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将爷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有些人的心真不像是肉长的。有的人,有几个钱,有点所谓的身份,格外傲娇,对普通劳动者随意施以霸凌。
骑手,就是容易遭受这种冷漠刻薄者伤害的一个群体。一些“不当用户”的丑行,有时,简直就是骑手的噩梦。
有的冷漠自私,对骑手趾高气扬,态度恶劣;有的让骑手帮扔垃圾,帮带烟槟榔,拒绝就动辄投诉;有的甚至骗霸王餐,先让骑手放在门口,然后谎称没有送到,进行退单投诉;更有甚者,涉性骚扰,对骑手全裸迎接,带来巨大心理伤害……
尽管这种“不当用户”是极端少数,但,给骑手带来的灾难,却是具体的,是残酷的。
爱具体的人,就不能让骑手活在这样的人性恐惧阴影中。
自家的孩子自家爱。10月31日,美团在全国铺开一项新举措——美团骑手App上线"屏蔽不当用户"功能。
对,你没有看错——不是用户在拉黑骑手,而是骑手在拉黑“不当用户”。
平时只知道平台对骑手有各种要求,现在,看到平台开始对骑手护犊子了,竟有一种今昔何昔的莫名感动。
这就是平权,这就是对骑手细节保护的一次“制度性突破”。
![]()
骑手不应该承受的“额外任务”
每个人都需要一份被尊重的劳动,而不是去背负无限责任。只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人得到基本尊重,有时都是一件奢侈的事。
骑手就是这样尴尬的劳动者。因为他们经常要承受一些额外劳动和精神威胁。
先来看一个真实的故事——凌晨两点的暴雨里,38岁的骑手老王盯着手机屏幕上的新订单备注,不禁心头一紧——“麻烦顺路把我家门口的三袋垃圾带下去,不然投诉你超时”。
他捏紧了车把,雨水顺着头盔流进衣领,餐箱里的汤面还冒着热气。那一句“不然投诉你”像根刺,扎得他心头发紧。
![]()
像这样“太委屈”的场景,并不是个例。
深圳骑手小李至今记得那个“全裸迎接”的订单。那是去年夏天,他给一个小区送晚餐,敲门后门突然打开,男户主赤身裸体站在门口,还笑着说“小哥辛苦了,进来喝杯水?”。
![]()
小李吓得餐都没递稳,转身就跑。回到车上,他手抖了半小时。
“我不敢投诉,怕他反咬一口说我服务态度差。虽然他投诉我我也能申诉,但是这种场面,我也没法拍照留证啊”小李说。“我跑三年单了,头一次遇到这种奇葩,都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要是能一键给他拉黑就好了。”
不得不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习惯了“外卖30分钟必达”的便利,却很少有人会用心审视一下,那些穿梭在车流里的骑手,除了完全准时送达的任务,还在默默承受多少本不该属于他们的“额外任务”?
![]()
面对有些“不当用户”粗暴强行的言行,又有多少骑手敢说个“不”字?
是的,骑手们只能默默地把委屈藏在心中。
美团的调研数据里就透露出这种委屈的真相:骑手对顾客的不满中,54.75%源于“用户态度恶劣”,32.1%是“不正当要求”。每10个骑手投诉里,8个是因为被当成“随叫随到的佣人”。
这是可以想象和感知的伤害。只不过,在以往单向评价体系里,骑手们只能沉默。人民日报评论也认为,这种权利失衡会影响到工作体验和职业尊严。
![]()
因为根据以往平台的规则,用户差评直接关联骑手的收入——差评率高会被限流、降薪,甚至封号。
当骑手遇到恶意投诉、侮辱骚扰时,客服进线往往是“反馈时效性差、无取证能力、流程时间较长”。毕竟用户投诉只要点几个按钮,骑手自证却要拍照留证、沟通站点、多打好几个客服电话---有那时间,还不如多跑几单得了。
骑手张姐说,之前就遇到过那么一起非要她稍带东西不然就威胁投诉的。“当时还下着大雨,我跑那么久了从来没遇到过这么霸道的人,”张姐现在想起来还有点愤愤不平。“后来我是找了我们站长给我解决了这事。”
对于恶意投诉的申诉,对张姐来说,是一件时间和情感上性价比很低的事情。“一般这种情况,咱站长都会给解决,但是吧,你这几天都得想着这憋屈事儿,越想越来气,还不如多跑几单,多赚几单钱,也就忘了。”骑手张姐说。
更让骑手委屈的是:用户和商家可以随时拉黑骑手,但骑手对用户的负向行为几乎没有反馈渠道。
这种“单向规训”让骑手们活在“怕投诉”的阴影里。
调研显示,“只有用户评价/拉黑骑手,没有骑手评价/拉黑用户”是骑手反馈的Top5问题。等了好久终于等到现在,骑手终于拥有摁下“屏蔽键”。
平台技术的一小步,却是骑手权利保障的一大部。
![]()
骑手需要具体可感的平权举措
骑手是一个极有劳动强度的工作,每天要面对形形式式的人,他们有时太需要一个释放情绪压力的出口了。
按下那个“屏蔽键”,从某种意义上,就是骑手尊严得到实实在在的捍卫。
