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阵子,香港的影视圈里总有一种不是很轻松的气氛,常看电视电影的人会发现,很多过去常出现的熟脸不见了,大家谈起来都会有些伤感。
这次被确认已经离开的那位演员名字叫凌汉,提起这个名字,有的人可能不会马上记得是谁,但回想那些年看过的剧,很多画面里都能找到那张熟悉的面孔。
![]()
凌汉并不是那种抢镜头的主角,也没有很多高调的头衔,但多年在荧幕上的稳定出现,早已把那张脸刻进许多人的记忆里。
凌汉年轻的时候从内地来到香港,最开始的工作并不是演员,是在电影公司里做写剧本的。
那阵子香港电影正热闹,很多电影厂都在找人写故事。
写剧本的日子,让凌汉对人物和剧情有了深刻的了解,后来进到镜头前去演戏时,这种理解就显现出来了,表演不会只是念台词那么简单,还知道什么时候该用眼神,什么时候该有小动作来支撑角色的气质。
这样多年摸来,凌汉在演艺圈里站得住脚,既懂台面上的表演,也懂台面下故事的脉络。
在电影年代里,凌汉参与了不少片子,角色多是配角或是一些衔接剧情的小人物。
观众印象深的那一段,出现在一部很受欢迎的喜剧里,凌汉演一名御医,和当时很红的喜剧演员有对手戏。
虽然那段戏不长,但因喜剧节奏的需要,几句对白和表情就把场面弄得好玩又有味道,这种小角色恰恰说明了一件事:演员不是靠台词多少来决定价值,而是靠能不能把角色的生活感表现出来。
随着时间推进,电视剧慢慢成了大家每天的饭后消遣,很多演员转向长期拍戏。
凌汉也在这波潮流里转到了电视圈,拍了不少电视剧,尤其是武侠与改编作品,在《射雕英雄传》、《白发魔女传》这类大家都熟悉的剧里都能看到凌汉的身影。
电视剧里的配角有个特点,就是要把生活气息带到主线上去,凌汉通常能用一个眼神、一句台词把角色的性格和当时的氛围点出来,让观众觉得剧情更有“烟火味”。
到后来在TVB工作的时期,凌汉演的角色更多是市井人物,像门口的看更、街坊小店的店员、路边的老人家之类。
长期演这类角色,观众就会对这张脸产生亲切感,久而久之还有人给出一个带着笑的称呼——“TVB御用看更”。
这个称呼既是取笑也是认可,表示一种熟悉:看见这张脸就知道这是传统港剧里常见的那种普通人形象。
这样的演员不会抢主角的风头,但没有这些角色,剧情也会少了很多真实感。
关于离开的消息,是由陈勉良这位圈内的老演员对外确认的。
陈勉良没有公布很多细节,也没说具体的时间和病情,说法偏向私下处理,强调的是尊重和缅怀。
圈里的人一般都会这么做,家属和亲友的隐私放在第一位,大家多数是先确认事实,然后以回忆和缅怀为主。
陈勉良在提到凌汉时多谈的是人品与为人,称凌汉对年轻一代总是很照顾,愿意分享经验,愿意伸手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些话听起来很朴素,但正是这种日常的关怀让大片场工作时的压力少了一些,关系稳了一些。
老一辈演员常被称为“老戏骨”,不是说有多显赫,而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各个角落做着必须做的活儿。
![]()
像罗乐林这样的演员会强调一个点:不管戏份大小,都要认真地把戏做好。
凌汉就是这样的人,多年下来别人的评价是“不计较角色大小,演戏就是把事情做好”。
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要做到确实不容易。
因为拍戏辛苦,角色小也要记台词、找感觉、配合画面,这些都需要耐心与专业。
看这个行业的变迁,其实能从个人的轨迹看到大时代的轮廓。
早年香港电影很火,很多人靠电影发迹,后来电视剧崛起,制作方式和观众收看习惯都变了。
凌汉从写剧本到做演员、从电影到电视剧这样来回走,也正好印证了这个变化。
不同的时代对演员有不同要求,但总的来说,稳定、可靠的配角总会有市场,因为观众需要看到一个完整的世界,不只是主角风光,周边人的生活也很重要。
对于观众来说,回忆往往是情绪驱动的。
很多人在看到凌汉的名字被提起时,会突然记起小时候某段剧情、某个台词,或者某个画面,这些记忆像碎片一样拼出一段时代感。
影视作品承载的不只是剧情,还有生活状态和时代味道。
那些陪伴观众成长的熟面孔,往往在观众心里有一种独特的位置,当这些熟面孔消失时,观众会感到一种无形的缺失,好像某个时代的气味被淡化了一样。
此外,凌汉的离去也让业内外再次关注起一个现实问题:那些做配角、做配套工作的演员在社会保障和后期照顾上有没有得到应有的安排。
现实是,很多配角演员尽管在台前工作多年,但名气和收入并不像主角那样稳定,到了晚年可能面临各种生活和健康问题。
最近几年媒体对这类问题的曝光越来越多,不少人呼吁应该建立更完善的行业保障机制,保证这些长期为行业付出的人在退休后生活得更有尊严。
从艺术层面讲,配角的价值常被忽略。
导演和编剧很清楚,要让戏看起来真实,需要一群能把“生活的碎片”呈现出来的演员。
凌汉的优点之一是知道怎么用小细节服务剧情,有时候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让观众觉得这个场景是真的。
这样的功夫不是一天练成的,靠的是长期的观察、实践和积累。
对于年轻演员来说,从这些老戏骨身上学到的很多,不仅是演戏技巧,还有做人处事的方式。
现在很多旧剧被数字化保存,随时可以回看,这给那些老演员一种新的存在感。
过去觉得被忽略的镜头,可能会在某个重播或被剪辑成回忆片段时被观众重新发现。
凌汉的那些小出场因此有了再次被关注的机会,让新一代观众也能看见那份年代感。
作品还在,演员虽然不在了,但影像能把记忆保留下来,这种力量不容小觑。
回头看凌汉的人生轨迹,有一种平凡而扎实的美。
没有大红大紫的辉煌,没有荣耀的颁奖典礼,但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影视行业里做事,默默把每一场戏做到位,这样的职业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值得尊敬的存在。
同行的缅怀、观众的记忆,都是对这种职业精神的最好注脚。
如今只能在旧剧的片段里再次见到那张熟悉的脸,但这并不代表那份付出就被遗忘。
影视作品会继续被播放,被讨论,被研究,而那些在作品里留下印记的人,也会以影像的方式被一代又一代人记住。
对于那些年轻的从业人员来说,回望这样的职业路径,也许能从中找到一份坚守的力量:演戏是一份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工作,做好每一个小角色,也能让整个故事活起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