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5日,第38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颁奖礼现场,中国演员王传君手握最佳男演员奖杯,用一句“我配得感很低”打破了娱乐圈的喧嚣。
这个曾因《爱情公寓》中关谷神奇被标签化的演员,如今凭借电影《春树》中不到40分钟戏份的角色王冬冬,成为东京电影节史上第七位华人影帝。
这场胜利并非一帆风顺。
11月3日,同片主演白百何突然在微博发文“还能这么操作…”,配图朋友圈得鱼忘筌和过河拆桥,瞬间将《春树》剧组推向舆论漩涡。
网友爆料称,白百何因戏份少于自己的王传君而不满,更有人抛出“沪圈资本施压评委”的阴谋论,指责评委文晏为换取投资偏好王传君。
这一切让王传君的获奖蒙上“黑幕”阴影。
然而,回看王传君的演艺生涯,这一奖项实至名归。
2009年《爱情公寓》的关谷神奇让他家喻户晓,但喜剧演员的标签也成了枷锁。
2018年《我不是药神》中白血病患者吕受益的颠覆性表演,让他斩获长春电影节最佳男配角,此后的《孤注一掷》《南京照相馆》更见证了他对复杂角色的驾驭力。
东京电影节评审团认可的不是戏份长度,而是表演的密度。
王传君饰演的外地人冬冬,用有限的出场时间诠释了漂泊者的迷茫与温暖。
![]()
“妮可·基德曼凭23分钟拿奥斯卡,表演价值何时由时长决定?”
这一观点获得大量业内人士支持。网友指出,《春树》中王传君虽戏份精简,但角色层次丰富。
从初到成都的疏离感到与白百何角色互动中的细腻转变,堪称减法表演的典范。
更有人对比白百何的“小妞电影”戏路与王传君的多元突破,直言国际评审更看重艺术感染力而非明星光环!
奖项分配早有猫腻?
反对声浪则聚焦行业潜规则。
白百何粉丝晒出数据,作为绝对女主角,她承担了影片70%以上的叙事主线,而王传君角色更像功能性配角。
这种落差让同片演员不能兼获男女奖的流言甚嚣尘上,尽管东京电影节官方从未有此限制。
更深层的不满指向资源分配。
有评论称白百何婚变后事业低迷,《春树》是她冲击国际奖项的赌注,如今希望落空怎能不愤?
真相何在?
这场争论的本质是公众对奖项公信力的焦虑。
但事实是,东京电影节采用多元文化评审团制,主席为前柏林电影节总监卡洛·沙特里安,5名评委需达成共识才能颁奖。
所谓资本操控全局既无证据,也低估了国际电影节的独立性。
正如媒体人所言:“当我们在争论戏份多少时,是否忘了表演的本质是触动人心?”
![]()
这起风波映照出中国影视圈的深层病灶,对流量的追逐常淹没对艺术的敬畏。
回望历史,国际奖项的认可从来不是零和游戏。
2019年《地久天长》让咏梅、王景春同时捧回柏林银熊,证明了好作品能成就所有参与者。
王传君的获奖感言值得深思。
他坦言躲在角落害怕焦点,却以专业态度完成角色。
而部分演员沉迷于“C位之争”,反而迷失表演初心。
这种对比揭示了一个真理。
演员的终极价值在于作品厚度而非热搜数量。
正如网友感叹:“当内娱还在争咖位时,国际舞台已用艺术标准投票!”
《春树》的获奖更具象征意义:这部全程成都取景、四川话对白的低成本文艺片,击败了众多商业巨制。
提醒我们,打动人心的从来不是炫技或流量,而是对普通人生活的真诚关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