当然,骑手屏蔽用户,绝不是给了骑手一个“任性工具”。因为规则里写得清清楚楚:最多屏蔽2人,时长365天,必须完成订单后才能操作。取消单或没送过的用户,想屏蔽都没资格。
更关键的是,屏蔽理由必须是“不当行为”——侮辱骚扰、威胁恐吓、索要隐私、要求刷单……也就是,只有那些文档里列满“骑手噩梦”证据,他才能按下这个键。
即便是如此,或许有人还是会以“客户是上帝”的大心态,追问“骑手凭什么拉黑用户?”那一刻,他们其实忘了一个残忍的现实:用户早就可以随时拉黑骑手,甚至不需要理由。这,显然是权利不对等。
客观来说,确实有少数“奇葩用户”的非理性做法,把骑手给整惨了。
当然,面对那些极端的个例行为,在平台推出这个屏蔽功能之前,骑手也能通过站点社区客服等方式进行申诉。只不过,那样方式对骑手来说,需要付出的时间和沟通的成本,还是太大了。
其实,给骑手拉黑用户的权利,这不是在给骑手“特权”,而是让他们获得真正的平权身份。
保护骑手的尊严和权利,平台哪怕是向前一小步,也都是文化价值传播的一大步。
![]()
当然,必须强调一下,即使是有些用户做了“不当行为”,平台仍然会给他们足够的兜底机会:骑手屏蔽用户后,系统会自动匹配其他骑手,通过动态调价、跑单补贴确保订单送达。
也就是说,骑手的拒绝,并不会让用户饿肚子,只是在一定程度把“服务谁”的选择权还给了劳动者。
用户和骑手,彼此平等,才能双向奔赴。拥有平等选择权,才能带来真正的心理治愈。
![]()
笔者在街上采访了大量骑手,大部分人都没有打算用过这个功能。“有的让你倒个垃圾什么的,客客气气的,我们也就帮了,像我们固定跑这几个社区的,平时和物业啊居民啊关系也都很好,捎带个什么我们也不介意,”昆明的骑手小陈说,“那种烦人的,比如喝多了的,几百单能遇到一个两个,现在有了这个功能,心里也多了点底气。”
小陈补充到,“别看网上视频里那些段子,骑手戾气都大得狠,好像恨不得都给你拉黑了,那都是拍段子的,真正的骑手赚的都是配送的钱,咱们赚的也都还不错,没必要天天骂骂咧咧的,你真需要带个垃圾,帮个忙,你好好说,我们都会帮。”
给骑手对待“不当用户”说“不”的权利,才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骑手可以说“不”,这是平台经济向善的一个细节体现。
![]()
给予骑手权利尊严需要社会形成共识
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也带来了太多就业新问题。
对习惯于宏大叙事的人来说,有时往往对那些生活在制度与人性夹缝中的普通人权利,视而不见。
毕竟,在没有规则和渠道捍卫尊严的情况下,对“不当用户”的言行,骑手们往往只能选择隐忍,以免为不值得的人,透支更多时间成本和经济代价。
![]()
现在,这个小小的“屏蔽键”终于给了他们勇气,他们说:“这样的功能,我不一定会用,但知道有这个键,心里就踏实。”
这种普通人的踏实,背后深藏着三个沉甸甸的大词:劳动边界、数字平权、社会共情。
任何人,都要有边界感。骑手的工作是“送餐”,但,他们不是“全能佣人”。
带垃圾、买烟、爬20楼倒垃圾……这些超出职责的要求,本质上都是对劳动边界的踩踏。
支持骑手屏蔽用户,就是在强调——每一份职业都有底线的,劳动者有权拒绝那些越界要求。
在算法主导的平台经济里,骑手不能一再成为“数字弱势群体”:用户差评直接扣钱,超时一秒就限流,可他们连投诉用户的渠道都没有。
所以,通过屏蔽键,让骑手第一次在数字世界里拿到“话语权”,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劳动者权利“破冰”,得到了网友的大量肯定。
![]()
![]()
正如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说的:“灵活就业不该是‘没人管’的代名词,劳动者需要看得见的保护。”
值得一提的是,诸如此类服务人性细节的举措正在频繁迭出,形成闭环。
养老保险补贴覆盖全国,兼职骑手也能领低保;防疲劳机制限制连续跑单,暴雨天超时不再罚;现在,保护骑手尊严细化到也可以对恶意用户说“不”。
把这些细碎的进步连接起来,就是在拼凑一张赋予劳者者尊严和权利的密密匝匝的网络。
给骑手看得见的尊严,给骑手敢于说“不”的底气,是这个时代对劳动者最细节温暖的呵护。
愿每个在雨里奔跑的人,以后都不用拿起不属于自己的垃圾。
愿每位靠自己努力的人,以后都不会被推出社会的夹缝地带。
送外卖的劳动者,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社会劳动者这个身份。
基于人性,基于人文,我要旗帜鲜明地为平台“对骑手护犊子”的行为,道一声“好”!
ps:全文完,共3554字。习惯拿着镜子对准外卖小哥照的人们,更应该看到这些劳动者承受的压力和痛苦!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