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神助攻!骂曼达尼“毁纽约”,反帮他狂揽8%选票,气急败坏
咱先聊聊纽约最近最火的事,新市长终于选出来了!
11月5日那天,选举结果刚一公布,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一刷新,不少年轻人直接举着海报跳了起来,还有人当场开了香槟。
反观一些老年市民,攥着报纸皱着眉,嘴里念叨着“这么年轻,能靠谱吗?”。
这可不是简单换个当家人,这事儿明摆着是纽约这座国际大魔都的政治版图,彻底洗牌了!
说真的,曼达尼能赢,其实早有苗头。
提前投票那几天,纽约各个投票站都能看到年轻面孔扎堆,有的穿着印着“租金不涨”的T恤,有的举着曼达尼的头像牌,排着队都不忘跟身边人聊“再涨房租就得睡大街了,必须投曼达尼”。
数据显示,这次35岁以下选民的投票率比上届足足高了近20个百分点,要知道以前年轻人都觉得“选谁都一个样”,这次能这么积极,全靠曼达尼那句“租金冻涨”的承诺。
你瞅瞅纽约的房租有多吓人?刚毕业的大学生月薪也就5000多美元,随便一个单间房租就得3000往上,有的甚至得跟三四个人挤在布鲁克林的老房子里,工资刚到手一半就交了房租,吃饭都得精打细算。
曼达尼这承诺一放出来,直接说到了年轻人的心坎里,不少人自发当起志愿者,走街串巷发传单,连社交媒体上都被“曼达尼救房租”的话题刷了屏。
更值得说道的是,曼达尼这赢法,简直是写进历史书的节奏。
34岁的年纪,出生在乌干达的印度裔,如今成了纽约400年来头一个南亚裔市长,也是第一个穆斯林市长。
这背后其实是纽约的人口结构早变天了,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南亚裔占比已经冲到12%,第一次超过华裔成了纽约最大的亚裔群体。
皇后区那些南亚社区里,杂货店老板、出租车司机全在帮曼达尼拉票,用印地语喊着“选自己人”,这股力量根本挡不住。
不光是南亚裔,非裔选民的转向更是关键。
初选的时候,大部分非裔还站科莫那边,毕竟科莫当州长那十几年,多少给非裔社区办过点实事。
可曼达尼是真下功夫,每周日雷打不动去非裔教堂做礼拜,跟牧师聊社区的治安问题,跟老人唠孩子上学的难处,硬生生靠这股实诚劲儿,把民权领袖的背书给拿下来了。
反观共和党候选人斯利瓦,虽说打着“保护社区安全”的民粹旗号,可在纽约这多元化的地界儿,根本没几个人买账,民调始终在17%左右晃悠,全程没掀起啥波澜。
我跟你捋捋,这场选战最刺激的不是辩论台上的唇枪舌剑,而是一波接一波的反转,比电视剧还精彩。
![]()
最大的变数,就是特朗普突然插了一杠子。
11月3日,这位纽约出生的前总统,在佛罗里达的集会上公然给科莫站台,还发了条推特骂曼达尼“要是这小子当选,纽约就彻底完了,经济社会全得崩盘,连活下去的机会都没有”。
他甚至明说“投票给斯利瓦就是帮曼达尼铺路”,放狠话“曼达尼赢了,我就把联邦资金砍到最低”。
这波操作看着是帮科莫,实际上可能是帮曼达尼赢了更多票。
科莫本身就一身毛病,2021年因为性骚扰丑闻,灰溜溜地辞了纽约州长的职务,名声早就烂了一半。
现在被特朗普这么一背书,曼达尼直接抓住把柄,到处说科莫是特朗普的“傀儡”,还怼回去“特朗普帮科莫,根本不是为了纽约人,就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
要知道纽约可是妥妥的深蓝城市,十个人里有七个对特朗普没好感,这波反弹直接让曼达尼的支持率又涨了8个百分点。
更有意思的是科莫的反应,他居然还顺着特朗普的话说“总统说得对,投斯利瓦就是投曼达尼”。
可这话说出来,更没人信他了。
这位67岁的政坛老炮,一直拿“管理大政府的经验”说事儿,吸引了不少担心“年轻人办事不稳”的年长选民,可年轻人根本不吃这一套。
更要命的是,科莫的支持者全是布隆伯格那样的富豪,对冲基金老板、媒体大亨捐了不少钱给他造势,可这些人跟普通纽约人的日子隔着十万八千里,谁愿意选个“富豪代言人”?最后民调一出来,曼达尼45.8%对科莫31.1%,优势明明白白,彻底锁死胜局。
巴以冲突这事儿,也成了选战的分水岭。
科莫是出了名的亲以派,指着曼达尼的鼻子骂,说他把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叫“种族灭绝”太极端;曼达尼更硬气,直接放话“要是内塔尼亚胡敢来纽约,我就下令逮捕他”。
这两句话一出来,犹太选民直接被拆成两半,保守派犹太人选科莫,自由派犹太人觉得曼达尼敢说真话,反而投了他。
纽约的犹太社区和穆斯林社区那段时间都在搞集会,一边骂曼达尼“不懂外交”,一边喊曼达尼“有骨气”,族群博弈的火药味都快飘出曼哈顿了。
别看曼达尼赢了选举,敲锣打鼓宣誓就职了,真正的难关才刚开头。
首当其冲的就是特朗普的“断供威胁”,这可不是吓唬人。
![]()
纽约本财年能拿到74亿美元的联邦拨款,这里面23亿是给公安系统的,18亿是住房补贴,剩下的还要养警察、修学校。
要是特朗普真把这笔钱砍了,曼达尼承诺的“免费公交”“提高最低时薪”全得黄,他刚上台就成立的住房危机特别工作组,也得成个空架子,租金冻涨就是句哄人的口号。
族群矛盾这颗雷,也没排掉。
曼达尼那番亲巴的话,让不少犹太社区的人很不满,他就职那天,还有小股犹太抗议者举着“反对激进市长”的牌子;而他的少数族裔身份,又让布鲁克林那些白人保守派街区的居民犯嘀咕,觉得“他只会偏心少数族裔”。
纽约这地方说是“大熔炉”,其实各族群都有自己的小圈子,以前的市长都得小心翼翼平衡各方利益,曼达尼光靠拉拢少数族裔根本不够,怎么让大家都服他,得好好琢磨琢磨。
最让人捏把汗的,还是他的经验短板。
34岁的年纪,比纽约近一百年的任何一任市长都年轻。
科莫虽说败了,可人家当了十年州长,管过纽约州的烂摊子;曼达尼之前就是个州议员,管的事儿跟纽约市这级别的根本没法比。
现在纽约麻烦一堆:犯罪率比去年涨了15%,地铁里的流浪汉越来越多,市政府还有好几亿的预算赤字。
这些烂摊子扔给一个没多少大场面经验的年轻人,能不能扛住,真不好说。
不少纽约市民都在观望,“口号喊得响,办事能不能行,还得看真章”。
曼达尼能赢,真不是靠运气,是纽约的人口早就变了,年轻人也不再当“沉默的大多数”了。
以前那种靠富豪撑场面、靠资历混日子的精英政治,早就不吃香了,普通人要住房、要公平的需求,终于被人当回事了。
但话得说回来,喊口号容易,干实事难。
特朗普的施压、各族群的矛盾、自己没经验的短板,每道坎都能绊倒他。
纽约人选他,不是看他年轻新鲜,是盼着日子能变好。
![]()
这位新市长要是能把承诺落到实处,那就是纽约的福气;要是光说不练,下次选举肯定没人再买账,毕竟老百姓要的是实在日子,不是漂亮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