龄补贴≠养老金,差异全说清!

退休党员请注意!30年党龄补贴≠养老金,差异全说清!

匹夫来搞笑
2025-11-13 12:09:53
致1死2伤,宁波市永六包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7·3灼烫事故报告公布

致1死2伤,宁波市永六包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7·3灼烫事故报告公布

中国基建报
2025-11-14 11:48:43
重大突破!世界首台!

重大突破!世界首台!

中国基金报
2025-11-14 14:50:06
NBA开拓者官宣:杨瀚森被下放至发展联盟,将出战两场比赛

NBA开拓者官宣:杨瀚森被下放至发展联盟,将出战两场比赛

鲁中晨报
2025-11-14 08:59:03
2025-11-15 01:04:49
COSMO美人计 incentive-icons
COSMO美人计
第一时间开启你的美丽人生!
1334文章数 240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伟人写给宋庆龄的信:狂草艺术的巅峰之作

头条要闻

怀疑19.9元"原切牛肉卷"是合成肉消费者送检 多方回应

头条要闻

怀疑19.9元"原切牛肉卷"是合成肉消费者送检 多方回应

体育要闻

7-0狂胜!15万人口小岛离世界杯只差1分

娱乐要闻

王家卫让古二替秦雯写剧情主线?

财经要闻

财政部: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科技要闻

京东“失去的五年”后,找到新增长了吗?

汽车要闻

小鹏X9超级增程动态评测全网首发 高速实测车内65分贝

态度原创

时尚
健康
房产
教育
家居

“羽绒服+半身裙”,混搭风太好看了!保暖又气质!

金振口服液助力科学应对呼吸道疾病

房产要闻

共话产业变革下的投资新思维与新机遇|蓝湾财富论坛精华

教育要闻

独家!小初高贯通部正式成立!朝阳家长的福气还在后头

家居要闻

现代简逸 寻找生活的光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